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中国财政基本情况>(七)财政管理

会计管理

发布日期:2009年05月05日

  我国会计管理体制改革与财政、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发展紧密相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制定和实施,逐步形成了新时期会计管理体制。1994年和1998年两次国务院机构改革,使会计管理工作的内容、范围、方式和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健全和完善。目前,会计管理机构、行业组织、考评机构、教育培训机构和学术团体之间分工明确、运转高效、协调通畅的会计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已基本建立,标志着政府监督指导、行业自律管理、社会监督约束和单位内部控制各有侧重、协调发展的会计监管体系基本形成,会计在维护经济秩序和公众利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会计标准建设与实施。主要包括: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小企业会计制度、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以及政府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其中,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设方面,2006年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随后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和《企业会计准则解释》,基本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体系实质趋同的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从2007年1月1日起在我国1600多家上市公司先行实施,实现了全面、平稳、有效实施。

  (2)内部控制规范建设。近年来,财政部不断推进内部控制规范建设,先后出台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一系列具体控制规范,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财产安全完整和确保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5月22日,由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是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3)会计从业资格管理。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制度又称会计从业准入制度,是在会计证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本质是对自然人是否符合会计法规定条件的审查核实。截至2008年底,我国具有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已超过1000万人。广大会计人员恪守“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职业道德,认真履行职责,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

  (4)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管理。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是一种通过考试确认担任会计专业职务任职资格的制度。截至2008年底,通过考试取得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有243万人,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有122万人,高级会计师超过8万人。实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是建立科学、合理、公正的会计人才评价和选拔机制的重要举措,对调动会计人员学习专业知识积极性、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会计工作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5)注册会计师管理。注册会计师是依法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接受委托从事独立审计和会计咨询、服务业务的专业人员。2005年,财政部制订、发布了《会计师事务所审批和监督暂行办法》、《注册会计师注册办法》等规章制度,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不断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自1980年我国恢复注册会计师制度以来,截至2008年底,我国已有执业注册会计师8.7万人。注册会计师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6)高级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2005年,财政部启动了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着力培养企业类、行政事业类、注册会计师类和会计学术类四个类别的领军后备人才。截至2008年底,已形成由4类人才13期近500名学员组成的全国高级会计领军(后备)人才,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会计人才为目的的高级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训体系初步形成。

  (7)会计国际交流与合作。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的背景下,财政部提出了会计审计国际趋同基本主张并得到了广泛认可。在这一理念下,我国会计审计国际趋同步伐逐步加快,并与国际或地区会计组织进行谈判和磋商,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我国在会计审计国际组织和区域性组织中有了更多更高的席位,在全球会计审计规则制定中有了较大的话语权,初步实现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施加影响的重大转变,会计审计双边、多边交流与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会计审计国际趋同和等效谈判取得的重大成果,也为实施做大做强战略、促进我国会计行业“走出去”初步扫清了技术障碍。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