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时期中央财政投入扶贫资金572亿元
发布日期:2006年01月26日
“十五”时期,中央财政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遵循《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的基本精神,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支出框架的要求,不断增加扶贫资金投入,有力地支持了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改善了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贫困群众收入水平。
2001-2005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扶贫资金572亿元,年平均增长6.47%。财政扶贫投入的持续稳定增长,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村贫困群体发展的重视。在增加投入的同时,合理安排资金使用结构,突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
一是资金分配向西部地区倾斜。2001-2005年,中央财政安排给西部省区的财政扶贫资金约占中央补助地方财政扶贫资金的64%。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扶贫重点地区的重点支持。
二是突出扶贫重点内容。以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化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为投入重点,综合提高贫困人口劳动素质和收入水平,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和条件。
三是关注、支持特殊困难群体。五年累计安排国有贫困农场扶贫资金7.93亿元,国有贫困林场扶贫资金5.3亿元,少数民族发展资金21.2亿元。
另外,在财政扶贫工作中,积极引入参与式扶贫方式,建立财政扶贫资金和项目公告公示制度,强化社会监督。
据国家统计局农调队统计,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低收入人口分别由2000年的3209万人、6213万人减少到2004年的2610万人、4977万人,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1338元提高到2004年的1582元。预计2005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将继续减少。
“十一五”时期,中央财政将继续加大资金投入,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核心,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扶贫机制。积极推进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根据贫困人口的不同特点,分类采取措施,提高扶贫开发的针对性和扶贫成效。
2001-2005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扶贫资金572亿元,年平均增长6.47%。财政扶贫投入的持续稳定增长,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村贫困群体发展的重视。在增加投入的同时,合理安排资金使用结构,突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
一是资金分配向西部地区倾斜。2001-2005年,中央财政安排给西部省区的财政扶贫资金约占中央补助地方财政扶贫资金的64%。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扶贫重点地区的重点支持。
二是突出扶贫重点内容。以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化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为投入重点,综合提高贫困人口劳动素质和收入水平,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和条件。
三是关注、支持特殊困难群体。五年累计安排国有贫困农场扶贫资金7.93亿元,国有贫困林场扶贫资金5.3亿元,少数民族发展资金21.2亿元。
另外,在财政扶贫工作中,积极引入参与式扶贫方式,建立财政扶贫资金和项目公告公示制度,强化社会监督。
据国家统计局农调队统计,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低收入人口分别由2000年的3209万人、6213万人减少到2004年的2610万人、4977万人,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1338元提高到2004年的1582元。预计2005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将继续减少。
“十一五”时期,中央财政将继续加大资金投入,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核心,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扶贫机制。积极推进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根据贫困人口的不同特点,分类采取措施,提高扶贫开发的针对性和扶贫成效。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