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司:一水一渠总关情
发布日期:2014年02月27日
8月4日,星期日,一辆普通的中巴车颠颠簸簸地行驶在通往贵州省贵安新区麻郎村弯弯曲曲的乡野小道上。车里坐的是专程从北京赶来答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的财政部农业司水利处的一行人。车窗外面不时闯入眼帘的是一方方因缺乏水润而干得有点儿开裂的稻田和枯得叶子都发黄了的玉米,此情此景让车里人很是感慨。两个多小时后终于抵达了麻郎村,同步而至的还有一场久违的雨水。全国人大代表、麻郎村布依族女村支书刘乔英朴实的脸上绽开了笑容:“真是好事成双、双喜临门啊!北京的客人给我们带来了雨水!我们这里已经50多天没下雨了!”说笑着刘乔英代表把大家迎进了村委会办公室。
“感谢财政部对我们基层人大代表的关心,更要感谢财政部对农业和农民的关心啊!”甫一落座,刘乔英和在场的村民就表达了对中央财政的感激之情。“由于地势原因,我们村是这一带最干旱的村,一直以来都是‘望天收’,遇到大旱年景甚至颗粒无收。2012年在省里财政和水利部门的支持下我们村修建了一条水渠,当年每亩稻田就增产200斤以上,每亩增收200多元。修水渠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啊!”刘乔英代表和村民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这样的沟通方式最有效
“我是贵州人,我就和您讲家乡话”,农业司水利处同志诚恳的开场白一下子拉近了与刘乔英代表以及村民们的距离。“您今年在‘两会’期间提出的出台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资金补助政策的建议非常重要,财政部高度重视。我们此行就是当面向您汇报建议办理情况,同时也想进一步听听您和在座各位对财政工作尤其是财政支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针对刘乔英代表的建议,农业司水利处的同志做了详细介绍。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水利加快改革发展的重大政策,其中包括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资金补助政策。
一是2011年财政部印发《关于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的意见》,要求不断健全投入增长机制,努力增加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特别强调继续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地方各级财政要切实落实好应由本级财政承担的公益性、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经费,认真落实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补助政策,确保水利工程正常运行。支持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确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积极筹集资金,对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给予补助。支持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建设、水利科技推广等公益性职能,按规定核定人员编制,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
二是2012年水利部、中央编办、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特别强调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的人员经费和公益性业务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水费和相关的水规费中安排资金用于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工作条件建设。结合农村水利项目建设,支持基层水利服务机构提升服务能力。
三是2013年财政部、水利部联合印发《中央财政统筹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中央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80%用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田间工程和灌区末级渠系的新建、修复、续建、配套、改造;山丘区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节水灌溉,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技术;牧区农田水利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央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20%用于上述农田水利设施的日常维护支出。
四是2013年水利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把落实工程管护经费作为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要求多渠道筹集工程管护经费,建立稳定的管护经费保障机制。管护经费原则上由工程产权所有者负责筹集,财政适当给予补助。积极研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小型水利工程管护。完善“民办公助”、“一事一议”等机制,引导农民群众参与小型水利工程管护。中央财政通过现行政策和资金渠道,对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县级管理的国有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给予补助。地方财政可通过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以及其他水利规费收入,安排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按照规定的比例和范围,安排部分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支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建立财政补助经费奖补机制,按照“奖优罚劣”的原则,根据管护实效进行补助,具体补助标准与方式,由各地因地制宜确定。
“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700多万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施了产权制度改革,落实了管护责任。从总体上看,关于小型农田水利管护资金补助政策问题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工作力度,督促各地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已出台的小型农田水利管护资金补助政策落实,切实确保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正常发挥功效,保证农业灌溉,使农民群众真正受益。”
听完介绍,刘乔英代表和在场的村民纷纷点头表示满意。“这样的沟通方式最有效。通过您当面的详细介绍,我们进一步增进了对财政支农政策措施的理解,也看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希望。”
走出“年年抗旱年年旱”的困局
建议答复完毕,窗外的雨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刘乔英代表示意等雨停了再调研,农业司水利处的同志已经起身向外走去。“时间宝贵,这雨不妨事,您这就带我们去看看咱们村里的庄稼、水渠和水井吧。趁着水利厅的同志在,他们可以给你们一些专业的意见。”
一行人冒雨走在泥泞的田间小道上,眼看着畅饮着“及时雨”的庄稼愈来愈滋润,大家的脚步也变得轻松了起来。在灌溉区见到长势喜人的稻田,农业司水利处的同志禁不住附下了身子细细地数起了稻穗上的谷粒。
在水渠覆盖不到的地方,刘乔英代表指着一片“望天收”的稻田忧心忡忡地说:“从今年这场持续50多天的旱情来看,目前农村水利设施依然不足,水来时留不住、旱时用不上的窘境依然存在。像这样的稻田今年会减产一半以上。”
“这次大旱考验了我们的水利设施,由于基础弱,山区群众居住分散,在各级财政财力仍然较为薄弱的情况下,继续加大对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显得非常迫切。”农业司水利处的同志说。2009年底开始动工兴建的黔中水利枢纽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工程建成后,将对贵州省黔中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资源保障,从根本上改变中部地区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现状,有效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全省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接下来,一行人又查看了麻郎村的一处水源井。刘乔英代表介绍说,村里还有一所小学,有学生150多人,遇到大旱村里人和学生的饮水都是个问题,这是她心头很着急的一件事情,为此,村里打算用这处水源井来解决全村人和学生的饮水问题,但不知道水质如何。陪同的水利厅的同志表示将尽快派专家前来检测水质,务必要让乡亲和孩子们喝上放心水。
不觉天已擦黑,带着刘乔英代表和村民的重托,农业司水利处的同志和陪同调研人员上车离开了麻郎村,返程的山路因为雨水变得愈发难走。“这次大旱警示我们,必须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重视科学抗旱体系的建设,不断提高抗旱减灾的能力,走出‘年年抗旱年年旱’的困局,这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来源:《中国财政》杂志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