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逐日 风光无限——河北省张家口市发展新能源发电产业见闻
作为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河北省张家口市近年来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和2022年北京联合张作为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河北省张家口市近年来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和2022年北京联合张家口举办冬奥会的契机,加快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近日驱车从北京出发,沿京藏高速一路北行,过了康庄收费站,一副“追风逐日”的新能源发电图景便呈现在眼前:蓝天白云下,连绵起伏的山峦上,一个个风力发电机的叶片在风中转动;一排排蓝色光伏电池板如波涛般,起伏在苍翠的山坳间,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
大风成了“宝贝”
“坝上一场风,从春刮到冬。”这是过去人们对张家口市为风所困的写照。而今,这恼人的北风却成为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宝贝”。
“和传统能源不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同时满足多种条件,张家口无疑具备这些优势。”张家口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良好的产业基础、独特的区位优势、巨大的市场空间,都为当地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提供了保障。
据2015年国家发改委印发的《河北省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发展规划》显示,张家口是我国华北地区风能和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风能资源可开发量达4000万千瓦以上,太阳能发电可开发量达3000万千瓦以上,赤诚、怀来等县各种生物质资源年产量达到200万吨以上。
同时,京津冀地区巨大的能源消费需求,又为消纳这些可再生能源提供了可能。数据显示,京津冀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电力负荷中心之一,2014年全社会用电量约为5000亿千瓦时,其中化石能源电力占90%以上。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京津冀地区要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未来可再生能源发展需求迫切,这为示范区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此外,独特的区位优势为张家口市发展新能源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张家口是京津冀地区向西北、东北辐射的链接点,作为京津冀地区的生态涵养区、我国重要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基地和电力输送通道节点,具备电力体制改革先行先试的良好条件。
“风光互补”助力节能减排
凭借风光资源与区位优势,张家口市近年来先后吸引了国家电投集团、华能集团、大唐集团等30多家大企业到此投资建厂。其中,隶属于国家电投集团河北电力有限公司的张家口公司阳城子风光电站是宣化地区最早建设的电站。
沿着崎岖逶迤的山路缓慢前行,越野车一路颠簸把记者送上了山坡上的生产区域。站在20多层楼高的风力发电机主机塔筒基座旁边,记者举目仰望,只见白色的塔尖直刺蓝天,巨大的扇叶迎着山谷的风在缓慢转动;群山起伏之间,一排排蓝色光伏电池板,像铠甲一样镶嵌在苍翠欲滴的山谷之间。
“风能和太阳能具有天然的互补优势,即白天太阳光强,风少;夜间风多,没有光。从全年季节来看,夏天光照好、风弱,而冬春季节风大、光照弱。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充分利用了风能和太阳能资源的互补性,是一种具有较高性价比的新型能源发电系统。”河北电力有限公司张家口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在这座规划容量为300兆瓦的风光互补电站内,风机发出690伏的交流电,通过变压器升压到35千伏,然后汇集到35千伏架空线路,进入站内;光伏板发的直流电通过逆变,变成400伏的交流电,通过变压器升压到35千伏,然后汇集到35千伏架空线路,进入站内;最后,风电和光伏的电能在母线汇集拟合后,通过3台主变从35千伏升压到220千伏,再通过一回长度为10.8公里的送出线路,送至国家电网,国家电网再将光明与温暖送至千家万户。
风光互补模式,为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据了解,截至今年8月底,阳城子风光电站自投产以来共贡献清洁电能7.10亿千瓦时,节约标煤21.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7.6万吨,减少二氧化氯排放1865.1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1622.8吨。张家口公司投运的4座新能源电站,共贡献清洁电能25.99亿千瓦时,节约标煤80.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10.5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6828.9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5945.2吨。
财政支持力促新能源“蓬勃发展”
各发电集团之所以在张家口地区投资建厂,除了看上张家口地区充足的风能和光照优势外,和中央财政对光伏与风电的补贴政策分不开。
据了解,2014年张家口地区的光伏标杆上网电价是每度电1.25元。其中,0.37元是国家电网收购价格,剩下的0.88元则是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补贴。同年张家口市风电标杆上网电价是0.54元,其中中央财政的补贴为0.17元。
有了财政的支持,风电与光伏产业得以不断进步。以光伏为例,2015年光伏组件的光电转换率只有17%,如今组件的光电转换率已经提升到了20%,光伏组件价格也从原来的4元多/瓦降到了2元/瓦,光伏与风电标杆上网电价也分别从1.25元、0.54元下降到了现在的0.75元与0.47元左右。
张家口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国家制定的发展规划,光伏与风电的补贴政策将在2020年退出,实现平价上网。这对风电与光伏产业健康发展来讲是件好事,财政补贴逐步退出,会降低风电与光伏组件成本,加速产业转型升级,为老百姓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清洁电能。
输纳结合“提速”装机规模
“绝不能因为电力配套设施建设滞后造成弃风弃光限电,继而阻碍可再生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的势头。”张家口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实现“智能输出”与“本地消纳”“两手抓”,使“弃风”“弃光”率保持在极低的水平,成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新高地”。
在破解输出瓶颈方面,张家口市与电网企业合作建立智能化输电通道。国家电网已把张家口市定为“全球能源互联网张家口创新示范区”,“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230亿元,加快智能输配电网建设,实现新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目前,“三站四线”(新建尚义、康保和张北三个500千伏变电站,新建尚义至张北、康保至张北单回和张北至张南涿鹿双回线路)工程已建成投产,为张家口市增加了155万千瓦的风电外送能力。
在解决本地消纳方面,张家口市打造多元化就地消纳样板工程。2017年启动清洁能源供暖工程2000万平方米,目前已建成565万平方米;阿里大数据中心首期8万台服务器一期工程已投产,年消纳可再生能源电力3.2亿度;在公共交通、出租车、公务用车等领域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建设充电站(桩)和加氢站等配套设施;在高速服务区、公交站台、铁路站房、机场等交通枢纽应用可再生能源供能,目前已投入运营纯电动公交车1435辆、充电站61个、充电桩2850个;国内首条自动化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大批量生产线——亿华通张家口基地一期生产线已于2017年投产运行,可年产氢燃料电池发动机2000台。
突破输出和消纳瓶颈后,示范区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全面“提速”。中国华电、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三峡新能源、河北建投新能源、亿利资源、中环股份、华强兆阳等行业巨头纷纷“抢滩登陆”。目前,示范区风电装机871.8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295.4万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2.5万千瓦,光热示范项目已完成装机1.5万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171.2万千瓦,占全部电力装机的71%,位居全国前列。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8年0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