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福建财政新闻联播

福建长乐积极推进国家级“双区”生态文明示范建设

  福建长乐将闽江河口湿地及其关联区域作为一个整体,在顶层设计层面,通过“陆海统筹”“三重管控”“四层保障”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打造山水林田湖海一体化保护修复的“山海模式”;在建设实施层面,依托院士工作站,通过“本土+省际+跨地区”的合作方式,以科学研究支撑建研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打造生态保护修复的“科技特派员”模式;在统筹管理层面,推行财政牵头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从“生态+旅游”与“海洋碳汇”两个角度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打造“陆海联动”的“两山”转化路径。从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建立了国家级“双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模式,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长乐样板”,被福建省财政厅列入2023年度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重大生态项目与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点。

  一、算好“修复账”,探索财政牵头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

  资金保障是决定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能否顺利实施与实施成效的关键因素,长乐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探索形成了财政牵头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科学保障。一是建立财政牵头的生态保护修复统筹管理机制。长乐区成立以区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补助资金项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闽江河口湿地陆海统筹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促工作,由财政部门牵头,生态环境、资规、林业、住建、水利、农业、海渔、闽江河口湿地管理处等多部门为组成成员,形成“上下畅通、左右融通、内部打通”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格局。二是筹措多方资金保障生态保护修复落地实施。充分发挥财政牵头优势,按照“渠道不变、责任不变、各计其功”原则,充分挖掘项目特色与优势,积极组织林业、生态环境、水利、资规、闽江河口湿地管理处等部门申报省级专项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保障地方财政配套,通过多元资金渠道,保障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用好“无形手”,持续拓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

  长乐在充分发挥政府作用的同时,利用市场“无形之手”,探索“陆海联动”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积极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一是陆域探索“世界自然遗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闽江河口国家级湿地自然公园生态提升,充分发挥“世界自然遗产”影响力,整合周边产业资源,培育壮大“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产业,拓展延伸生态产品产业链,探索“世界自然遗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二是海域探索“海洋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全面普查长乐区海洋碳汇资源,评估海洋碳汇现状能力,建立适用于长乐区的本地化海洋碳汇评估参数体系,形成长乐区海洋碳汇“一张图”,为推进海洋碳汇交易与海洋碳汇资源管理奠定基础,培育海洋碳汇生态产业链,探索以海洋碳汇的方式推进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