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回顾>追忆吴波同志 学习吴波精神>追忆吴波同志
刘克军 王韶光:熠熠生辉的口碑
——追忆财政部老部长吴波同志

刘克军 王韶光

  金碑银碑,不如口碑。

  农历鸡年第一场洁白的春雪,纷纷扬扬,无声地覆盖了北国大地,德高望重的老部长吴波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路程,无声地远去了。送别老人家归来,老部长的一宗宗往事,又一次成为我们回味无穷的话题。胡锦涛总书记说,老干部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有位哲人说过,一位老人就是一座图书馆。曾在吴波同志领导下工作过的同志们深深感到,吴波同志就是一座装满我党优良作风的图书馆,在新世纪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中,老部长是一面旗帜,他生前的言行,件件桩桩都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斤斤计较”一个200元的预算

  五十年代中期,是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和大规模经济建设到来的时期。当时吴波同志任财政部常务副部长,由于李先念同志以国务院副总理的身份兼任财政部长,财政部的主要任务就落在了主持日常工作的吴波同志肩上。那时候,财政部在北京复兴门外大街真武庙小区建家属宿舍,留下了一块空地,计划以后建礼堂。财政部有几百人,每次开大会,都是借用其他单位的礼堂用,很不方便,从各方面考虑,建一个礼堂是应该的。部里正筹措建礼堂的时候,国务院发了一个通知,对有的单位讲排场、摆阔气,大建"楼堂馆所"提出批评。财政部在吴波同志主持下,主动取消了建礼堂的计划。1960年我国经济困难时期,机关职工蔬菜也要定量供应,为解决干部食堂的吃菜问题,这块闲地种了几年菜,后来蔬菜困难的问题解决了,就不再种菜,栽上了葡萄树。为给这块地建围栏,行政司做了一个投资200多元的插竹篱笆的预算,送到吴波部长那里,他看后批示说:"要重新计算一下,是插竹篱笆省钱还是拉铁丝网省钱?"经过重新测量计算,拉铁丝网比插竹篱笆节省20多元。吴波部长才批准同意这个预算。

  很快这件事在财政部传开了,有的同志认为,吴部长太小气了,相差20多元钱,还让行政司重新做个预算,岂不是小题大做吗?但吴部长认为,在财政工作的同志,一定要明白,中央财政工作事关大局,任何大手大脚的想法做法,都是不正确的。虽然财政部每年几千亿元的资金,但都是税务员们从纳税人那里几元几角甚至几分钱收上来的,是人民的血汗。吴部长还经常对大家说,财政部的收入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就像涓涓细流汇成的大江大河,我们不能因为财政收入多了,就不认真计算,随意花钱。为国家富强,把账算准算细,节约每一元钱,应当是财政干部必须具备的素质。无论是基本建设投资,还是事业经费拨款,都应当精打细算,绝不能大手大脚,更不能铺张浪费。要把一个钱当成两个钱用,少花钱多办事。在吴波同志主持财政部工作期间,党中央、国务院给予了高度评价,1962年被中央政府评为模范部长。

  “我的房子还能住不用大修”

  吴波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担任"晋察冀边区"人民政府的财政部长。北京解放后,担任华北人民政府财政部长,后来升任中央政府财政部副部长。在五十年代,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规定,部级领导干部的住房,由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安置,一般都住进北京城区中没收归国家的四合院内。吴波同志被安置在西四地区一座四合院内居住。

  十年动乱期间,吴波同志被打成了"走资派",他的住房自然也无人再进行修缮。1976年唐山大地震,北京受到严重影响,他住的北房客厅和卧室墙体裂开几道大缝,成了危房。吴波部长和老伴把床支高一米,在床底下搭起一个地铺,就在床底下睡了半年多。粉碎"四人帮"之后,吴波同志恢复了部长职务。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准备对他这处危房进行维修,把沙子、水泥、石灰等建筑材料也都运来了。吴部长知道后,坚决不同意维修。他说:"'文化大革命'刚结束,工农业生产还没有走上正轨,恢复生产所需要的资金很多,目前财政还很困难,我这房子还能住,修缮是大可不必的,只把裂缝补一补就行了,我们都应当体谅国家的困难啊!"事务管理局的负责人说:"这房子现在已经成了危房,再不修就更危险了,修理这房子也是经过集体研究决定的,而且修房子的材料已经准备好了。"就这样,一个要修,一个不让修,两种意见不能统一,修缮房子的材料在那里堆放了好长时间。后来还是按照吴部长的意见,把墙体的裂缝用水泥补了补,就算修缮过了。

