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财政文学》第九期>短篇散文

新一:投篮

发布日期:2015年01月06日

作者:新一

  人的一生究竟是什么?或许,这个问题有些俗,甚至是有些俗不可耐。因为它太难回答,太泛泛,以至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就好像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位哈姆雷特。所以,也许它压根儿就没有一个真正准确的答案。但是,对于一位喜欢篮球的人而言,这个问题可能很容易回答——人的一生就是在一场漫长的比赛中,一次次地投篮……

  小时候,每到周末我总会和父亲抢电视,我为了看上一集每天20分钟的动画片,他则是为了看上一场篮球赛,这样的争夺持续了近两年。偶尔争夺得较为激烈时,父亲不惜动用“武力”,这令我十分无语。

  时间来到1998年,某天母亲说,她一个同事给孩子买了一套动漫VCD,叫《灌篮高手》,最近特别火,人家孩子看完了,就借给我看看。于是,我算是生平第一次接触了篮球。

  后来母亲才告诉我,那些VCD就是父亲悄悄买给我的,只为让我借此了解篮球运动的魅力,好和他一块儿看比赛,最起码能不再和他抢电视。因为怕我不愿意看,才说是向同事借来的。要知道,那个年代的正版VCD可算是比较昂贵的,一套要300多元。我心想:“这老头为每周看一场篮球比赛,也真是下了‘血本’,万一我没看,他还不得发疯?”幸好,我先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看完了这部动漫,并且当真如父亲所愿,爱上了这项运动,爱上了仙道彰、三井寿、樱木花道,还有赤木刚宪。

  这些年每逢艰难、迷惘的日子,我都会找出《灌篮高手》,回看仙道在同神奈川县的王者牧绅一进行的一对一较量时说的那句——“我一定会扣篮给你看”;三井在同翔阳比赛中的那句——“我不能在这里就输掉,我加入的球队怎么能刚刚打进前八名就输掉,我绝不认输”;樱木抢得篮板球时说的那句——“篮板下是我的天下”;赤木每天对全体队友说的那句——“我们很强”,以及静静地聆听那首经典的《直到世界的尽头》。

  我觉得,重新观看这些经典画面,倾听这些激昂的旋律能切切实实地感受到篮球带来的一种力量,一种能激励我继续守护自己的梦想,守护自己的团队,守护自己的战场,并且不到最后时刻,绝不轻言放弃的力量。这力量竟是如此强大,催动着我不断前行。尽管该作品问世距今已有近20年时间,但它看起来并不过时,因为它讲述的是篮球的故事。

  我慢慢意识到,人的一生就如同身处一座偌大的篮球场,参加一场漫长的比赛,期间会遭遇各种让自己意想不到的事情,而自己能做,也必须去做的就是一次次地投篮。我感谢父母传出了那个球,使我得以有力量将第一个球投出去。

  随着自己越来越多地接触篮球,我发现它的精彩其实不只有《灌篮高手》,更有现实世界中的无数职业篮球人用行动谱写的壮丽篇章。

  第一次知道达拉斯小牛队还是在2001年的某个秋夜,体育新闻报道了中国球员王治郅在加盟NBA之后的首秀,并且播出了一则对他的专访。期间,大郅拿出一个Q版玩偶对记者说:这就是诺维茨基,这支球队的王牌得分手。他则是给诺维茨基打替补。天啊,当时王治郅在国内篮坛是何等威风八面,到了这支小牛队居然只能打替补?这小牛队该有多强?那个叫诺维茨基的又是何许人也?一连串的疑问在我脑海中浮现。

  我开始尝试了解这支球队和这位天王巨星,并且逐渐为他们那种桀骜不驯的气质、吹枯拉朽般的华丽进攻及诺维茨基一次次运球快攻并命中三分球的画面所感染。在我看来,达拉斯牛仔们演绎的华丽篮球与其说给我带来了一种视觉享受,倒不如说给我带来一种启示——当你的能力足够强时,你就能将事情做得很漂亮。这种启示带给我的是一种动力,努力让自己变得比昨天更强的动力。

  伴随着自己钟爱的小牛队与偶像诺维茨基一起品尝到总冠军带来的喜悦已经是2011年的事儿了。

  2010~2011赛季NBA总决赛第6场比赛开始前,母亲突然说:“要不你还是别看这场比赛了,我怕你一激动,心脏受不了。想当年,你爸看甲A足球联赛最后一轮的保级战,就怕他喜欢的辽宁队降级,看了一会儿心脏受不了了,给我吓得够呛,再没让他看。后来辽宁队虽然降级了,但你爸好歹没亲眼目睹,索性没什么大事儿。你盼这个冠军盼了这么多年,万一……”

