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四川财政新闻联播

大竹县创新工作法突破村财管理瓶颈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在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期,大竹县紧扣村级廉政风险点,在实施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村级财务管理新模式、新办法,总结提炼出“3443”工作法,推动村级财务管理晒在“阳光”下。

  一、主要做法

  (一)强化“三大保障”。从实际出发、从体制入手、从机制创新,理清县、乡、村(组)管理体制,配套加强人员、经费、等支撑保障。一是强化机制保障。在原有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总结制定《大竹县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实施细则》,提升现有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由纪委监委牵头,构建财政局主导、农业农村局参与、乡镇(街道)主办、其他部门配合的协同联动机制,定期摸底排查村级财务运行监管的薄弱环节和短板漏洞,建立风险隐患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查纠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二是强化人员保障。2011年,县纪委监委牵头成立了大竹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资产资源管理领导小组;各乡镇(街道办)成立村级代理会计核算中心,配备2-3名专职工作人员;村级设立报账员、民主理财小组,构建起县、乡、村三级层级负责的运行监管体系。纪委监委从下派第一书记、驻村干部中统派骨干到村(社区)担任纪检员(兼监察信息员),推选为监督委员会主任,实现监督力量“三职合一”。三是强化经费保障。由县级财政全面保障村级代理会计核算中心的日常运转,将“三资”管理工作经费162万元纳入乡镇(街道)年初预算,按5000元/村的标准进行安排。

  (二)规范“四项管理”。先后出台《大竹县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办法》《大竹县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和完善村级代理会计核算中心全面推行代理服务制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规范了四项管理。一是规范代理记账管理。2020年,成立了大竹县代理记账协会,并制定针对会计人员的五年培训计划,提高代理记账人员的业务水平。建立代理记账网络平台,为相关单位答疑解惑,及时解决遇到的突出问题。二是规范财务支出管理。村组所有开支均需民主理财小组组长签字认可,村级报账员、村级代理会计核算中心主任、乡镇责任领导审签。大额支出须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民主讨论决定,并报乡镇代理中心备案,作为授权支付依据。三是规范建设项目管理。针对乡村振兴领域重大项目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拟定了项目申报、实施方案、项目招标、项目实施、项目验收、款项支付等具体流程,做到环环相扣。四是规范产权交易管理。制定资产资源拍卖、招标、采购的具体管理办法和程序规则,明确产权交易组织实施、监督管理、账务处理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凡有交易事项,须做到项目、程序、交易现场“三公开”。

  (三)搭建“四个平台”。一是建立“银村直联”平台。与县农商银行合作,积极推动“大竹县农村集体‘三资’综合监管平台”完成升级改造,建立“银村直联”平台。升级后,平台包含村(社区)集体资金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等8个子系统。二是建立“三资”核算平台。投入73万元,在全县各乡镇统一配备安装了“三资”管理软件,建立“三资”核算平台,对村、组的资产、资金、资源进行统一代理核算。三是建立“阳光惠民互动”平台。纪委监委打造了“大竹县阳光惠民互动平台”,将惠民资金发放、民生项目建设、农村“三资”管理等全部纳入平台监管。四是建立“农村资产资源简易交易”平台。各乡镇建立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负责指导、帮助、监督农村资产、资源承包、租赁、流转、处置、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项的交易、招投标等服务工作。

  (四)严格“三项监督”。一是日常监督到位。各乡镇(街道)每月上传记账凭证,每季度上报财务报表;财政部门每年组织财务交叉检查,并利用监控平台进行实时监督;年终进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严格通报批评,并扣减当年工作经费。二是审计监督到位。严格按照《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办法》《四川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条例》规定,财政局、农业农村局分五年完成全县324个村级(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的审计工作。三是纪律监督到位。县、乡镇(街道)纪检监察组织建立警示教育诫勉谈话机制,对日常运行管理中出现的轻微违纪违规问题及时进行批评教育,督促限期整改到位,对涉及重大违纪违法问题,按程序严肃查处,并启动追责问责程序。

  二、取得成效

  (一)有效推进农村“三资”管理。一是财务管理更加规范。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操作流程、财务公开、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做到“七个统一”和“一个规范”。即:统一开设账户、统一代理记账、统一票据管理、统一实行会计电算化、统一管理制度、统一档案管理,统一由县“三资”领导小组管理办公室;规范收支凭证、内部结算凭证及代理机构相关账、证、表等各类票据格式。二是资金管理更加高效。将惠民资金发放、民生项目建设、农村“三资”管理等纳入“阳光惠民互动平台”监管,有效管控了基层“微权力”,防治了基层“微腐败”,加强了对财政资金的依法监管。目前,平台查询端口已从固定触屏升级至手机、互联网站,访问量突破550万人次,查询量达86万人次,监管各类资金22亿元。三是资产管理更加到位。通过健全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制度,建立“农村资产资源简易交易”平台,加强了对农村资产资源的监管,有效盘活了农村闲置资产资源。目前,纳入平台管理的集体资产达1.5万余件,价值约5亿元;集体资源近1万宗。

  (二)有效促进“银村直联”闭环管理。一是账务处理更加规范。通过电子出纳系统、会计核算系统等子系统,有效修正账务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实现村(社区)集体资金账务核算与资金账户的闭环式管理,切实提升村社账务处理的规范化水平。二是管理手段更加完善。平台实现了数据的实时共享和线上实时转账,有效提升工作效率。通过“事前—事中—事后”全程闭环式管理,能够快速追溯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为纪委监委、审计、农业农村、财政等部门提供了完整的统计决策依据。通过平台经济合同管理功能,可实现集体资产、资源发包和租赁等关联业务管理,避免村(社区)集体资产、资源收益流失。三是社会监管更加透明。村(居)民可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查询终端等多个渠道查询村级财务信息,了解财政惠民政策及办事流程,村级财务更加公开透明。该平台还保障了村级账户资金的封闭运行,有效杜绝村、社干部随意支取、公款私存、贪污、挪用等情况发生。

  (三)有效落实农村财务民主监督。各乡镇(街道)建立健全了村(社区)民主理财小组。民主理财小组组长由办事公正、威信较高的村民代表担任,各项收支票据由民主理财小组组长签字后才入账,财务收支按规定内容实行了按季公开,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实行村级代理会计,由核算中心与村(社区)财务人员共同管理村(社)资金使用,有效遏制了“暗箱”操作,进一步规范农村干部的从政行为。依法行政、按章办事成为干部的自觉行为,违纪违规问题明显减少,干群关系明显改善。近年来,我县涉及村(社区)财务运行管理领域的信访举报件呈逐年递减趋势,信访总量在全市其他县(市、区)中最少。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21年08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