  步行上班好处甚多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吴波同志恢复了部长职务,行政司为他配备专车时,他执意不肯接受,再三表示,他家住址离办公室不远,可以坚持步行上班,配专车没有太大必要。他认真地说,坚持步行上班好处甚多:第一可以锻炼身体,第二又可以为国家节省汽油费用。这样,他天天从西四住处走到三里河的办公室,一个单程需要走40分钟的时间,他7点出发离开家,7点40分到达办公室,不管严寒酷暑,风霜雨雪,天天都是如此。天有不测风云,一天早晨,吴部长和往常一样,早晨7点钟,从家里出发,边走边思索着当天要处理的几件事情,在离家不远的地方,一个骑着自行车急急忙忙赶路的小伙子,情急之下,没刹住闸,把吴部长撞了个跟头。这件事传到了公安部,公安部对财政部保卫部门的工作,进行了批评,严肃指出,部长的安全是件大事,吴部长被撞,性质是严重的,这是一起严重的责任事故。吴波同志出院后,公安部指示财政部保卫部门:为部领导的人身安全起见,像吴部长住处到办公室的距离,一定要劝勉领导同志,不要步行上班。

  社会上不少不了解情况的人认为,财政部是中央政府的重要部门,掌握国家财政收支大权,日进出千金万银,财政部部长,肯定是财大气粗,威风八面,所乘坐的汽车,也绝对是气派非凡,豪华无比。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在吴波同志任财政部长期间,财政部竟然没有一辆像样子的好车,一遇到去机场接送外宾,司机班的同志们就心里犯难。后来,财政部有关部门买了几辆奔驰车,吴波同志在部机关全体党员大会上对此做了严肃批评,自己还作了对有关部门管理教育不严的自我批评。尔后,把买回的几辆车全部上缴了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根据财政部的实际情况,把其中3辆新车退还给财政部使用。从那时起,财政部才有了接待外宾的专用车。

  搞调研,不坐“红旗”挤吉普

  1976年,离开部长岗位10年的吴波同志恢复了工作。当时,全国财政收入情况极为困难,连正常开支也难以为继。地方财政的状况如何?吴波同志心里更是没有底,他决定亲自作一次调查研究。调查研究的第一站是山东省。省财政厅的同志们听说吴部长要来山东调研,很高兴,认为这是对山东省财政工作的关心和帮助。好几位处长过去都听说过吴部长的为人和事迹,觉得和吴部长一起下乡工作机会难得。第二天早饭后,吴部长走出财政厅大门,发现5部小轿车一字排在那里,几位处长也排队在车旁等候。吴部长一看这个情况二话没说,就转身回到了财政厅办公室,严肃地对财政厅领导说:"你们派这么多人下去,厅里的工作还做不做?因为我十来年不工作了,这次出来带了各司局的8个同志,已经是够多的了,你们再下去这么多人,会影响厅里的日常工作。我的意见,厅里只去一个人就可以了,汽车,去辆面包车就行了,小车一辆也不要去。"财政厅领导反复向吴部长解释,吴部长还是不同意。快到10点了,工作组还没有出发,一直坐在办公室里。后来财政厅领导商议说:"吴部长一向对自己要求严格,他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吧,不然他是不会下去的。"最后吴部长和厅长同乘一部面包车出发,开始了对山东省地方财政情况的调研工作。

  一个星期后,吴部长一行乘火车到泰安。晚上8点钟,交际处派3辆汽车到火车站去迎接,接待人员让吴部长乘坐红旗牌轿车,吴部长婉言谢绝。他硬是和大家一起,挤在一辆北京202吉普车里,而象征职务等级的红旗牌轿车放空跑回交际处。事后有人问吴波部长,让红旗车放空跑个来回不是浪费吗?吴部长解释说:"如果我坐了红旗车,我在泰安调研几天,红旗车就会跟我几天。那样,其他的客人谁也坐不成,红旗车成了我的专车,就会造成更大更多的浪费。"

  回延安不住套间住单间

  1983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决定拨款,在米脂县修建"杜斌丞纪念馆"。杜斌丞先生早年曾和孙中山先生一起在日本组织中国同盟会,是同盟会第一届常委和陕西地区主要领导人。他是中国国民党的元老,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等职。后来因不满蒋介石的独裁专制,愤然离开北大,回到故乡陕西省米脂县,创办"米脂中学",为革命培养青年学生。那时米脂中学的学生,大部分送到周恩来同志任政治部主任、叶剑英同志为教官的黄埔军校深造。他们毕业后分别走上了两条不同的道路,一条是革命的道路,如刘志丹、谢子长等人;另一部分人如杜斌丞的侄子杜聿明等人走上了另一条道路。杜斌丞先生在国民党内颇有影响,无论是在共产党阵营,还是在国民党阵营,都有他的学生任要职和高级将领。因此,他经常利用他的特殊身份和影响,搭救被捕的共产党人。周恩来同志曾称赞他是"鲁迅式的人物"。1947年,国民党反动派,慑于杜斌丞先生的巨大影响,在西安凶残地杀害了他。在延安,党政军民召开了五千多人参加的追悼大会,毛泽东主席为杜斌丞先生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生"。周恩来同志说,全国解放以后,经济条件好了的时候,一定要给杜斌丞先生建一座纪念馆,纪念杜斌丞先生的伟大功绩。

