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财政文学》第八期>短篇散文

徐仲民:银杏道前街

发布日期:2014年07月11日

  作者:徐仲民 

  

    徐仲民,1956年出生于苏州。高级会计师,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苏州大学工商管理硕导,苏州科普促进会副理事长。亚洲(澳门)国际公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曾兼任苏州市财政局商贸处、外经处副处长,苏州市财经学校校长、会计人才培训基地主任,中央财经大学苏州函授站站长,苏州市财政局办公室、科研室主任和科教文处处长,以及苏州市清产核资办公室副主任、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协作会副会长。现任苏州市财政局企业处处长。发表财经论著近60万字,多次在部、省、市评比中获奖,代表作有《财政管理与教育研究》文集。 

      

   

   飞叶无声却生情。茫然的落叶,情侣的散步,沟通起苏州人浪漫的情思:今年,苏州有三条街的区域试行保留落叶景观。古城道前街南边就是银杏落叶景区。 

  送走无锡客人,已是傍晚,为抓住杏叶旺盛时机,我还是带上相机,步行道前街,观赏银杏了。 

  世界因色彩而美丽。进入道前街,一排整齐的银杏树就列队欢迎。那树上金黄色的杏叶,在灯光、月光的映照下,婀娜多姿,金碧辉煌。离路灯远的地方,光照暗淡,杏叶不失本色,显得古朴庄重;离路灯近的地方,光照透亮,杏叶晶莹剔透,显得浪漫豪放。那路灯,因有银杏为伴,而尽显光能;那月亮,因有银杏陪衬,而格外明亮。一阵风过来,吹落一些叶子,叶在舞,树好像跟着舞,路灯、月亮似乎也舞了起来。叶飘落到地上,地上也热闹起来了。 

  一对老人并着肩慢慢地走来,在明亮的路灯旁停下来,抬手指指树,低头看看地,嘀咕着什么,听不见,感觉是为落地的辉煌惋惜。一对情侣挽着手慢慢地走来,在一棵暗淡的大树下停下来,抬头望明月,平视看笑脸,私语着什么,听不见,好象在筹划着明天的幸福。一对小朋友跳着蹦着走过来,嘴里唱着歌,手上拿着落下的杏叶,我想和他们聊几句,感觉他们没听见,双手舞动着杏叶,说着笑着过去了。最有趣的是,一位四十出头的壮年走过来,步子不算慢,带着四条狗,背着一个双肩包。他看我在拍照,主动凑上来,看着我的相机说:“天这么黑,能拍吗?”我说:“马马虎虎,如有三脚架,杏叶可能拍得更好。”他说自己过去也专门学过拍照,天这么黑,不用闪光灯是没办法拍的。我转过话题好奇地问:“你养了四条狗?”“不,这三只狗是我的,那只是跟过来凑热闹的。”“原来狗味相投,也会拼凑为伍。”我这样想着。在我的要求下,那男子非常热情,把狗叫停在杏叶落地比较集中的地方,好让我拍照。训练有素的狗是很听话的。但是,站在杏叶上,狗尾巴不停的摇摆,坐在杏叶上,狗脑袋不停地晃动,加上灯光暗,照片总是不怎么清晰。不过,总还是有了点狗的记忆。 

  我谢过那男子。那几条狗在飘洒着杏叶的人行道上,摇着尾巴紧跟主人走远了。 

   

    苏州市树是香樟树。四季常青,暗香浮动。当时在道前街南边改种银杏还是有争议的。现在看来,还是很有意思的。 

  据介绍,银杏树在所有果树中寿命是最长的。在苏州古城栽种“长寿命”的树,真能让苏州的诗意绵长。其实,今天要在道前街观赏或采撷白果是很困难的。银杏的挂果时间很长,一般在20~40年,因此人称“公孙树”。即公公手里种,孙子手里吃。把这种“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福利树”栽种在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街边,可能会对那些急功近利的浮躁人有所启发。也许就为这,即便观树赏叶,人群也熙熙攘攘。这不,几天后,我又来观赏银杏了。 

