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财政文学》第八期>重点阅读

贺邦靖:老妈的“穿越”(外一篇)

发布日期:2014年07月11日

作者:贺邦靖 

    贺邦靖,1946年7月出生,白族,湖南省桑植县人,196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农业机械化系大学毕业。1969年7月参加工作,历任中共河北省承德地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中共河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省委委员、省人大代表,中纪委四室主任、干部室主任,1994年11月至2007年3月任中纪委驻国家税务总局纪检组长、国家税务总局党组成员,2007年3月至2009年12月任中纪委驻财政部纪检组长、财政部党组成员。中共十四大代表,中共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当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老妈今年近90岁了。她们这一代人经过年轻时的战争、流离、白色恐怖,经过生存劳作的艰苦磨砺,经过了新中国建设时期的艰苦奋斗,又经过了史无前例“文革”时期的人生灾难。她一生勤劳俭朴,晚年亲手带大了我和妹妹的儿女,为我们解除了工作的后顾之忧。 

  2006年之后,老妈逐渐被心脏、脑梗、小脑萎缩等疾病折磨, 开始不能生活自理,我就把她老人家接至我这里同住,与孙儿孙女小重孙一起生活,一家四世同堂真是其乐融融。老妈生性很要强,即使行动不便,但凡她认为自己能做的事情还总想不去依赖别人,往往是心虽有余而力却不足。 

  老年人的病是叫人挺犯愁的,随着时日流去,虽然一直在努力治疗,但老妈的病却仍在不断发展。尤其是老年痴呆的症状总让老妈心力交瘁,老人家经常出现两三天一眼不合,嘴里不停地大声说话的病态,焦虑的思绪在她一生的时空交错中游走“穿越”。 

  一天,家里人催促我从单位赶回家,还没进门就听到老妈正在不停地大声叫喊“我的伢儿丢了,伢儿丢了呀!”当她看到我时,一把将我紧紧地抱住,才慢慢地安静了下来。我明白了,老妈是把一岁多时的我和现在已经60多岁的我“穿越”在一起了。那是1947年冬季的一天,爸爸妈妈和我党县大队的同志们在老家一个小山村休整,住的那个老乡家夏天时还为我办过“周岁酒”呢。突然发现国民党敌军包围了村子,县大队紧急突围转移,情急之中爸爸、妈妈和部队帮助照顾我的叔叔都互相以为有人已经把我一起带走了,其实是把正在熟睡的我一人留在了摇篮里。敌人扑了个空,发现了摇篮里有一床没里没面的破棉絮连垫带盖躺着大哭的我。那时国民党兵也挺穷的,竟然连这床破棉絮都扯出来抢走了,我被抖摔在了地上大哭着。一个国民党带队的小官儿临走时看见门楣上一幅已经退色的对联,那是夏天为我办“周岁酒”时一个叔叔写的,横批是“一养成人”,那国民党小官儿还多事儿地从火塘里捡起一块木碳把“人”字加一横一点改成了犬字,横批变成了“一养成犬”。敌军走后,那家老乡摇了一条小船把我送回了部队。后来我的奶奶知道这事儿,还说“老家有说法,说狗三年乖,好养活!长大了给咱当猎犬吧。”就算是自圆其说了。 

  在我家帮助照顾老妈的YY是一个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工作优秀的姑娘,像我老妈的亲孙女一样,经常会陪伴不合眼睡觉的奶奶一个又一个通宵,很辛苦。有空我也教她学学编织和刺绣。那天老妈又大喊大叫了起来,我赶快过去,她很生气地拿着YY织着半截的织品说:“这个质量人家是不会收,要打回来的!”我只好说:“好好好,我来返工改好再送去。”好不容易才把她劝平稳。我明白,老妈又“穿越”了。 

  新中国成立后,老妈随爸爸来到北京,她在一家国营玻璃纤维工厂工作。三年自然灾害时,党中央号召干部家属带头退职,她支持爸爸的工作就退职回到家里开始了后半生一直操持家务的生涯。那时我们一家老少三代7口人只有爸爸一人的工资维系,虽然我的奶奶本身就是老红军、革命烈士遗孀也从不向组织开口要照顾,生活的艰难重担就压在了妈妈的身上。为了能挣点钱贴补家用,她去建筑工地筛过砂子打点儿零工,从街道小厂领过原料在家中缝建筑工地用的帆布手套、糊过相角(当时把相片贴到相册里用的)、糊过纸盒,后来稳定一点儿的活儿就是为外贸出口做“补花、绣花”的桌布,等等。她白天要照顾我多病的奶奶以及一家老小的衣食住行(我和我的妹妹们从小到大的衣服鞋帽都是妈妈自己做的),那些挣点儿补贴的活儿妈妈干起来天天一熬就是大半夜。老妈当时每次去街道交活儿时最怕的是质量有问题被打回来返工,又误工又领不到钱。这不,她把YY现在的织品“穿越”成她曾经的岁月了。 

  老妈的“穿越”越来越神奇了。我和YY推着轮椅让她在家里转转,本来家里就我们三个人,她偏说客厅里坐满了人,怎么给她解释都不行。她一个一个去和“客人”打招呼,嘘寒问暖,自言自语地与这些人聊家常。她给我介绍,这位是战争年代掩护救过我们的乡亲文爷爷,那位是家乡小时候教过你的谷老师,“文革”中受迫害时这个叔叔曾经给家里悄悄送过一背篓青菜和炒米,那是“文革”中也同样被劳动改造、用他自己带到乡下的药救活了因胃大出血奄奄一息你爸爸性命的黄医生……老妈高声阔嗓对我吼着,生气着,训斥我怎么还不给这些客人筛茶!命令我们赶紧去给客人们做饭。老妈给家里定的规矩是,家中永远都要把最好的腊肉留给客人吃;就是困难时期,每餐做饭时都要抓一把米面留出来以备待客的。 