  母亲会这么说,并不是小题大做,更不是无端操心,因为她最知道,这些年一路走来,一位牛迷的内心承受了多少失落、痛苦、迷惘,以及别人的否定。

  2003年,我看着牛仔打进西部决赛,但诺维茨基的因伤缺阵,最终导致他们没能挣脱宿命的束缚;2006年,我看着牛仔和诺维茨基突破瓶颈,拿到西部冠军并打进总决赛,却遭遇惨痛的逆转,功亏一篑;2007年,我看着牛仔拿到常规赛冠军,诺维茨基拿到MVP,却惨遭黑八;2010年,我看着牛仔和诺维茨基一路高歌,常规赛取得西部次席,但意外被对手黑七,再次梦碎。

  这些年,我看着牛仔在更多人眼中从华丽变成华而不实,从争冠大热变成仅能于常规赛逞英雄的伪强,从顶顶膜拜的豪门变成嘲讽的笑柄;我看着诺维茨基在更多人眼中从潜力无限的超级新星变成芳华已过的老头子,从百年不遇的神射手变成只会投篮的软蛋,从值得寄托希望的领袖变成每到关键时刻就掉链子的笑话。这些年,我还看着曾经和牛仔、诺维茨基并肩征战的人们一个又一个改换门庭。大郅走了、纳什走了,老尼尔森走了,芬利走了、小哈走了、小将军走了、JH走了、丹皮尔走了:直到诺维茨基也站在叛逃或坚守的十字路口。这些年,总是有那么一些人对我说:“你家小牛和诺维茨基注定就是个‘杯具’,你就是再看10年、20年也看不到他们夺冠”;这让我想起曾经有人对我说的那句:“你这辈子看来也就是个‘杯具’,没什么希望了”:都说什么人喜欢什么球队,喜欢什么球员,看来此言不虚。

  然而,篮球对待每一位热爱这项运动的人都是公平的:2006年我们功亏一篑,但2007年我们收获常规赛67胜,成为总决赛失利后,仍旧能在接下来的赛季保有强大竞争力的典范;随后我们遭遇黑八,但2008年我们实现了给对手的黑六;2010我们遭遇黑七,但2011年我们重回总决赛;纳什和小哈走了,JET、巴里亚和基德来了;老尼尔森和小将军走了,卡莱尔来了;芬利和JH走了,玛丽、卡巴、文森和佩贾来了;大郅和丹皮尔走了,钱德勒和海伍德来了;诺维茨基想过走,但他最终留下来了:失去与得到,辞旧与迎新,放手与坚持,这些似乎是一支篮球队必须经历与面对的元素。很多时候,决定就在自己一念之间,继续守望很可能意味着痛苦的进一步累积与沉淀,但放弃一定不会看到最美好的结局。须知,成功的喜悦唯有不断用行动去争取,才能真正感受得到。

  我觉得,陪着牛仔和诺维茨基一路走来,能够切实地感受到篮球帮我激发出的勇气,敢于面对挫折、嘲讽、离别的勇气。这勇气竟是如此不可思议,能助我跨越横挡于前行路上的一道又一道屏障。尽管在王治郅离开后,小牛队和诺维茨基早已不再是大多数中国球迷关注的焦点,但他们永远不会过时,因为他们书写的是篮球的故事。

  我笑着对母亲说:“妈,放心吧,今天将是个美好的日子,因为我们一定会赢。这一次,谁也别想再阻挡我们。我和其他牛迷约好,今天在群里一起见证牛仔和诺维茨基夺冠,拿回我们曾经失去的那些荣誉。这并非为了向质疑者宣泄或回应,而是为了证明‘我们能’。”

  那天,小牛队、诺维茨基和我们这些牛迷一起将共同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我慢慢意识到,人的一生就如同身处一座偌大的篮球场,参加一场漫长的比赛,期间会遭遇各种让自己意想不到的事情,而自己能做,也是必须去做的就是一次次地投篮。我感谢王治郅、小牛队和诺维茨基传出了那个球,使我得以有勇气将一个关键球投出去。

  随着自己越来越多地观看篮球,我发现它的精彩其实也不全是由职业篮球人演绎,当我们走在自己的路上时,实际上同样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篮球篇章。