  吴波同志解放前做地下工作的时候,曾给杨虎城将军当过秘书长,杜斌丞是杨虎城的高级参谋,吴、杜、杨关系甚密。1983年,吴波部长专门写诗悼念杜斌丞先生。"杜斌丞纪念馆"建成以后,杜先生的家属建议,开馆仪式要请吴部长前去剪彩。吴部长和原在延安工作过的几位老同志一起,乘一辆面包车来到米脂县。开馆仪式过后,吴部长一行路经延安,延安宾馆给吴波部长和老伴准备了一个里面是寝室,外间是会客室的套间。吴部长知道后对接待他们的市领导说:"我离开延安快40年了,这次回延安就是回'娘家',我只是回来看看,没有工作任务,让我住套间,这明明把我当外人嘛。如果今天晚上把我当成客人住进套间,明天我就得离开这里,什么也看不成了,你们这样客气,把我当成客人,我怎么能安心住下来?"一直到晚上8点多钟了,吴部长老俩口仍坐在会客室里。后来,了解吴部长为人的一位同志建议说,吴部长是"老延安",回家来看看,不是外人,既然要求住一个单间,就让他住单间吧,这样他就随了他"回家"的心愿。后来宾馆领导把原来安排的套间换成了单间,吴部长和老伴才高高兴兴地住了下来。

  50元的饭费

  1978年春天,正是春光明媚的时候,吴波部长带着税务调查组来到江苏省无锡市。乡镇企业的发展壮大,是从这里起步的。乡镇企业改变了我国农村一元化的经济结构,促进了农村经济向多元化多层次的方向发展。财政部门对这个新生事物采取什么样的税收政策,是吴部长这次调研的重点。

  阳春三月的江南,已是桃红柳绿,莺飞草长。吴部长自然想欣赏一下江南明珠太湖的旖旎风光。星期天,吴部长提议去太湖看看,工作组的同志们都很高兴,认为这些天来,夜以继日地开座谈会、找人谈话、实地考察,实在太辛苦了,适当放松一下,缓口气,对完成调研任务,对年事已高的吴部长的身体健康都是有好处的。正要出发时,副省长、财政厅长和无锡市的书记、市长等都来了,要陪工作组同志游太湖。吴部长一看这么多人陪着去,严肃地对大家说:"我是第一次来无锡,所以想去太湖看看,你们是江苏人,太湖对你们来说不知去多少次了。今天是星期日,谁家没有一点大事小情,你们何必再陪我们去逛太湖呢?我的意见,今天你们一个人陪我们去,人多了我有意见,那样,是你们逼我在办公室里过这个星期天。"大家听了吴部长这番话,同意了吴部长的意见。那天,只有市长一人陪吴部长和工作组的同志游览了太湖。

  快到中午时,吴部长提出要回招待所吃饭,市长解释说,太湖饭店已经准备好了,就在这里吃吧。吴部长说,在这里吃,就吃便餐。走进太湖饭店,看到桌子上摆了好多菜,又犯了难,坐下吃吧影响不好;不吃吧这么多的人到哪里去吃饭呢?吴波部长心里七上八下地勉强吃完了这顿饭。饭后他让秘书给饭店付了5斤粮票和50元钱(当时国务院规定出差人员每天3餐付粮票1斤,款1.5元)。后来吴部长谈起这件事的时候说:"我付钱的目的就是不让饭店记我的账,不然以后有人查太湖饭店的账目时,账上还有我吃的饭费多少多少钱。这么办,工作组8个人,我付50元的饭费,也就足够了。"

  “我脑门又没写着'财政部长”

  吴波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边区"财政部长兼边区司令部供需部部长,掌管着军政财务重权。一天,他外出开会回来晚了,食堂管理员给他煮了一碗挂面。他问管理员:今天大家吃的什么饭?管理员告诉他:小米饭。吴波同志说:"既然大家吃小米饭,我也吃小米饭。请你把这碗挂面送给病号吃吧!"看着管理员把挂面送给病号去的背影,他到厨房用开水泡了一碗小米饭有滋有味地吃起来。同志们知道这件事以后,都很受感动。按吴波同志当时的行政职务,边区政府给他配备了一匹马和一名马夫。可是他在行军中,从来也没有骑过马,都是和战士一起甩开双脚行军走路。配给他的那匹马,不是让行动困难的病号骑,就是驮战士的行李。对他来说,官兵之间的区别,只有承担责任的轻重不同,在生活上首长和战士都应当是平等的。他的所作所为,在边区政府财政部内外传为佳话。