  虽只隔了两天,地上的杏叶明显多了。太阳光照在杏叶上,比之晚上,一切都明亮多了,耀眼多了。人行道、慢车道、绿化带、候车亭都披上了杏叶,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简直变成了金黄色的世界了。在这“世界里”,人比前天晚上多了,又加上星期天,人自然更多了。除了正常的来来往往的市民,还有专程赶来的人群。老师带着学生来写生了。画板上杏叶烂漫,随风飘舞,古城如画。摄影师带着新娘新郎来拍婚纱照了。杏叶为新娘新郎的各种摆姿伴舞,新娘新郎为杏叶带来了深秋的骄傲。一位中年妇女骑着自行车,车后带着一堆彩色气球,却骑上了人行道,有人指着说“风韵飘流不识途”啊!一对穿红衣服的孩童,依偎在小河边的石栏上,指点着倒映在河里的银杏,碧波泛着红晕,清水倒映着金黄,孩童勾画着未来的梦。一位导游更是别出心裁,将一车游客带到了这“免费的景点——银杏街”。游客们争相拍照留影,更多的则是拍风景。在我相机的记忆里是:杏叶引着人群游动,人群带着杏叶飞舞。 

    三 

  “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这是苏轼羡慕江南秋色的诗句。然而,丰缛的盛夏转到深秋,人们必有一番感慨。中国文人以“秋”为萧条凄凉的季节,是有道理的。秋毕竟是万木开始萧条的“秋”。有人把人的一生喻为“四季”:“夏如童子,春如青年,秋如壮年,冬如老年”。既然秋来了,冬还会远吗? 

  谁都不愿看见头发渐渐脱落,就像人们不希望看到黄叶渐渐飘零。但人们因“落发必然”而更珍惜生命,正如人们正视“落叶必然”而更珍惜黄叶。昨夜西风寒潮起,必有今天落黄叶。又一日,早晨六点三刻,太阳还未爬起,我已来到道前街,想再寻觅落叶的辉煌。 

  黄叶在枝头不停地摇摆,感觉就有随时掉下来的危机。我踽踽地走在杏叶铺就的地上,听着那籁籁的声息,忽而一片杏叶坠下来,从我的头上滑到肩上又落到地上。“哎”,一声无奈的叹息。这时,一位年迈的大妈,拉着一辆垃圾车,冒着寒气,由吉庆街南边走过来,走过孙老桥,右拐弯,停在了道前街景区的绿苑休闲区内。这里白天是比较热闹的。一些老人在紫藤的长廊里谈天说地,下棋消闲。当然也有小孩追逐嬉戏、青年谈情说爱。现在,除我这个摄影爱好者外,就只有这位老人“清洁工”了。只见她缓缓地迈着步子,轻轻地摇动扫帚,把垃圾装进车内,把杏叶留在地上,为了白天给人一个新的气象。 

  明代在苏州设立巡道衙门,长官俗称道台,而衙门所处的街就称道前街。现在,衙门受到很好的保护,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街的南岸就是杏叶景区,景区绿化带边又是苏州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在约千米的小河上就有金狮桥、圆缘桥、吉利桥、公和桥、乐村桥、孙老桥等九座桥。人们观赏落叶时,也为旁边的文化韵味枕河人家赞叹。早上约七点半,太阳从居民家屋脊慢慢升起,照亮了街道、行人,更照亮了杏树。杏叶虽越来越稀,但杏叶在光透下,闪闪发光。此时,我站在孙老桥上,一只小船从远处不足5米宽的小河里缓缓地划过来,船上有两位汉子。一位摇撸,一位捞着漂浮的杂物,点缀在河面上的杏叶,也被慢慢地捞起放入船舱。小船吱吱悠悠向我行过来,我发现,小船荡漾在小河上,也越来越金黄了。 

  一只野鸽子飞到银杏树梢上,我慢慢地向它靠近,准备把它拍下来。当我走到那棵大银杏树下时,惊然发现,原来树底下的黑土,现在基本上被杏叶覆盖了,也变成金黄了。 

  中国文人也有很多赞美秋天的。秋天是成熟的季节,丰收的季节,也是金黄的季节。而文人赞美则是赞美稻浪翻滚丰收的金黄。其实,银杏的金黄是秋天金黄的高潮,而这之后,就是寒冬了。我仔细再看那树上落下的杏叶,哪怕是枯叶,都保持着金黄色。我想,这样的金黄埋入那大树下,来年那银杏一定还是金黄的。  

  孙老桥边就是古胥门。走过城门,古代就是城外了。在城外广场和万年桥边上,有2500多年前“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建造苏州古城的伍子胥的大型石雕。苏州人对伍子胥非常顶礼膜拜,他选择的这方水土果然风调雨顺。一代一代的苏州人,又把这风水宝地经营成了世人瞩目的人间天堂。伍子胥石雕像边也种了一排银杏,杏叶依然金黄。我为吴子胥拍了张全身像,背景是银杏。并假想:他当年如果就栽种了银杏,那苏州现在就是“满地金黄甲,一片杏果香”了。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