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推进财政改革与发展>学习体会

贾杰:科学发展、和谐社会与先进文化建设

发布日期:2008年01月14日


    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总揽全局,高屋建瓴,是一篇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纲领性文献,更是我们党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一段段激动人心的新论述,一个个发人深省的新判断,一条条惠及人民的新举措,无不昭示着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壮志雄心,无不流露着中国共产党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厚爱深情。
    认真学习领会十七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不仅要带头学、深刻领会,更要贯彻落实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
    一、做好财经出版工作,推进先进文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离不开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离不开日益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先进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力,是一个民族发展壮大的血脉和灵魂。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没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就没有后劲,他们的繁荣和光鲜注定不会长久。先进文化是推动力,是一个国家兴盛发达的思想先导。只有不断高扬先进文化的旗帜,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才能使自己的国家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兴起先进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自1956年建社以来,始终致力于宣传党和国家的财经方针政策,积极传播和积累财经理论与知识,努力促进财经教育、科研等各项事业,为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新时期,财经出版工作者一定要抓住我国经济社会大发展的良好机遇,抓住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良好契机,为经济建设和财政工作服好务,更好地发挥舆论宣传的喉舌作用。改革开放,尤其是十六大以来,随着公共财政框架的初步构建,财政工作深入到国民经济的每个领域,也深入到老百姓的生活之中。这为我们做好财政政策、财政理论的宣传出版工作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近年来,我社适时地出版了《中国:科学发展与财政政策》、《中国财政通史》、《公共财政与百姓生活》等一批优秀图书,它们既起到了普及财经知识的作用,又能反映财政工作服务人民、关注民生的时代特性,社会反响非常好。
    立足财政,面向社会,我们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多出书,出好书,做强做大财经品牌。在教材出版方面,为适应财经教育发展改革的新形势,我们努力改进出版模式,力争做到教材内容全面、系统且更新及时,教材形式多样、新颖且紧跟潮流,深度开发立体化多媒体教材和网络教材。在一般图书出版方面,加大投入,继续扶植学术专著出版,努力创造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相称的图书精品。正确把握市场需求风向标,逐步建立和完善以需定产、以销促产的图书运营模式,真正做到“书为民所出”和“为民出好书”,以实际行动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财经出版工作
    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财经出版事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担负着前所未有的重任,更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关键是要把握好正确的方向,激励每一位财经人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勇于创新,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勇前进。在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好多风险,也会遇到很多困难,只有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统筹兼顾各类问题,才能保证财经出版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经历50余载的艰苦创业,财经出版社已经发展成为年出书1000多种,码洋逾4亿元,集图书、期刊、电子和音像出版于一身的大型财经专业出版机构,是经济类出版社的“领头羊”。如何保持这一优势并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全社干部职工经常思考的问题。发展不能片面地追求数量和规模的扩张,而应更加注重质量的提高和效益的增长,这样才能实现把财经出版社建设成“国内具有绝对优势,国际知名的大型财经专业出版组织”的发展目标。2007年财经出版社已正式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这是我社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取得的初步成果,是一项重要的内部制度建设,也为向社会各界读者提供优质出版物及良好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将贯标与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在出版工作各个环节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既要重点突出,着重抓图书质量,又不能忽略经营管理、服务质量,以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
    出版业是特殊行业,其产品──出版物既有商品属性,又有意识形态属性,因此,财经出版社在事业发展过程中,始终强调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在努力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绝对不能忘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崇高使命和光荣职责,更不能为了短期经济效益而损害社会效益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先进、优秀的理论成果并不一定马上被人所熟知、所接纳,这类选题的图书也不一定能带来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譬如,我社出版的《论竞争性市场体制》(吴敬琏等著)、《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于光远著)和“新人口论”(马寅初著的《我的经济理论、哲学思想和政治立场》中的一文)等书曾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评选出的“影响中国经济建设的十本经济学著作”,初版时,它们并未被世人所重视,销量平平。但它们代表了新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经济学发展的理论水平,是中国经济科学发展的里程碑,为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图书对社会、对人类思想的贡献是长远、深刻且意义重大的,其价值不能用金钱来度量。
    三、以人为本,营造和谐出版环境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财经出版社在发展中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正确认识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等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出版社广大干部职工的根本利益,努力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和经营氛围。
    充分发挥干部职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财经出版事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既要重视制度建设,又要给予大家更多人文关怀,双管齐下,共促和谐。改革越深入,发展越迅速,越要处理好这些关系,管理与疏导并重,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以柔性管理来化解矛盾,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营造出版社和谐发展的氛围,要注重公平,正确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逐步建立更加科学、更加规范的收入分配制度。倡导分配上的公平原则,决不是要搞平均主义,而是要统筹考虑岗位、责任、贡献等多方面因素,定性和定量指标相结合,以合理的收入差距来鼓励、引导大家为共同的事业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同时,要在事业发展的基础上,让大家共享发展的成果,逐步提高大家的福利待遇。惟其如此,才能坚定大家干事业、谋发展的信心,才能吸引、招纳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加入到财经出版队伍中来。
    近几年来,我社一直坚持稳健经营的原则,主张在稳定的基础上求发展,各项改革措施的出台都要广泛征求意见,凝聚大家的智慧,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以提高效率,提升效益。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搞活机制,抓好出版物内容形式创新,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集思广益,共谋发展,开创财经出版事业新局面。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