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回顾>追忆吴波同志 学习吴波精神>追忆吴波同志
赵玉琢:高风亮节 人之楷模
——原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记忆中的吴波部长

贺利娟

  吴波同志是财政部及银行系统领导干部的楷模,吴波同志的故事是财政部机关宝贵的文化遗产。

  对吴波部长一生的评价,赵玉琢用一幅对联进行了概括,上联“一身正气”,下联“两袖清风”,横批“模范干部”。

  采访原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赵玉琢,还是他老人家自己提供的线索。他在电话里声音很宏亮地对我说:“看了你们报纸刊登的《一位老共产党员的生前事——回忆吴波同志》一文后,觉得吴波部长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很值得一讲。”

  按照约定的时间来到赵玉琢家里,我才知道他老人家已年近八旬,行动还有些不便,但说起话来,思路非常敏捷。一见面他就用一幅对联概括了他对吴波部长一生的评价,上联“一身正气”,下联“两袖清风”,横批“模范干部”。他还强调说,有机会他一定要建议财政部领导给吴波部长塑立铜像,就安放在财政部门口大厅的中央,基座上题写“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也许是亲身经历或亲耳所闻的缘故,他在滔滔不绝地说起吴波部长的一些往事时,也仿佛把自己带回到了那个峥嵘岁月。

  爱护干部三次保“我”

  “我在工作中情绪容易激动、冲动,有时办事还很冒失、莽撞,但我所做的事都决无私利、私心,这一点吴波同志看得很清楚。因此,每当我工作中出现危机时,吴波同志总是第一个站出来保护我,体现出一个老党员、老领导对下级的关怀和爱护。三次力保,让我终生难忘啊!”赵玉琢对吴波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第一次是1966年。那时,赵玉琢在建设银行军工拨款三处当处长,掌管全国十八个直属办事处。由于直属办事处都远离市区,大多设在二机部的企业里面,有放射性污染,环境不好,因而直属办事处的员工干一阵子就闹着要调回总行。每个办事处都有五、六人,18个直属办事处就有一百多号人,轮换起来难度很大。1966年年初,赵玉琢提议总行直管18个直属办事处的业务,但人事、行政管理委托当地分行代管。提议得到采纳,但随后不久,总行直属第一办事处就有人写信给中央告赵玉琢泄露了原子弹的秘密。当时的党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邓小平、中央财政委员会主任李富春、副主任兼财政部长李先念和公安部长罗瑞卿等都在信上签字批示,要对此事严查严办,一追到底,决不姑息。时任财政部第一副部长的吴波具体负责彻查此事。

  “他向我了解了真实情况后,当即拿起桌上的毛笔上书中央,说调整办事处人员行政主管部门是减少层次,提高效率。经查实,如此调整后没有发现泄露机密的行为,也不存在失密的可能。上告事件系因总行直属第一办事处的个别同志对人事、行政归属问题存有不满情绪所致。”赵玉琢一直对吴波那一手潇洒娟秀的蝇头小楷赞不绝口,他说,“吴波同志在给中央的信上除了签名,还加盖了一枚小小的个人名章。他的这封信送上去后,再没人提及此事。算是销案了,原子弹泄密危机就这样被解除了。”

  第二次是1979年。时任财政部长的吴波召集各司局开部务会议,讨论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会文件,基建司派赵玉琢参加。当他看到“建设银行管的20亿元的基建储备资金科目被取消并入国家计委的基建拨款”科目时,他当时就直接站起来提意见“为什么没有事先通知就把基建储备基金的科目取消了?”由于赵玉琢情绪过于激动,他这一“闹”就把会议变成了两大派的激烈辩论,整个场面僵持不下。“当时,有的人对我的行为赞赏支持;有的人对我怒目而视;还有的人看热闹。”赵玉琢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也觉得自己太意气用事了。

  “这时吴波部长发话了。他说赞成我的意见,基建储备资金科目还保留,但要减少两个亿,由原来的二十亿减为十八亿。但同时也严厉地批评我,情绪不好,骂人不对,态度和方法有些过激。事情就这样解决了,过后吴波部长也没有再找我谈话。”可以说,吴波部长在关键时刻又保了赵玉琢一回。

  第三次是1983年。当时全国处在整党期间,中央有整党指导委员会,各部委都设整党指导小组,吴波同志是财贸口整党指导小组的组长。建设银行总行会计处的一些人给中央整党委员会写信状告赵玉琢和刘礼欣副行长利用职权,给复兴医院30万元盖高干病房。中央整党指导委员会把信转给吴波,责成财贸口整党指导小组核实、处理,要给党员、群众一个明确的交待。