  1949年全国解放以后,吴波同志任华北人民政府财政部长,不久,调任中央政府财政部办公厅主任、副部长、常务副部长和部长。按规定,给他配备了专车,车库就在住宅外院,司机也住在车库旁边,司机随叫随到,用车十分方便。吴部长自律性很强,公私分明是他最看重的原则之一,他私事绝对不用公车。好多年,他每个月都要买一张月票,星期天到医院看病号,或去老同事、老同学家串门,都是挤公共汽车。有的同志关心地劝他说,您也是国家的高干了,和大家挤公共汽车不安全,以后还是让司机送您吧!吴波部长却有自己的理由,他说:谁知道我是高干?我的脑门上又没有写着"财政部长",我和别人挤在一起,人们也会把我当成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有什么不安全的呢?吴部长买公交车月票的事,多年来,一直在财政部上上下下传颂着。

  三过家门而不入

  吴波同志在财政部任职期间,为了避嫌,因公因私没有到自己的故乡安徽省去过一次,他出差到江西、福建、上海路过安徽,从不下车,是名副其实地路过家门而不入。吴波同志是安徽人,有到安徽出差的任务,他都让给其他的副部长,避免别人说他与安徽有什么私人关系等等。因此,损公肥私、裙带关系、地域观念等等在吴部长身上连蛛丝马迹都找不到。

  1982年,张劲夫同志从财政部调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吴波同志当时是财政部的顾问。张劲夫同志和他是同乡。张劲夫同志知道吴波同志40年没有回过安徽,便借黄山脚下三星级的桃园饭店落成的机会,请吴波同志和夫人一同去黄山看看。盛情难却,吴波同志答应了张劲夫的邀请。

  吴波同志和夫人乘火车到达合肥时,省委办公厅主任带车到火车站去迎接,从黄山回北京时,省委又派车把他送到火车站。上火车前,吴波同志委托省委办公厅主任将50元汽车费转交汽车队。他认为这次到安徽是私人的事,私事不应该享受因公出差的待遇,否则就是公私不分了。张劲夫同志在同人谈到这件事时,感慨地说:我们的干部都能像吴老这样公私分明,何愁党风不正,何愁执政能力不强!

  吴波同志这次去安徽休养,是给财政部党组写了请示报告的,财政部党组讨论认为:吴老40多年未曾去过安徽,应当回去看看家乡的变化。因此,财政部办公厅通知行政司,要给吴波同志报销往返的火车费。吴波同志情真意切感谢组织对他的关怀,但他郑重声明,这次回安徽探望是私事,绝不应享受因公出差的待遇,往返火车费坚持不肯拿到公家报销。

  主动让贤当好顾问

  1983年春天,《人民日报》上登载了吴波同志不再担任财政部长的消息,引起社会上一些人的反应。财政部干部中也议论不少。《经济日报》一位高级记者采访了卸任的吴波同志,在《经济日报》重要位置发表了《吴波让贤》的文章,阐述了吴波同志如何把财政部长的办公室,让给曾是下属的新部长办公的,自己搬到另外一间小办公室当顾问,帮助新上任的同志尽快熟悉并担起财政部长的工作。在一般人看来,财政部长是政府重要部门的主管,对国家财政方面的运行负有重大责任,在中央政府中举足轻重,是国务院领导同志倚重的主要部门负责人之一。这一重要职务,在一般人的眼里,是令人羡慕、难求难得的。吴波同志为什么主动让给自己的下属?而自己甘心退居二线呢?这是一般人很难理解的。

  吴波同志从不把职务、地位看得那样重。他认为职务和地位只不过是向人民承担责任的标志,职务越高,责任越大,肩上的担子越重。但是,无官一身轻,在他看来也不是为人民服务的态度,但"高官"绝不是吴波同志的向往和追求。

  吴波部长让贤以前,是经过长时间考虑的,曾向中央、国务院写过报告。吴波同志结束了他在财政部勤勤恳恳工作40多年的领导职务,带着财政部几代干部对他的尊敬与不舍,退居到第二线,成为财政部的顾问。

  吴波同志远去了,他那伟岸的身影,他那敬业的精神,他那律己的品德,却永远地留在我们的记忆里。我们分明感到,吴波同志就像一座高山,离开我们越远,他就越显得伟岸!我们将永远怀念他,景仰他!他将永远激励我们努力工作。我们将永远以吴波同志为榜样,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踏踏实实地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原载于2005年3月9日《中国财经报》,作者系财政部退休老干部)

 

附件下载:

 

  】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南三巷3号
网站管理:财政部办公厅
投稿邮箱:mofzwgk@163.com
技术支持:财政部信息网络中心
电话:010-68551114
京ICP备05002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