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国枢:心灵有座大房子(外二篇)
发布日期:2015年01月05日
作者:詹国枢
詹国枢,1949年生,四川人。大学学历,高级记者,教授。资深媒体人。1996年任经济日报编委,副总编辑。2006年任人民日报编委兼海外版总编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兼职教授。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外事委员会委员。多次获全国好新闻一等奖,并获新闻界最高奖——范长江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著作:《没有热点的世界》、《活得有滋有味》、《包学幽默》、《走向小康》。《财政文学》特邀作家。
老詹在报社工作,房子是单位分的,说大不算大,说小嘛当然也不算小,够住就行了,我和老伴,已经非常知足。
不过,此一房子之外,还有一幢大房子,非常宽敞,相当通透,住在里面,舒服极了。
什么什么,您还有幢大房子?在哪个小区?花了多少钱?啥时让我们也去参观参观?
好的好的。不过,老詹这大房子嘛,虽然的确是好大一幢,非常宽敞,可您没法参观,也见不着。因为,那房子就建在老詹的胸膛里呢!
说到这里,各位明白了吧?老詹说的大房子,并非现实的而是虚拟的大房子!
老詹以为,人这一生,与其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积攒几十年辛苦钱,拼了老命去购买一幢大房子,不如多花些心思,加强加强修养,陶冶陶冶性情,在心灵深处,建一所真真正正的“大房子”,让自己这颗心在里面住得宽宽敞敞,踏踏实实!
这无形的“大房子”建好了,您这一辈子嘛,别的咱不敢说,起码,心情是舒畅的,每天是愉快的,再穷再苦再不顺,碰到再多的曲折磨难,您也会过得高高兴兴,踏踏实实。
“大房子”该怎么建呢?
要说一般居所嘛,五彩缤纷,花里胡哨,您爱怎么建怎么建,但要在心灵深处建造一所“大房子”嘛,以下三个要素,恐怕必不可少。
其一,善良。
善良,是人类所应追求诸种品性中最重要的品性,也是人生在世最能打动别人也最能让自己感动的美好品德。善良的人,遇事总是往好处想,不但把结果往好处想,而且把事情的当事一方往好处想,他明明知道对方可能是有两种态度的,但他只取其善而不是恶的态度,这样想,这样做,不但善待了他人,其实同时也善待了自己。
善良了,房子才宁静,才能有纯净的空气滋养心灵,让它质朴纯洁。
其二,豁达。
豁达就是宽容,就是大度,就是想得开,就是什么事都不往窄里想而是往宽里想,不是往眼前想而是往长远想。豁达之人,没有什么事是要钻牛角尖的,没有什么事是要斤斤计较的。大度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再大的事,也不往心里去,再大的事,也一笑置之。
豁达了,房子才宽敞,才能有足够的空间放飞心灵,让它自由徜徉。
其三,幽默。
幽默是对现实人生的一种超脱,是对严重事态的一种看淡,也是对直来直去的处事方法的一种灵活转弯。幽默之人,不是没有看出问题所在,不是要向对方服软认输,而是以超乎问题之外的态度,在更高层次上去调节和处理问题,轻松调侃时,哈哈一笑间,事物已在不知不觉中改变方向,在幽默之人的超然掌控之下,改变了方向。
幽默了,房子才通透,才能有流动的空气吹拂心灵,让它永远鲜活。
没错儿,性格和心胸,几乎是先天生就,爹妈给的,但是,通过后天努力,不断地有意识地努力,肯定可以有所进步,大大改善。
既然如此,那就用我们的一生努力,去锻造和培养自己善良、豁达和幽默的品性吧,在心灵深处,建一所结结实实、宽宽敞敞的“大房子”。
这是非常值得的。起码,比购置一所现实的“大房子”,更加值得。
老詹是个体验派
俺这人比较皮实,抗击打能力挺强,甭管碰到啥挫折啦、委屈啦、痛苦啦、不顺心啦,一般情况,不会起急,也不生气,当然,更不会沮丧。来就来了呗,坦坦荡荡,大大方方迎上前去,该咋着咋着,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没关系,没什么大不了的。
若问:老詹为啥有这般心态?答曰:因为俺是个体验派。
啥叫体验派呢?我认为,人生嘛,就是一过程,一体验。确切地说,就是一段体验的过程。无论酸也好,甜也罢,痛苦也好,欢乐也罢,都是体验。人这一生,就是由各式各样的体验,焊接而成。
既然如此,碰到事儿,您不妨以“体验派”的心理,从容应对。什么委屈啦、挫折啦、痛苦啦、不顺心啦,统统当作一种难得的绕不开的体验。
既然是体验,既然已经来了,干脆,硬着头皮迎上前去,放平身子,认认真直去体验好了。
——您要打击我吗?那好,俺就来体验体验受人打击后究竟是啥滋味吧!