  2010年,我接受新浪网篮球编辑Penny的邀请,成为该网站的一名篮球新闻通讯员。虽说之前在博客上写过不少篮球日志,但实践之后,才发现博客与正规新闻稿竟有诸多不同。或许是初次工作经历的缘故,焦虑、迷惘接踵而至,直到Penny一句话点醒了我。他说:“你就把自己想象成一名球员,现在你是刚刚通过选秀加盟我们的菜鸟,要多看、多学、多琢磨,别着急,而我们编辑就好像教练,会恰当地使用你,并且尽可能地帮助你成长。”

  是的,对于初入职场的我来说,现在就好像是新秀年,遭遇新秀墙是必须的过程,一味着急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当年深秋的某个中午,我照例在网上搜罗着下午3:30一场亚运会篮球赛的相关资料,准备撰写该比赛的战报。这样的工作,此前我已经连续做了一周,全都是蒙古、科威特、马来西亚等鱼腩球队的比赛,每篇400字,没有视频和文字直播,通过观察技术统计上的数值变化来得到信息并撰写。这让我感觉像是在比赛的垃圾时间被换上场锻炼的新人,有些枯燥,却也没有太多的压力。这时,同为新浪篮球新闻编辑的“音乐的猫”找到我说:“那场你先别做了,半个小时以后有一场中国和伊朗的半决赛,这篇战报特别重要,但是做这场的人突然请假了,我们想换你上,1200字,所有关键点和统计数据都要有,看视频直播做,比赛结束30秒内必须交稿,千万不能出错啊,赶紧准备一下。”

  我给了自己5分钟,用于冷静地思考,然后开始准备工作。比赛结束后26秒,我按照他的要求交出了那篇战报,没有失误。后来我才知道,猫之所以说这篇战报特别重要,是因为它要在那个时段被放到新浪体育的头条位置。傍晚,当天值夜班的Penny回来说:“你这次做得挺好,亚运会之后,你继续写CBA吧。”

  “绝大多数时候,刚刚加入球队的菜鸟,难免先要熬过一段坐在板凳最末尾看完整场比赛,而教练只会在失去胜负悬念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叫到他们名字的艰难日子。不过,不久之后的某一天,教练会突然在一个关键的时间叫到他们,给他们这样一次机会。这之后,你就会发现他们之中的一些人永远坐在了板凳末尾;有些人则一跃晋升为球队先发,乃至成长为一代球星。原因就是当后者得到机会时,将那个球投了进去。”以前常常看到有报道说,每个赛季开始前,教练都会在训练营这样对一年级新秀说。这次,我也算是“亲身体验”了。

  新浪网篮球通讯员的工作持续了两个年头,虽说时间不算很长,但过程还是相当丰富:从NBA、CBA、CUBA、WCBA到斯坦科维奇杯、男女篮亚运会、男女篮亚锦赛、男女篮热身赛再到男篮世青赛、男篮世少赛;从战报到新闻速递再到人物、事件评论;从看视频直播、文字直播来写到看统计表、统计图来写再到看动态图、看现场记者发回的微博概括来写,从写一场比赛、一个人、一个胜负手能够被大多数人看到的棱面写到一场比赛、一个人、一个胜负手难以被很多人看到的棱面。我一度和Penny调侃:“我在你这儿的两年就像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挨个尝鲜。”

  我觉得,回忆自己在新浪做通讯员的日子,能够实在地感受到篮球对我的赠语:“当你需要球队的时候,把自己交给球队;当球队需要你的时候,把球队扛在肩上:抓住那个属于自己的机会并继续向前。”这赠语竟是如此严肃,使我清楚地认识到何为责任、何为担当,以至于不会在前行路上的鸿沟或岔路口前迷惘。尽管我已不再是新浪网的篮球通讯员,但对我而言,那段记忆并不会淡忘,因为我们记录的是篮球的故事。

  我慢慢意识到,人的一生就如同身处一座若大的篮球场,参加一场漫长的比赛,期间会遭遇各种让自己意想不到的事情,而自己能做,也是必须去做的就是一次次地投篮。我感谢Penny和猫传出了那个球,使我得以像一名真正的职业球员那样,将一个机会球投出去。

  未来,注定还有很多不可预知的困难和挑战挡在前路,但我还远没有看到终点,也远没有触碰到那个结果。所以,作为一个喜欢篮球的人,我的比赛还远没有结束——没有畏惧、没有迷惘,只有专注于这座球场,一次次地投篮……

  (作者为中国财经报社记者,曾发表数十篇散文随笔。)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