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发布日期:2007年02月12日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物流服务体系不健全、流通渠道不畅,农民买难卖难问题十分突出,既制约了农民增收,影响生活质量的提高,也严重延缓了农村的市场化进程,抑制了农民消费,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新瓶颈。主要表现为物流基础设施薄弱;物流方式落后;物流组织化程度低,信息不对称;检疫检测、信息服务水平等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构建农村流通体系的相关规定,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三农”、助农增产增收,拉动农村消费、扩大内需,中央财政2006年设立“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地方专款,在充分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基础上,通过政府引导,利用优势流通企业力量完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支持现代物流方式的推广和应用。2006年择优选择了10个省的40多个项目进行了试点。主要解决城乡信息不对称、农村流通方式落后以及农村交易成本高等问题。
各地反映,中央财政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的安排,引起各方特别是流通企业的广泛关注,有的省也在据此研究如何支持农村物流体系发展,以促进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构建农村流通体系的相关规定,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三农”、助农增产增收,拉动农村消费、扩大内需,中央财政2006年设立“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地方专款,在充分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基础上,通过政府引导,利用优势流通企业力量完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支持现代物流方式的推广和应用。2006年择优选择了10个省的40多个项目进行了试点。主要解决城乡信息不对称、农村流通方式落后以及农村交易成本高等问题。
各地反映,中央财政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的安排,引起各方特别是流通企业的广泛关注,有的省也在据此研究如何支持农村物流体系发展,以促进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