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2016年财政预算报告解读>媒体报道

解码国家账本 名词解释

发布日期:2016年03月07日

2016年3月6日 来源:中国财经报

  专项转移支付  

  指中央政府对承担委托事务、共同事务的地方政府,给予的具有指定用途的资金补助,以及对应当由下级政府承担的事务,给予的具有指定用途的奖励或补助。

  一般性转移支付 

  指中央政府对有财力缺口的地方政府(主要是中西部地区),按照规范的办法给予的补助,地方政府可以按照相关规定统筹安排使用。

  支出经济分类 

  指按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所作的一种分类,明确反映政府的钱究竟怎么花出去的。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设类、款两级。类级科目主要反映支出的经济属性,具体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基本建设支出”等。款级科目是对类级科目的细化,主要体现部门预算编制和单位财务管理等有关要求,如“基本建设支出”进一步细分为“房屋建筑物购建”“专用设备购置”“大型修缮”等。

  结转资金 

  指预算未全部执行或未执行,下年需按原用途继续使用的预算资金。

  结余资金 

  指项目实施周期已结束、项目目标提前完成或项目终止,尚未列支的项目支出预算资金;因项目实施计划调整,不需要继续支出的预算资金;预算批复后连续两年未用完的预算资金。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 

  指政府采取竞争性方式择优选择具有投资、运营管理能力的社会资本,双方按照平等协商原则订立合同,明确责权利关系,由社会资本提供公共服务,政府依据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资本支付相应对价,保证社会资本获得合理收益。

  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 

  指中央财政通过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对示范城市给予综合奖励,支持地方为小微企业提供创业创新空间,改进对小微企业的公共服务,对接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措施,推动商事制度改革等体制机制创新。2015年,通过公开竞争选拔,将杭州等15个城市纳入首批示范。

  中期财政规划 

  指财政部门会同政府各部门在对规划期内一些重大改革、重要政策、重大项目作出分析评估的基础上,预测规划期内财政收支情况,编制形成的多年度财政收支方案。中期财政规划按照滚动方式编制,其中第一年规划约束对应年度预算,后几年规划指引对应年度预算。年度预算执行结束后,对后几年规划及时进行调整,再添加一个年度规划,形成新一轮中期财政规划。通过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强化对年度预算编制的约束,有利于增强财政政策的前瞻性和财政的可持续性。目前我国中期财政规划为三年。

  基本支出 

  指为保障单位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安排的支出,包括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

  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指为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化解环境保护成本与收益外部性矛盾,由生态环境保护地区与受益地区通过协商建立起成本共担、效益共享、相互监督的机制。比较典型的是跨界流域上下游地区间在水资源、水环境方面开展的生态补偿。

  综合与分类相结合个人所得税 

  从国际上看,个人所得税制主要分为综合个人所得税制、分类个人所得税制以及综合与分类相结合个人所得税制三种模式。综合个人所得税制是对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的各种来源和各种形式的收入加总,减除各种法定的扣除额后,按统一的税率征收,如美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分类个人所得税制是对税法列举的不同应税所得项目,分别适用不同的扣除办法和税率,分别征税,如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综合与分类相结合个人所得税制兼有上述两种模式的特点,即对一部分所得项目予以加总,实行按年汇总计算纳税,对其他所得项目则实行分类征收。

  政府购买服务 

  指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把政府直接提供的一部分公共服务事项以及政府履职所需服务事项,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和事业单位承担,并由政府根据合同约定向其支付费用。

  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修复 

  针对山水林田湖破坏严重、治理工作不够系统的问题,在整合财政资金的基础上,通过实施矿山环境治理、土地整治修复、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蓝色海湾整治等重点工程,对山上山下、地上地下、陆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项目支出 

  指为完成特定的行政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之外安排的支出,包括基本建设支出、事业发展专项计划支出、专项业务费等。

  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指中央或地方财政通过超收收入和支出预算结余安排的具有储备性质的基金,视预算平衡情况,在安排下年度预算时调入并安排使用,或用于弥补短收年份预算执行的收支缺口。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的安排使用接受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补充基金时在支出方反映,调入使用基金时在收入方反映。

  农业“三项补贴”改革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有关精神,经国务院同意,决定从2015年调整完善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三项补贴政策。一是在全国范围内从农资综合补贴中调整20%的资金,加上种粮大户补贴试点资金和农业三项补贴增量资金,统筹用于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通过提供农业信贷担保的方式,着力解决新型经营主体在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中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二是选择安徽、山东、湖南、四川和浙江5个省,将80%的农资综合补贴存量资金,加上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目标调整为支持耕地地力保护。

   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 

  指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提升现代职业教育质量,从2014年起启动实施的一项计划。中央财政在整合现有项目的基础上,重点推动各地建立完善以促进改革和提高绩效为导向的高等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引导高等职业院校深化办学机制和教育教学改革;支持中等职业学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开发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教师素质;推动建立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合作办学工作机制。

  三供一业 

  指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供电、供水、供热(气)和物业管理。

   行邮税 

  进境物品进口税的俗称,指海关对行李物品、邮递物品在进口环节合并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征收的税。

  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 

  指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原则,由保险公司针对重大技术装备特殊风险提供定制化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综合险,承保质量风险和责任风险。装备制造企业投保,装备使用方受益。中央财政对符合条件的投保企业保费给予适当补贴,以发挥保险的风险保障功能,降低用户风险,加快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

  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 

  指从2011年开始,通过竞争性评审,选出部分城市,加大各项节能减排财政政策整合力度,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城市产业低碳化、交通清洁化、建筑绿色化、产业集约化、主要污染物减量化、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化。中央财政对示范城市给予资金补助。

   “双师型”教师 

  指持有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既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实际操作技能,能够同时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职业院校教师。

  科研项目后补助 

  指从事研究开发和科技服务活动的单位先行投入资金,取得成功或者服务绩效,通过验收审查或绩效考核后,给予经费补助的财政资助方式。具体包括事前立项事后补助、奖励性后补助及共享服务后补助等方式。

   资产收益扶贫 

  指在不改变用途的情况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养殖、光伏、水电、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的可折股量化给贫困村和贫困户,尤其是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帮助其培育稳定的增收来源。

  社会保险精算平衡 

  指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数学、统计学等工具,充分考虑人口年龄结构、经济增长、政策变化等相关因素,对社会保险制度运行下的基金收入和支出进行预测和分析,并通过对收支两方面的参数进行调整实现收支平衡,以保证社会保险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和平稳运行。

   分级诊疗 

  指在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诊疗服务功能定位、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基础上,实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诊疗模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形成合理有序的就医秩序,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目标价格补贴 

  指在农产品价格主要由市场形成的基础上,国家综合考虑农民收入、财政承受能力等因素制定目标价格,当农产品实际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国家按照两者之间的差价对农民进行补贴;当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时,不启动补贴。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有关规定,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别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用于具有生态效益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其中,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用于国家级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根据国家级公益林权属实行不同的补偿标准。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