  “吴波亲自听我的解释,也充分地相信我,认为我不会干以权谋私的事,不过是给各部委在文革中普遍受迫害、身体状况差的老干部谋一点福利而已。拨款的手续是齐全的,只是立项的流程有些不顺。他在其他几个整党指导小组成员面前说‘写信的人不一定全对,赵玉琢是个好同志。’”

  “吴波同志又再次保护了我。”赵玉琢说着,声音都有些哽咽了,“但令我终生遗憾的是,我从来都没有向吴老表达过谢意。可能是应了大恩不言谢的说法吧?!”

  胸怀宽广举贤让位

  据赵玉琢回忆,有一次财政部召开党组扩大会议,各司、局长大都参加了。开着开着,吴波同志从衣兜里拿出一张纸说,“我有些话要对你们大家讲,这是我给中央的报告。”报告的大意是,他年老体衰,改革开放以来财政任务重,自己已经跟不上时代,特别需要年富力强的同志来主持财政部党组的工作。他力荐王炳乾同志担任财政部部长。理由是王丙乾同志的年龄合适、业务熟悉、政治坚定、工作细致、有把握大局的能力,已在副部长的岗位上工作多年,并且是从基层员工逐级迁升上来的干部,有基层工作的经验和领导工作的经验。

  其实,那时候部委机关还没有像现在这样有一套以年龄为界限的严格离、退休规章制度,老同志是否离开领导岗位完全看身体情况和考虑工作需要。吴波部长这封上报中央的“举贤书”,让与会的财政干部无不为之感动。

  精打细算艰苦朴素

  “作为一个财政部长,吴波精打细算是出了名的。”据赵玉琢说,在困难时期,财政部为了解决干部食堂吃菜问题,决定要用栅栏围一块空地种菜。当时行政司准备花200元建竹篱笆墙,写报告请吴波同志批准。他却批示要重新计算,看看是建竹篱笆墙省钱还是拉铁丝网省钱。结果拉铁丝网省了20元。一件小事尚且如此,在大事上他就更不允许浪费了。1962年,吴波同志被国务院评为模范部长。

  还有一件事让赵玉琢记忆深刻。改革开放了,出国的人多起来了。1979年,赵玉琢跟一个外贸考察团去了美国,回来后向吴波部长汇报也建议他出国去看看。吴波部长听了之后说,“我年纪大了,先进的东西看了也学得慢,还是叫年轻的同志先出去学吧。出国费用很高,能省就省一点吧。”

  在生活上吴波部长也一直秉承艰苦朴素的作风。为了给国家省钱,吴波从来没有向组织提出过自己的生活待遇问题。房子坏了不着急修,家具旧了也不舍得换。赵玉琢回忆说,“我去探访他时,摆设的家具都已经破旧不堪,一个沙发上甚至都已经打了十几个补丁还在用着。”

  严于律已平易近人

  吴波同志是高官,但从来没有高官的架子。赵玉琢说,当年,每天中午在财政部食堂吃饭时,都可以看到吴波部长与大家一道排队买饭。按说,部长、司机、病号、机要员、值班人员和有急事外出的人都可以由厨师直接打饭,不必排队。而吴波同志却坚持与大家一起排队,从不享受特殊待遇。吴波同志中午吃饭时,经常去找相关的人员谈话,与他们坐在一张饭桌上吃饭,边吃饭边了解工作情况。当时无论是司局长、处长还是一般干部,只要有问题时,大家都会利用吃饭时间跟吴波部长聊上几句。他连吃饭的时间都利用起来搞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了。

  坐在轮椅上的赵玉琢老人始终保持同一座姿给我讲述了两个多小时。临近中午,考虑到老人的身体,当我决定结束采访时,他仍谈兴正浓,意犹未尽。他似乎在低语着,但我却听得真切:“吴波同志是财政部及银行系统领导干部的楷模,吴波同志的故事是财政部机关宝贵的文化遗产。吴波同志虽然已经走了,但他的精神会永远活在我们这些同他一道工作、一起战斗的老部下、老同志的心中……”(原载于2008年12月18日《中国财经报》 )

 

附件下载:

 

  】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南三巷3号
网站管理:财政部办公厅
投稿邮箱:mofzwgk@163.com
技术支持:财政部信息网络中心
电话:010-68551114
京ICP备05002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