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浙江监管局:三方面完善“三保”运行监管
“三保”保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刘昆部长在《努力实现财政高质量发展》文章中指出,坚决防范基层“三保”风险,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地位,加强执行监测,结合直达资金管理,动态掌握基层执行情况。浙江监管局认真学习相关精神,严格落实财政部加强地方运行监测,兜牢“三保”底线的重要工作部署,有效利用好相关信息系统,将“三保”运行监测、直达资金使用、债务还本付息、基层库款管理等相结合,从三个方面进一步完善“三保”运行监管。
一、加强宏观把控,探索框架体系。长期监管需要系统性方案。按照财政部“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加强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研究谋划”的要求,浙江监管局首先从机制上下功夫,主动运用大数据思维,构建监测体系。在制度化构建与部门数据共享机制的基础上,充分依托财政部相关业务系统,探索形成包含2大业务板块、5个分析维度、16个监控事项的分析框架体系,围绕“三保”保障核心内容,从经济形势、财政收支、“三保”预算执行、直达资金、政府债务五方面,强化对浙江各个地区“三保”保障的宏观把握。
二、融入业务核心,强化执行监管。融入业务核心的日常监管是履职尽责的必要途径。按照职能转型“全面融入财政主体业务工作”的目标,浙江监管局坚守职能定位,深入挖掘自身优势,采取将宏观研判与微观监管紧密融合的方式,结合地方财政运行评估,强化对基层市县的日常性监管。灵活运用同型分析、电话调研、座谈约谈等监管方式,积极融入“三保”保障执行业务核心,充分借力基层财政部门,加强对市县“三保”预算执行和“三保”风险的监控预警,关注可能存在的结构性风险或苗头性、趋势性问题。
三、坚持点面结合,开展实地调研。宏观数据必须与微观实例相结合,使用正确方式解读大数据产生的各类信息。浙江监管局深入反思自身探索运用财政大数据的经验和实践,积极应对“大数据偏见”等不足和短板,点面结合提升监管质量。一方面,发挥省级财政部门作用。依托前期监测分析结果,监督省级财政部门根据财政部有关要求,开展“三保”预算编制情况审核,实现宏观数据的进一步“下探”。另一方面,坚持深入基层获取一手资料。在中央重大政策执行调研、财政运行相关专项行动中,同步开展“三保”运行保障和风险相关调研,综合考虑“三保”财力、支出保障、债务还本付息、暂付性款项等因素,选取代表地区开展深入调研。了解基层可用财力和财政可承受能力,关注支出保障和“三保”等风险问题,收集整理基层意见建议。进一步掌握地方“三保”运行实际情况,并及时向财政部反映。
2022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浙江监管局将认真落实财政部决策部署,准确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要求,继续做好“六稳”、“六保”相关工作,守牢“三保”底线,服务好社会民生和宏观经济大局。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22年0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