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中国财政情况(2012-2013)>(六)财政管理

预算绩效管理

发布日期:2014年05月05日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有关精神,统筹规划,明确工作任务和重点,深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是认真研究部署,提升思想认识。财政部多次召开会议,贯彻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要求,明确工作方向,提高思想认识。2012年召开的年中全国财政厅(局)长座谈会,以预算绩效管理为主题,对推进预算绩效管理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建立健全机制、完善规章制度、开展重点评价等总体思路,确定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划,明确了预算绩效管理的总体目标。在2013年中央部门预算布置会上,财政部提出了“扩围、试点、构建”的要求,明确提出“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机制,坚定不移地建立绩效责任追究机制”,进一步强化绩效理念,为深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也高度重视,对预算绩效管理提出明确要求,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全面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机构保障。2012年,财政部正式成立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健全预算绩效管理的领导体制。不少中央部门和地方省市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预算绩效管理的组织领导。全国3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中已有19个设立了专门的预算绩效管理机构,其他未设立专门机构的也主要在预算处明确了预算绩效管理职能。许多市、县预算绩效管理机构也不断完善,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三是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制度体系。财政部继2011年出台《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后,2012年印发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划(2012-2015年)》,确定了今后一段时期预算绩效管理的总体目标、基本任务和重点工作等;2013年制定了《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加强对绩效评价工作的规范和指导,预算绩效管理顶层制度设计不断完善。各地区、各部门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不断健全,不少地方以省政府或政府办公厅名义出台了指导意见或工作规划,对本地区今后一个时期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并不断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和相关管理办法,细化操作细则,内容涵盖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评价实施、评价结果应用、第三方评价等方面,预算绩效管理规章制度渐成体系。

  四是创新管理理念,规范管理模式。以建立健全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为核心,加强目标管理,抓住管理源头,进一步发挥绩效目标的先导性作用。初步统计,2013年,中央部门纳入绩效目标管理的项目达到1182个,涉及资金709亿元,地方财政部门纳入绩效目标管理的项目达到84675个,涉及资金约13116亿元;实施绩效监控,监督绩效运行,各地区各部门纳入绩效监控管理的资金不断增加,并进一步完善绩效监控方法,促进绩效监控与预算执行的有机结合,确保绩效目标如期实现,初步统计,2012年地方财政纳入绩效监控的项目37698个,涉及资金约6071亿元;进一步扩大评价范围,拓展评价模式,所有中央一级预算单位都选择了项目开展绩效评价。2013年,中央部门绩效评价试点项目共计473个,涉及金额286亿元;地方绩效评价范围从省本级稳步扩大到市、县,2012年地方开展的绩效评价项目34397个,涉及资金近8485亿元。同时,大部分地区都选择了政府关注、社会关心的重大民生项目进行重点评价,并逐步突破传统的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模式,开展了财政支出管理绩效综合评价、财政政策综合评价、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等试点,绩效评价的广度、深度不断拓展。探索运用多种方式,加大应用评价结果的力度,如将绩效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被评价单位,并作为以后年度预算安排的重要参考;将评价结果向同级政府报告,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落实评价结果报告公开机制;将绩效管理考核结果纳入政府考核体系,依据评价结果实施绩效问责,探索建立绩效问责机制等,将绩效评价工作落到实处。

  五是狠抓基础工作,夯实管理根基。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加强了指标体系、信息系统、专家中介库建设,夯实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基础。健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印发修订有关内容,为预算绩效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探索构建信息系统,加强对信息系统建设的研发,为预算绩效管理提供信息支撑;推进专家中介库建设,完善管理办法,加强专家中介机构的规范管理,为预算绩效管理提供智力支撑。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