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2016年财政预算报告解读>媒体报道

严控“一般性支出”成近年预算报告常用语

发布日期:2016年03月07日

 2016年3月5日   来源:法制日报

  今天,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的《关于201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简称预算报告)披露,2015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比2014年下降11.7%,而2016年要继续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按零增长安排。

  严控“一般性支出”成预算报告常用语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保证“三公”经费只减不增,成为两会预算报告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眼。

  在2016年两会预算报告中提出,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比2014年下降11.7%,健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相关制度,加强会议定点管理,调整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住宿费标准。2016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按零增长安排。

  在2015年两会的预算报告中提出,认真执行全国人大批准的预算,维护预算的权威性。在财政收入增长放缓、支出压力加大的情况下,财政赤字与年初预算相当。在规定时限内批复中央部门预算,严格控制预算追加事项和追加时限,减少部门预算调整。严格执行“三公”经费只减不增的要求,减少会议费支出,清理超标公务用车和办公用房,从严控制政府性楼堂馆所建设和财政供养人员,严格控制使用财政资金举办文艺晚会等活动。

  在2014年两会的预算报告中提出,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按5%比例压减中央本级一般性支出,腾出的资金转入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留待以后年度经预算安排使用。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律师协会会长韩德云分析指出,公众之所以关注政府“三公经费”,在于一些滥用公款吃喝招待行为,挤占了本该用于教育、公共卫生等方面的财政资金,助长了奢侈浪费之风,加重了财政负担。在2016年政府将扩大财政赤字,比2015年增加0.6个赤字百分点。在目前经纪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入增幅回落等情况下,节约一般性政府支出,严控“三公”经费预算支出,构建节约阳光型政府,其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杜绝浪费应加强各级政府预算监管

  消除“舌尖上的浪费”,管住“车轮上的腐败”,刹住出国考察的 “奢侈风”,一段时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严控政府“三公”经费的举措令人振奋。 在此次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呼吁,今年我国扩大财政赤字规模,拟安排21800亿元,扩大的赤字,在适当增加必要财政支出的同时,主要用于弥补减税降费带来的财政减收,保障政府应该承担的支出责任。然而,借钱过日子更要堵住乱花钱的漏洞。从长效看,应从强化预算监管入手,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监管制度,堵住浪费的源头。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孙宪忠提出,一些地方政府预算审批不严格,流于形式,预算报告过于粗略,人大很难对其进行深入审查。遏制公款浪费、贪污腐败现象,必须深化预算管理制度,细化预算报告,加大对人大代表的培训,强化人大对预算的审查监督力度,杜绝寻租空间。

  全国政协委员贾康认为,堵住政府乱花钱漏洞,根本之举是从强化预算监管入手,完善公务消费、预算编制和审计、绩效考核以及监督问责等全方位的制度建设,切实遏制公款消费的各种违规违纪现象。未来一个时期,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医疗、教育和社保等重点领域改革,应对通货膨胀,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都需要加大财政投入,支出压力很大。为此规范管理政府一般性支出预算是非常必要的。而在2015年我国加快了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将地方教育附加等11个项目由政府性基金预算,转列为一般公共预算。进一步清理整合专项转移支付,从2014年的150项减少为2015年的96项。同时我国今后还将建立规范的地方债融资机制,将地方债务分类纳入预算,实行限额管理。

  加强预算监管必须加强预算透明

  与会代表委员们认为,要给政府“三公”预算设高压线,大幅压缩公务支出标准,就需要建立公务接待支出的公示制度,增加政府预算支出的透明度,杜绝暗箱操作和做假账。

  全国人大代表赵冬苓希望实行预决算全过程公开。她认为,过程公开,不仅公布全国人大通过的预决算还应该把提交审议过程中的草案向社会公开。同时,预决算公开主体不仅仅局限于政府,各级人大和、人大常委会应该公开预决算草案和通过的预决算。

  全国政协委员蒋洪认为除了“全过程”公开,还要“全覆盖”公开。值得注意的是,公开并非全部要义,要确保公开不流于形式,细化预算公开内容更为关键。去年,中央财政预决算公开得到进一步细化,向社会公开的财政决算细化到项级科目。按照政府预算收支科目的顺序为类、款、项、目来说,目前,在一些地方,某些政府部门的预、决算公开基本只编制到“类”。也就是说,公众只能看到财政如何切块,如农业经费多少、文化经费多少,而不能查阅到具体某项事务的开支。 艾洪德表示,政府应该做到公共财政不需要保密的就尽量不要保密。预算公开的内容要按照预算报告草案的要求,细化到项,在写法上应让普通民众能读懂预算报告,同时还要加强对预算支出情况的绩效考评,这样才能起到监督政府财政收支的作用。

记者 万静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