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财政文学》第八期>短篇散文

梁桂香:大迳河的美女

发布日期:2014年07月11日

 作者:梁桂香

  

  梁桂香,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市财政局南岸财政所会计兼信息员,加入了肇庆市作家协会、肇庆市诗歌学会、西江诗社、西江文学社。从小喜欢诗歌和文学,先后在肇庆《西江日报》、肇庆《都市报》、《砚都文艺》杂志、《西江诗词报》、《高要报》发表20多首诗歌和随笔。以真情实感和纪实作为写作重点,还原真实人生历程。 

  

  大迳河四大美女中,有我二姐。大迳河在广东省肇庆市。我二姐曾是名医德医术双馨的医生,曾被广东珠江电影院挑选为演员。她温顺、善良、美丽、恬静、正直、大体、端庄优雅、秀外慧中,是一个处处为人着想,慈悲为怀,静秋一样的女孩。 

  在二姐成长的那个艰苦年代,很多女孩子都没书读,她们要帮补家计,为家挣工分,而我二姐却有机会读完高中并投身中医学,记得当年我家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山草药,楼阁里这一堆,那一袋,有些是大小不一的树头草根,有些是连枝带叶的藤蔓,那是我二姐和她学医的同学一起到深山野岭采摘回来的。听二姐说,那时有一个德高望重的老中医带着他们二十多个同学到深山野林去采摘山草药,老中医一边指认草药,一边讲解,二姐就带着笔记本,一边观察一边记录,她说,遇到相似的草药就要翻过叶面,观察背面的颜色,还要亲口尝尝,如草药旁遇到有毒性的树种,这草药就不能要了。晚上回家就整理笔记,她把那些树头草根藤蔓当宝贝,有时会翻药书来认真对照,然后洗净晒干,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以备后用。二姐说,学医就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以前农村是有女儿屋的,本村的女孩子大部分住在里面,晚上她们因为白天下田干活太累很早就睡了,只有二姐深夜还捧着厚厚的药书在煤油灯下苦读,记得那时她常常背一些药歌和汤头。二姐买了很多医学的书籍,也有些是我家祖传的药书,记得她常看《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内科学》,还有那发黄的旧药书,有一次她借了老中医的一本书籍,她一边看一边抄,在还书期限之前她就把那本书完完整整抄下来了。好一个有毅力有恒心的二姐。二姐也有她的偶像,那就是东汉末年的医学家、医圣张仲景。 

  二姐最擅长妇儿科和内科,二姐善良,对谁说话都细声细气,当然更重要是医术娴熟了得,乡里乡亲有什么大病小痛都喜欢找她去看,在她从医十二年,我家乡的新生儿都是经她亲手接生,二姐帮人看病随叫随到,不分昼夜,在寒冷的深夜或凌晨有病人家属叩门,她披上一件棉衣背上药箱就跟着病人家属,深一脚浅一脚匆匆赶到病人的家中,从来没有怨言,好像所有的痛到她那里都被轻轻的接住,然后被轻松化解。 

  记得二姐那时一有时间就埋头看书,她阅读的书籍无数,完全沉浸在医学世界里,所以她的医术得到当地权威医学者和患者的好评。记得有一年有两个患者,一个是小女孩,她家长请二姐到她家出诊,二姐把脉观察,叫小女孩吐口水,她发现小女孩吐出的口水呈一条线,一直连到地都不断的,她诊断这是喉重疾,赶紧叫她家属送小女孩住院,这小孩在医院只住了一个星期就病故了。还有一次,有一个患者家属急急匆匆叫二姐去帮他夫人看病,二姐看到病人用手捂着肚子弯着腰,表情痛苦地从房间走出来,二姐把脉后说是肠的问题叫家属急送患者到医院去,病人住院两天就去世了。后来院长问二姐怎么这么快诊断出病症,二姐说,她看过一些古医学书,有提到这种症状。自从这两次准确的辨症,二姐的声誉就传开了,找二姐看病的人络绎不绝。 

  在我读初中时,我家来了一个香港客(那时尊称香港人),当时在农村感觉很稀奇,原来他是经广州的亲人介绍慕名来叫二姐看病的,二姐用一些特制的山草药配伍后经一个星期的内外兼治,居然给那远道而来的客人医好了他多年的顽疾,那人对我家和二姐千恩万谢。后来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二姐悬壶济世、妙手回春的美名就传得更远了。 

  多年前,我们山区的农村生活还是比较困难的,我家是个大家庭,家里也是米饭杂粮交替维持饥饱,但二姐看到家庭比自己穷的病人,她会心疼,就免去医药费,还特别关心那些病人,有时间就自个儿去走访,嘘寒问暖,那时很多人就赞她有菩萨心肠,或者叫医者父母心吧。现在回到家乡也常听到上了年纪的叔叔婶婶谈起二姐,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一番。 

  大迳河的美女,我的二姐,就这样以她的美的外表和美的心灵,穿梭在山间,为更多人解除痛苦。也像一朵芬芳的山花,开放在人们的心田里。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