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中国财政情况(2012-2013)>(五)财政支出

支持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低碳发展情况

发布日期:2014年05月07日

  2012年,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相关部署,研究制定了《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十二五”工作规划》,明确了未来一段时间基金的发展方向、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目前,基金的资金主要来自中国企业参与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合作产生收益中的国家收入部分。2012年,基金收取国家收入20.2亿元,基金规模累计达121.5亿元。

  基金赠款旨在支持国家和地方应对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截至2012年底,基金累计安排4.95亿元赠款,其中2012年安排2.1亿元,支持项目涉及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研究、行业和地方低碳发展、碳市场机制研究和试点、能力建设以及公众宣传等方面。2013年基金赠款预算2.1亿元。

  基金有偿使用业务用于支持有利于产生应对气候变化效益的产业活动。通过积极探索和开发创新融资工具,现已初步形成清洁发展委托贷款、股权投资、创新融资等多元化投资。2012年,基金共审核通过17个省(市)的47个清洁发展委托贷款项目,贷款金额28.8亿元,撬动社会资金约151亿元。首次将财政部和世界银行集团旗下国际金融公司(IFC)的“中国节能减排融资项目(CHUEE)”的风险分担模式推广到地方,撬动江苏银行扩大节能减排贷款规模9.24亿元。依托有偿使用业务的开展,基金积极探索扩大与地方政府的合作。2012年,基金与江西、河北、山西、江苏等四省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充分发挥撬动引导和创新示范作用,通过投资、贷款、担保、知识合作等方式,支持地方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促进低碳技术推广应用、碳市场建设、知识合作、公众意识提高等领域形成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紧扣业务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需要,基金开展了创新融资模式、温室气体减排评估标准和核查、碳税和碳市场、碳资产评估、欧美气候变化政策追踪分析等方面的政策研究。2012年,基金管理中心参与起草的《项目层面的温室气体减排成效评价技术规范》及钢铁、水泥、建筑等行业碳减排评估共5项标准,已作为全国节能减排标准化技术联盟首批和第二批标准发布,并在国内填补了项目层面温室气体减排成效评价标准的空白。

  同时,基金围绕知识分享、联合融资、创新融资工具开发和能力建设,与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德意志银行、美国国家可持续发展中心等国际机构积极拓展合作与交流。利用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世界碳博览会等国际会议的机会,广泛宣传和介绍我国为应对气候变化所做努力及取得的进展。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