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2023年财政预算报告解读>媒体报道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吴丽祥: 方向明措施准提信心促发展

发布日期:2023年03月08日

  “今年的预算报告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与政府工作报告紧密衔接,系统阐释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的内涵和重点,明确了财政重点工作任务,让我们既看到了中央对地方的支持力度,也深刻领会了当前做好财政工作的更高要求。”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吴丽祥表示。

  吴丽祥认为,2022年,财政部门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克服重重困难实现增收,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财力支撑,攻坚克难、稳中求进,取得成绩殊为不易。

  一是政策向稳经济发力,“减”了财政收入,“增”了发展动力。一方面,加大财政资源统筹,保持必要支出强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2022年全国财政赤字3.37万亿元,赤字率为2.8%,既扩大国内总需求,又将赤字率保持在合理水平,为应对新的困难挑战预留政策空间。另一方面,大力实施减税降费,2022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4.2万亿元,实施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累计退税2.46万亿元,超过2021年办理留抵退税规模的3.8倍;新增减税降费超1万亿元,进一步增强了市场主体活力,为我国经济在高基数基础上迈上更高台阶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是支出向惠民生聚集,“减”了运行支出,“增”了民生保障。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06万亿元、增长6.1%,中央本级支出3.56万亿元、增长3.9%,在全国和中央本级支出均保持增长的情况下,中央部门支出下降3.5%。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民生领域支出远高于全国财政支出增速。比如,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8.1%、卫生健康支出增长17.8%,切实用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换取了人民群众的好日子,充分体现了财政部门节用惠企、节用裕民的更高站位和为民情怀。

  三是财力向保基层倾斜,“减”了中央资金,“增”了地方财力。在各级财政紧平衡的状态下,中央财政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大幅度增加了对地方转移支付,近五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累计40.66万亿元、年均增长8.4%。特别是2022年,面对多重超预期因素叠加冲击,为保障基层财政平稳运行,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9.71万亿元,增长17.1%。同时,完善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进一步扩大直达资金范围,总量超4万亿元,有效发挥出直达机制在保障民生和支持基层运转中的重要作用,为防范化解基层财政运行风险,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吴丽祥认为,预算安排方向明确、财政政策措施精准,将有力提振发展信心。天津财政将不折不扣落实预算报告提出的具体任务,加力提效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一是做大财力,强化资源统筹。天津财政将大力涵养财源税源,更好发挥税源专班作用。完善财税支持政策,加快培育新的财源增长点,打牢经济稳定增长基础。加大闲置资源资产盘活力度,强化各类资金资源统筹,做大可用财力。

  二是聚焦重点,优化支出结构。天津市今年将重点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城市空间要素优化等方面发力。市财政将进一步提高重大战略和重点任务的保障水平,找准杠杆支点,发挥好政府资金的乘数效应,着力促发展、保重点、惠民生。

  三是深化改革,做好民生保障。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大力压减公用经费预算,切实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严格执行零基预算,削减或取消低效无效支出,深入挖掘节支潜力。更加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在高质量发展中推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四是稳固基层,防范运行风险。坚持“三保”支出优先顺序,加强基层财政运行监控,继续加大对困难地区的支持,增强基层“三保”能力。完善债务风险防范化解长效机制,合理安排新增债务规模,积极防范债务风险。加强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估,实行跨年度预算平衡,确保财政平稳运行、可持续发展。 

  记者 吴宇宁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