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新疆监管局:“四项举措”推动财政监管工作“提质增效”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2024年新疆监管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监管事项特点,完善方法措施,建立健全财政监管业务闭环管理体系,积极深度融入财政主体业务,聚焦国债资金管理使用、预算执行专项行动和绩效评价等方面,紧盯惠民惠农资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区域协调发展等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属地的贯彻落实情况,以监管的“稳”“进”“立”“破”促进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
一、适时而行,提纲挈领把“稳”工作方向
牢牢把握“监管局首先是政治机关”的属性,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听取自治区和兵团工作汇报时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和财政部党组、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要求,不断强化“财”自觉服务于“政”的意识。站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高度,立足财政监管职能,胸怀“稳”的大局,准确把握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等一系列重大关系,加强前瞻思考和全程监管谋划,努力构建衔接顺畅、运行高效、约束有力、科学规范的监管业务闭环管理体系,深入推进有利于“稳”的政策落实落地,全力推进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落细。
二、度势而动,质效并重推“进”常态监管
充分领会党中央关于“进”的决策部署,坚持“以进促稳”,围绕财政部党组工作部署和业务司局年度工作安排,充分发挥“参谋”“哨兵”“探头”职能作用,把握好时度效关系,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合理安排人员配置和工作分工,主动作为,统筹推进,以常态化的高质量监管推动属地培育新动能、重塑新优势。一是做好直达资金监控和预算执行监控专项行动。依托直达资金监控平台紧盯资金收支链条,探索借助行业主管部门统计监测平台开展大数据分析,做到“心中有数”;利用专项工作开展实地督导,确保监管流程“无死角”,直达资金快速到位、规范使用,促进各项政策利好快速直达民生、直抵民心,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二是做优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监管工作。充分发挥财政监管规范、纠偏、警示、威慑作用,以预算管理一体化2.0系统为支撑,聚焦民生领域、经济发展关键环节对重点资金开展重点监管,加强资金流向动态监控,同步跟踪相关制度建设、绩效管理、项目实施等方面情况。重点关注市县财政部门加快资金预算分配、资金支出、资金成效等工作,及时将监管发现的问题通报给相关部门,推动“当下改”与“长久治”有机结合,提升转移支付资金管理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三是做实绩效评价工作。持续优化绩效管理和日常监管的协同机制,积极主动作为,从指标解释、评价要点和评分规则三个维度着手,以资金拨付为纵线,以评价要求为横线,构建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绩效评价网络,对项目决策、资金、管理、产出、效益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切实发挥财政监管“防患于未然”的作用,让绩效理念成为财政资源优化配置的“指挥棒”。
三、加力提效,增发国债建“立”监管机制
增发国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实践,是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重要举措。新疆监管局在财政部的统一部署下,以资金为抓手,紧盯资金流、项目流、实物量等要素,创新监管手段,健全监管机制,构建监管闭环,督促属地管好用好每一笔国债资金,确保增发国债承载的政策目标见行见效、落实兑现。一是加强制度建设,立牢“职责线”。收集整理国债资金管理的有关要求,对照各领域国债资金管理文件和系统预警规则梳理工作重点,结合属地实际制定增发国债资金监管工作方案,成立增发国债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部署、统一规划实施,明晰层级责任,勾画工作线条,确保国债监管工作有法可依、有规可循、有据可查。二是开展全程跟踪,立密“经纬线”。落实“资金跟着项目走”原则,积极与相关部门建立增发国债项目监管联动机制,加强部门间横向协同和上下级财政纵向贯通,压实地方主体责任,层层传导压力,确保各地足额落实地方资金,保障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紧盯国家重大项目库与直达资金系统的数据对接,通过在线监测、现场督导等方式,督促各地抓紧下达项目清单,尽快拨付预算金额,加快推进项目实施,尽早形成较大实物工作量,更好发挥国债资金成效。三是实地查访,立严“纪律线”。建立完善定期现场核查的长效管控模式,加强对重大区域规划战略实施、重大投资项目建设的国债项目实地核查,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及时向核查县市反馈核查结果,做好政策讲解工作,督促其以问题为导向,举一反三,提升管理水平,保障中央政令畅通,确保资金早到位、项目早落地、群众早受益,最大程度提升宏观政策的调控效能。
四、力学笃行,效能评估巧“破”发展难题
秉持提高站位、着眼“国之大者”、服务中心工作的基本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把握监管局贴近基层优势,探索建立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下去”、地方贯彻落实情况“拿上来”的调研机制,增强政策敏感性,归纳经验做法,破解发展难题,提炼监管成果。一是强化服务联络。当好“宣传员”“信息员”“服务员”,把收集代表委员建议、支持代表委员履职、开展财政监管工作有机结合,慎终如始强化向代表委员的汇报交流,增进代表委员对财政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并借助代表委员专业技能、熟悉基层的优势,收集掌握社会经济运行的新趋势、新特点和抓改革、谋创新的经验做法,为建设大美新疆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出积极贡献。二是立足重点方向。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势,聚焦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财政保障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紧紧围绕“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自贸试验区、“八大产业集群”建设,对能源资源、对外贸易、交通运输等领域开展“蹲点式”调研,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破解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以“新疆之窗”展现“中国之治”,以“新疆之答”回应“时代之问”,形成有分量、有见解的调研报告供财政部参考决策。三是注重整理总结。以笃行不怠的态度,由表及里分析梳理调研方法,凝练总结调研成果,分门别类收集属地产业发展现状、特色实践经验和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抽丝剥茧细解麻雀”,厘清问题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形成特色调研方法库、问题库、案例库,增强对规律性的认识,为后续系统性开展“精准画像”提供可供借鉴、推广的“良方妙药”,从而达到以点带面、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好发挥积极财政政策效能。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