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财政文学》第八期>短篇散文

孙鸿:小路情节(外一篇)

发布日期:2014年07月11日

    孙鸿 

    

  孙鸿,1969年9月出生,大专文化。安徽省利辛县财政局专业驾驶员, 县作协会员, 2009年开始发表作品,曾在《中国扶贫》、《安徽财会》、《亳州文艺》、《阜阳日报》、《亳州晚报》、《新浪网》、《利辛志苑》等媒体上发表散文诗歌100多篇(首)。有作品收录报告文学集《民生唯上》一书。曾在“建党90周年”县委宣传部举办的诗歌赛上获优秀奖,2013年在县委宣传部民生办举办的征文中获二等奖。 

      

    

  老家在乡下,离城不远,下了公路还有一段土路,走过去便可看到自己的村庄,隔着田野遥遥地看上去,那绿树映衬的村庄就像披上了一件轻纱。 

  就是这段通往村庄的土路,曾经使我伤了不少的脑筋,但它却是进出村唯一的路。晴天虽好,可是走在路上,车子跳,小村到,颠得孩子哇哇叫。无论是坐车还是走路进村,不是落下一路白烟,就是沾上一身的尘土。若是赶上雨天,路就会变得泥泞难行,要想坐车进村更是难上难了。若是骑车的话,一旦下了公路,离村四里路就得扛四里。别说老婆孩子不愿回老家,就连我也嫌麻烦。但那是我的老家,老娘住乡下,每次逢年过节都要回去,看望那里的家人、乡亲。 

  又至周末,闲来无事。窗外纷纷落下的雨打得秋叶滴滴嗒嗒。夜深了,静静的思考,曼妙的回忆。搜寻着残存的记忆,回顾着儿时梦想,想着经常走过的那条小路。多少年来它承载着各种物质的交流,传递着各种的信息,链接着城市文明和村落的古朴民风。听老人们说过,多少年以来,他们都想把这段路与公路(官路)接上,让孩子们背上书包通过这条路走进明亮的课堂,走向通往城里的幸福的大道。可那时穷啊,穷的甚至连力气都没有,还能有啥,以至于这条小路一直也没有修好,而且在这条路上还闹出了不少的笑话。 

  记得有一天恰逢邻居办喜事,天公不作美,接连下了几天雨,小路变得坑坑洼洼泥泞起来。婚车行至路口,下不了公路,新娘子犯了难,人家办喜事小车开进家,轮到自己时却寸步难行,一点儿也不利落,气得新娘子就是不下车,这可急坏了接新娘的姑嫂。大家好一阵劝说,新娘才接过红花伞,穿上厚厚的红雨靴,趔趔趄趄移步前行。一路走下来,新娘累得气喘吁吁,满脸潮红,半腿双脚都是泥,新媳妇变成了泥媳妇,闹新房的孩子们变成了一群泥娃娃,抬嫁妆的小伙子累得差点儿趴下。看那一群人啊!一眼就分出了城里和乡下。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这条路晴了土、雨了泥、冻了硬、雪了白。小时候上学放学,每每经过这条小路,总是想,短短的小路,泥泞的小路,你为什么总住在乡间,你陪我多少年,为什么总是那么蹉跎,留下了那么多足迹,为什么没有欢乐。也是这条路给了我人生最初的启迪。一直都想走出去,想要把泥娃娃那泥字去掉,争取有一个平坦的脚下,就像城里的娃娃,让人不在瞄我的脚丫,嘻嘻哈哈…… 

  止住了那儿时的幻想,放弃了残存的画面,其实国家这几年变化特别大,时代信息缩短着城乡的差别,交通工具缩短了城乡距离,富民工程已经到了乡下。通过这些工程,多少年的梦想变成现实,四米多宽的水泥路修进了村庄,村里的道路也已硬化,沼气池改变了环境,自来水接到俺家,下雨不会泥泞,再也看不到一群拾炮仗的泥娃娃,已经没有了城里和乡下。走在新修的路上,呼吸着故乡的空气,就像漫步在城里的马路,感受着城市的温馨。回头望去,民生工程就在我的身边,它已驻进了我的老家。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