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以人为本落实政策建立济困助残长效机制
发布日期:2005年12月31日
广东省财政厅 2005年08月26日
广东省现有残疾人270多万,其中40多万还生活在贫困之中,是社会特殊困难的弱势群体,也是最需要关心、扶持、帮助的特殊困难群体之一。自2003年省委、省政府将“济困助残”列入“十项民心工程”组织实施以来,我省残疾人事业实现历史性飞跃,开始步入了以“平等、参与、区享”为宗旨的全面发展新阶段。各级财政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落实财政政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将扶持贫困残疾人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关爱帮助贫困残疾人的长效机制,大大推动了济困助残工作的开展:
一、大力推进农村助残安居工程。以扎实推进“十项民心工程”为契机,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对符合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资助条件的农村贫困残疾人的住房困难问题,纳入农村安居工程总体规划一并组织实施。同时,考虑到农村特困残疾人住房的实际困难,2004年省财政还从省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安排200万元,对1000户特困残疾人按每户2000元的标准对其给予专项补助,取得明显的社会效果。
二、切实解决残疾人就业难题。首先是加大特殊教育投入力度,2003-2004年,省财政和省级残疾人就业保障共安排4000万元用于省培英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的建设;并积极采取措施落实到省培英职业技术学校就读的贫困地区特教学生“两免一补”政策,搞好职业培训,提高残疾人就业能力。
三、积极拓宽残疾人事业经费渠道。一是财政部门大幅度增加残疾人事业费,据统计,“九五”期间,各级财政安排的残疾人事业费30396万元,“十五”期间的前四年已经安排66210万元,比“九五”期间“增长117.8%。二是根据省人大的决定并经省政府批准,福利彩票公益金要按20%比例安排用于残疾人事业。2003-2004年,省财政从省级福利彩票公益金中共安排1985万元,资助残疾人事业发展,重点加大了对贫困残疾人的帮扶力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管好用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根据《广东省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规定,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是“取之于社会,用之于残疾人事业”的专项资金。2003年-2004年,省财政从省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共安排5460万元,用于残疾人事业,重点向贫困残疾人的康复、就业培训、扶贫等支出倾斜,并监督资金专款专用。
随着广东省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我省通过实施助残安居工程等一系列措施,使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保障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建立帮助贫困残疾人的长效机制走上正轨。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