  老妈今年过生日时,我们全家在餐厅给她祝寿。每个儿孙都给她老人家一个“红包”,老人家望着满堂儿孙,高兴得合不拢嘴,我还挺庆幸老妈这几个小时都很清醒明白。从餐厅回到家中,她抱住我拍着我说“妹妹碗碗有,妹妹饭饭有”,这是我从小在她怀抱中长大常常听到的嘱咐,我们湖南桑植老家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小女孩儿我”自己什么都有,不能要别人的东西!老妈突然拿出刚才儿孙们送的红包对我说:“不能要人家的东西,都给我退回去!” 

  老妈又“穿越”了?! 

   

我爱读书 

  从小我就爱读书,现在已经快70岁了,书籍仍然是我最好的朋友。 

  记得还是上小学的时候,我最爱读民间故事书,有中国各民族的还有立陶宛、朝鲜等外国的。那些故事都是用最简单的语言讲述做人的道理。例如,关于善良,我读过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长发妹》,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民间故事,讲的是善良的姑娘长发妹为了解救乡民干渴的困境,违抗山神的指令引来了山泉,自己却化为一块山石。这是正义的善良,为了人民的幸福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第二个故事是《农夫与蛇》,善良的农夫救了一条冻僵的毒蛇,冻僵的毒蛇苏醒后,咬死了农夫,这个故事警醒世人,农夫的善良是愚蠢的善良,对毒蛇是不能讲善良的。第三个故事是《东郭先生》,东郭先生用书袋救了吃人的恶狼免遭射猎之难后,那恶狼却要吃掉东郭先生,但幸运的是碰上了机智的老农夫,让恶狼又钻回书袋用乱锄打死。说明善良也需要智慧,要除恶务尽。 

  上初中时,我参加了班里的读书“沙龙”,主要是读中外名著,书似乳液般哺育着我们萌发激情的少年时代。记得我们当时读过的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书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那句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经历,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至今都在心中澎湃。小说《红岩》中许云峰、江姐等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激励我们一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去努力奋斗。读《红与黑》、《牛虻》、《名利场》等书给我们展示了西方社会中不同阶层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当然我国历史上的四大名著,鲁迅、矛盾等现代知名作家的小说如《祝福》、《阿Q正传》、《子夜》等更使我们在反复阅读中获得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知识和文学享受。 

  到了高中和大学时期,班上的共青团支部更多地引导我们阅读政治理论书籍,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毛泽东选集》、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修养》以及哲学家艾思奇的著作,为我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当然,在进入青年时期之后,我读书的范围很大程度上从读小说进入了读理论书籍和名人传记的领域。《马克思传》、《恩格斯传》、《列宁传》、《苏共(布)党史》是我们在大学校园经常挟在腋下和同学们热烈讨论的话题。《鲁迅全集》也是我们那时喜爱的读品,我们认为鲁迅的形象无论悲喜怒都有着独特的气韵和杰出者之光。我们在阅读中感悟着时代的风起云涌积聚相撞,迸发着无畏的“少年之狂”,自信而骄傲地指点江山,臧否人物,纵横捭阖。 

  参加工作以后,不论工作多么忙忙碌碌,我还是坚持了爱读书的好习惯。特别记得的是在“文革”结束后,在那祖国大西北偏僻小县城生活和工作的我们,用掉我们所有的积蓄从新华书店买到了一套12本中外著名小说时,就像是刚刚度过严冬在一片新绿和和煦春风中他乡遇故知般的欣喜若狂。记得在新华书店喜出望外地发现了“文革”后第一本彩色绘画童话《小马过河》,我竟然一下子买了12本送给刚刚6岁和4岁的儿女以及朋友们的孩子。 

  在我们国家开放的进程中,我一边工作一边注意潜心读书。系统地阅读《资本论》、《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等马列著作原著和有关市场经济学科的专著。在“三基本、五当代”的理论教育中,在政治学和经济学专家的指导下,深入学习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加深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认识,并在自身工作中加以运用。 

  现在年岁大了,与自己的人生有了一种争分夺秒的急迫。除了专心研读有关目前担负工作的业务理论及行业报纸杂志外,我读书更多地注意“短平快”,也就是更多地选择阅读散文和报纸杂志。我坚持订阅《读者》、《财经》、《作家文摘》、《文摘报》,当然每日必读的还有通过网络阅读“新闻”和“手机报”。自己想想,这阅读够酷够幼稚。我还选择购买了许多关于书法和绘画的启蒙书籍,以供岁数再大些后学用。现在正实用的是关于刺绣和编织的书籍,边阅读边实践,陶醉在许多亲手制作的作品中,自得其乐。 

  我爱读书,我认为读书是一个人一生的功课,活到老要学到老。不要因为忙碌就忽略了读书,对于读书而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要挤总是能够挤得出来的。更可贵的是要能在读书中喜思考、善联想,才能多有心得和收获。我还主张虽要业有专攻,但阅读面要宽些杂些,这样知识面才能宽泛些,视角才能广阔些。 

  因为看的是书,读的是整个世界。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