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财政文学》第九期>艺术与人生

徐璐玲:践行中的感悟与见解

发布日期:2015年01月05日

  徐璐玲,山东文登人,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斯坦福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现为财政部国际经济关系司综合处处长。在财政部从事政策研究工作十余年,多年参与起草国家预算报告和重大财政政策课题研究。主要研究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和国家战略、经济政策与政策秩序、国家财政治理。著有《文明演化与政策秩序》、《县域发展与中国现代化》、《21世纪前十年的中国经济政策》等。视写作为人生一大乐事,尤其爱好古体诗,闲暇时写诗填词造句子。

  《贤良者策》自序

  这本10万字小书来得偶然。大约一年前,寓所里与学生一壁探讨学问,一壁吃茶。我向长水君讲述学术分野而企及政策要义之变化,细分薜荔,印证大约某年月曾著小品文若干,分述经济学策论与小品文之差异。历经岁月,不得其详,多有佚失云云。高博士即劝勉结集,乐于按名索文,征集公开发诸报刊杂志之小品文。

  果然集短文成册。

  回想彼时谈话,先引芝加哥学派(Chicago School of Economics) 为例证,曰经济自由主义,曰自由竞争机制,曰产业规制,图经济学清源正本,回归社会哲学逻辑,由是涉猎社会科学诸学科。上溯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其所述“自然秩序”,以个体自由构造总体政制秩序,佐之法治精神屏护众个体,即生成理想社会。

  其机理仿佛“道法自然”,其政缺缺,其民淳淳。先贤老子之治理思想如今存信徒众多,实为幸甚。

  顺时而下,论谈经济学治理思想演化,抛却了人类发展诸种社会形态,仍可归纳基本原理。略论明代经济为例证。没有固定汇率制,没有布雷顿森林体系,更没有“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当然郑和输出/输入中华帝国物资之宏伟战舰,全然没有一揽子货币作锚,他更愿意用瓷器+丝绸\红木+象牙建立帝国贸易战舰之锚,而不愿意建立殖民地生产体系,这只是错失升级为资本主义的因素之一,马克思说过,“资本来到世间……”。空有明一朝之才俊,尽皆为海禁、朱熹理学之头箍紧紧匝住,如铁桶一般,哪得余暇考虑问题、发展经济。

  至于众人争论能否使用宋朝GDP之概念,徒然穷经皓首,浪费学术资源。是否能以GDP为计量依据,从而推论中国宋朝经济体量,学问之争在于现代经济体系原理及统计依据可获得性,前者例如不存在市场经济全要素,后者比如较少资本流动和服务贸易。

  大概只能以有宋一朝贸易量为基准,折合成目现价值几何。

  统计是一门科学,需要数据说话,说话只能说实话。

  还谈到西汉帝国之经济情形,这与书名很有关联。

  桓宽根据汉昭帝所召开的一次经济政策会议(盐铁会议)纪要撰写了《盐铁论》,细数贤良文学与御史大夫桑弘羊在经济治理思想方面之差异,虽然其目标皆为汉帝国繁荣昌盛。贤良文学们乃是一群心忧社稷的儒生,坚定不移地执行汉武帝轮台罪己诏精神。

  双方就盐铁专营、酒类专卖和平准均输等问题展开辩论。贤良文学在盐铁会议上发言指出,民悫则财用足,足侈则饥寒生。开宗明义反对盐铁专营、酒类专卖、指责官府经营工商业与民争利,提出必须实现从汉武帝计划经济向汉昭帝市场经济转型,“外不障海泽以便民用,内不禁刀币以通民施”。辩论正方桑弘羊主张盐铁专营、酒类专卖、官府垄断经营工商业。

  这场辩论,是市场学派与管制学派之间的交锋。

  再看看地球另一边的美国,贤良文学尤同芝加哥学派,在美国中部地区喝淡水、主张自由秩序之市场经济、系在野经济学家。

  御史大夫桑弘羊们,乃掌握汉帝国权力之封建官僚,希望强化中央权威,集中力量办大事。譬如美国新凯恩斯主义者(New Keynesian Economics),他们在东部地区喝海水、主张政府干预、系执政经济学家。

  均输、平准是汉武帝干预市场的方法,在帝国各地之间调控战略物资,官府贱时建仓贵时抛盘;限制商贾投机倒把,平抑物价;大抵与粮食流通管理体制相类似。均输、平准政策巩固了西汉政权,一度奠立帝国如磐石一般坚毅之基础。时移境迁,该政策效率低下,最终超过了成本收益分析的边际点,成本高企,阻碍了工商业发展。再往后,乏善可陈。其结果不难设想,一来二去,百姓买什么什么贵,什么贵就少消费什么。生产停滞,商业凋敝,帝国经济陷入通货紧缩。

  桑弘羊们坚持国家干预经济,坚决维护盐铁官营、平准、均输政策,认为重商主义+国家垄断主义能增加国家财政收入,限制兼并掠夺,有利于民生建设。

  霍光是个智者,没有对盐铁会议做出一边倒的结论。一方面,吸收贤良文学减税、放松管制政策主张,另一方面,兼容并蓄桑弘羊论点,即国家掌握战略性产业。

  以史为鉴,评价霍光治理经济之思想,可称得上贤良者。

  书中经济学策论与小品文,皆从国民经济良治(Good Governance)出发,希望启发经济理论和实践工作者思路,多多建言贤良之策。

  市场之手,其手心是自由竞争,非充分竞争和信息不完备从来是自由竞争之手背。从长期看,国家干预经济无效。立法能不能解决此问题?政治教科书告诉我们,立法者,利益集团之政治产物也。

  谁也不能解决经济效率与兼顾公平之分歧。两个政策目标经常此长彼消。经济增长首先着眼于长期均衡,但不能忽视经济政策之短期效果。激进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虽为反周期调节猛药,用多了对经济体系毁损较多。增加就业,须承受通货膨胀;稳定物价,又须造成不能够充分就业;增加政府转移支付和保障社会福利支出,似乎矫正了分配不均,但社会福利刚性增加,结果只能是妨碍劳动生产率提高。

  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后患无穷。货币供给不能取决于货币当局相机抉择所采取的政策组合,而是取决于货币供给的经济增长体量和货币供给的一致规则。即使货币政策是内生与均衡的,经济体外仍然要有对冲之渠道,可以这样表述:使人民币成为国际主要储备货币,尤同江河,有源头(货币供给),更要有出水口(国际储备货币);有河道(货币市场),更要有足够多的蓄水库(多层次和深化的资本市场)。

  《贤良者策》跋

  书中的文章,大都来自2000~2013年间的经济学策论和小品文,依据发表的时间排序。我以为,策论和小品文要少些骄矜之气,这理论、那原理,让人看上去气馁,拒人千里之外。学术目的是澄清思想和逻辑,而不是使人怅然若失,魂魄全无。经济学策论和小品文向大众宣讲观点和要义,文风短促、精炼、幽默、有力量,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观点鲜明,发人深思。这是论文难以企及的。经济学来源于哲学,是大众学科,而不是图腾,经济思维和行为构成了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全部。经济学系经国济世之学问,若要众人一起拾柴,须先说明为何拾、怎样拾。策论尤其应如是。书斋里的博古架,摆放的玩意儿大都中看不中用。反复揣摩《反对党八股》,观点再清晰不过了。

  36篇策论中,对中国和世界的经济状况进行了评价;对财政学基本原理和当代中国财政问题提出了看法;对国际货币体系和中国的货币政策建议了思路;对大家关心的中国经济问题如能源、农业也进行了探讨。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