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财政“蛋糕”多为困难群众切
发布日期:2005年12月28日
__福建省新增地方财力50多亿元全部用于为民解难
2005年1月11日
“这根陪了我10多年的扁担,终于可以不再用了!”1月7日,年逾古稀的颜片土老人抹去眼角的泪珠,把那根油亮的扁担丢进了炉灶。老人灿烂的笑容和着欢快的火焰一同绽放。随着去年底福建霞浦县三沙供水扩建工程的全面竣工,这里4万多曾饱受缺水之苦的山区群众喝上了自来水。
福建是个水利大省,又是个缺水的省份。到去年初,全省还有100多个乡镇、近7000个村像三沙一样未通上自来水。这些地方的1400多万群众吃水要靠河里挑、雨天集。这几年连续大旱,更逼迫着当地数万群众要么到五六公里外的河里挑水,要么买30元1吨的高价水。
前年底,时任福建省长的卢展工来此调研,眼前的情形让他心急如焚,“无论补贴多少,先把水价降到15元以下”。要彻底解决缺水,只有从10多公里外的七都溪引水,而这一工程总投资至少3000万元。“只要是关系群众利益的事,再难也要办!”省长的承诺掷地有声。几天后,省财政的2000万元专项资金就到位了;一个月后,工程全面开工。
解决千万农民饮水问题被当作“第一号工程”摆上了福建省委常委会。2004年,原本列入计划的泉州、晋江、莆田一批行政中心、城市广场等建设工程被暂停或取消。与此同时,整整20亿元的财政专款分5年下拨至各地水利部门。福建省政府承诺:5年内要让全省农民全部喝上卫生的自来水。今年元旦过后,首批50个乡镇、1400个村的100多万群众已经实现了这个梦想。
据统计,这几年福建每年新增地方财力50多亿元,而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投资都在50亿元以上。此外,福建省级财政还拨出3.4亿元在全国率先推行农村低保,全省75.5万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农村低保对象都领到了每年1000元的低保金,同时还有2万多农民开始领取养老金。以2004年为例,福建集中50多亿元财力上马一批为民解难项目,随着工程陆续竣工,困难群众开始得到实惠。这一年也是福建出台税改、减负、直补等各项惠农政策最多的一年。
2005年伊始,福建省委、省政府再次集中财力为民办大事、办难事。省委、省政府决定,除继续完成水、路、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外,今年在农村全面取消农业税及其附加和除烟叶外的所有农业特产税;同时通过财政在高校全面推行助学金制度,帮助家庭困难学生维持正常学业。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