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平山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河北省平山县不断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2018年,全县财政收入41.19亿元,同比增长68.2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2亿元,同比增长39.7%,两项增速均位居石家庄市第一。今年一季度,以上两项收入分别完成17.79亿元、7.29亿元,增速均达50%以上。
面对历史上形成的“一钢独大”产业结构,平山县加快推动转型升级,做大做优财源“篮子”。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效益不断提升,2018年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6.8∶51.4∶41.8。
在坚决压减钢铁、水泥、石灰产能的基础上,该县依托钢铁产业优势,支持敬业集团“二次创业”,建设总投资100多亿元的钢铁精深加工产业园,建成全球唯一的全流程增材制造生产线,拥有10台3D打印设备、6台激光熔覆设备。2018年,敬业集团实现销售收入901亿元,纳税27.8亿元,增长近200%。
该县瞄准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实施了54个省市重点项目,引进泽宏科技等优质项目,其中泽宏科技主要生产智能控制模块和报警装置,取得7项国家专利和5项软件著作权证书,拥有100多万家庭用户和5000多企业用户,目前正在建设大数据中心和“智慧城市大脑”。
坚持“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平山县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机遇,借承办省市旅发大会的契机,规划了长230公里的旅游大环线,实施了西柏坡红旅小镇等一批旅游项目,完善了景区功能,提升了革命圣地形象。旅游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
平山县财政局统筹各类财力,充实发展资金。2018年,共安排一般预算支出42.9亿元,同比增长33.99%;政府性基金支出8.38亿元,同比增长11.96%。
按照保重点、保发展、保民生的思路,集中力量办大事,有力保障了重点工作开展。在脱贫攻坚方面,县财政累计安排专项扶贫资金6733.11万元,整合各类涉农资金7.32亿元,用于贫困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累计投入资金6.6亿元,集中用于污染防治、生态修复、造林绿化等,拆除全部水泥企业、石灰企业,行业整体退出。2018年,如期实现了空气质量排名退出全省倒20和PM2.5平均浓度下降的目标。
平山县财政局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在承办第三届市旅发大会期间,县政府投入1亿元左右的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金320亿元,保障了大会重点工程项目顺利推进。今年,通过PPP等融资模式,谋划实施了总投资6.5亿元的滹沱河景观大道项目,进一步搭建全域旅游发展框架。
此外,成立了平山县财源担保公司,设立3000万元的扶持小微企业贷款担保基金,鼓励金融机构加强信贷投放。2018年,累计投放小微企业贷款17.6亿元。
平山县财政局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强化制度约束,加强绩效管理,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一是完善税收激励机制。修订完善了乡(镇)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意见,建立多增多奖励、高质更受益、激励壮财源、约束促自立的财政激励约束机制,对南甸、平山等5个乡(镇)实施分税制管理,充分调动了各乡(镇)加快发展、培植税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18年,全县税收收入38.2亿元,同比增长87%,占全部财政收入的92.8%,收入质量位居全省前列。
二是完善绩效管理机制。制定了39大类1479个绩效指标,把绩效管理融入财政资金使用的每个环节,加强目标管理、运行监控、绩效评价等流程管控,绩效自评实现了县直单位全覆盖;建立了财政存量资金定期清理、限期使用、超期收回的长效机制,对规定时间内使用不完的财政资金,一律收回县财政统筹安排,2018年累计收回存量资金1.37亿元,安排支出1.03亿元。
三是完善风险防控机制。盯紧政府债务风险,制定出台了财政支出审批制度等政策文件,强化预算约束,严控预算外支出;建立完善了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实行动态监管、常态化统计监测,遏增量,减存量,将综合债务率始终控制在预警线以下。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9年06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