——日子不好过吗?那好,咱就来体验体验不好过的日子到底怎么过吧!
——自己受委屈吗?那好,我就来体验体验受委屈的心情有多么难过吧!
一个又一个过程,您都体验了,经过了,并且在体验中像铁锤击打焠了火的铁块一样,变得结实了,精彩了,那么,您这一生,不也就精彩了吗?
比如说吧,这位老兄,您想打击我、刁难我、委屈我,想让我过得窝囊、过得不精彩吗?嘿嘿,对不起,这不反倒成全了我,让我在打击、刁难和委屈中过得更加充实、更加精彩吗?
越说越绕了,还是举例吧。
那年,到乡下采访,一不小心,左手腕摔成S形,断了!当时那个疼啊,汗如雨下,全身湿透。迅速送至医院,骨科主任说,我得给你重新复位、拉直。不过,这非常疼,可以打麻药,但最好不打,你看打还是不打?我一秒也没犹豫道,不打,拉吧。心想,不就是一疼痛吗?体验体验,人到底能够经受多么剧烈的疼痛吧。万一世界大战打起来,敌人俘虏了去,严刑拷打,老詹吃不吃得消,会不会当叛徒呢?未等俺想那么多,骨科大夫和与我同行的小雷,一个壮实得像牛犊的小伙子,一边一个,拔河似的抓住我的肩膀和手腕,“嘿”地一声,使劲儿往两边硬拽死拖!哎哟哎哟,啊啊啊啊!俺本想像李玉和、王孝和一般坚强,无奈不知哪根筋颇不争气,竟然不由自主大声嘶喊起来,引得一楼道的人都跑来围观,以为外科出了命案。当时,脑子里只剩下俩字:体验,体验,体验……心想,扛得住就认真体验,真扛不住了,上帝可怜见,会让俺痛昏死过去,休息休息,不再体验,那俺不就连疼不疼都不晓得了,有啥可怕的呢?
上帝真是残忍呀,这家伙硬是铁石心肠,不下命令,一直叫俺一人死扛硬顶,强行忍着,度过了那终身难忘相当漫长的五分钟!当然,也是从来没体验过的异乎寻常的五分钟。
精彩吗?精彩极了!
自那以后,曾经沧海,俺再不怕身体上任何刺激和疼痛,什么刀伤擦伤,稀松平常,什么打针验血,小菜一碟。如此一体验派高手老詹,岂能经不起这么一点风风雨雨?嘿嘿,笑话!
碰到打击“三个要”
人这一生,谁敢拍胸脯说,不会受一点挫折,遭半点打击?
打击来了怎么办,您,有没有足够的承受力?
言谈及此,不由想起汶川地震。那一场轰隆隆隆从天而降、自地而起的巨大灾难,令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有多少人间悲剧,眨眼之间,骤然发生!
记得地震过后不久,有央视记者到绵阳体育中心采访,询问一中年女子,家里情况怎么样了?女子一脸木然,双目发呆,喃喃地说,老公死了,儿子死了,公公婆婆,全都死了,房子也塌完了!除了我,啥子都没得了!
唉唉,那悲哀,那绝望,那无助的眼神,看了实在令人揪心,让人同情!
生活中,骤然而至的巨大打击,常常会使当事者一时回不过神来,发懵,发木,精神恍惚,痛不欲生。目睹此情此景,不由扪心自问,老詹呀老詹,您可别置身事外,假如,事情发生在自个儿身上,您也碰到灾难,到底怎么办?有没有这个承受力?怎样应对突如其来的打击?
一边自我发问,一边寻找答案。人在遭受打击后,到底应该如何应对呢?琢磨良久,我得出结论,最明智的态度就是“三个要”。
其一,要接受。
其二,要应对。
其三,要放下。
先说要接受。人碰到意外挫折,本能的第一反应是坚决排斥,不肯接受。北川中学校长在抢救瓦砾中的学生时,反复说的一句话是,同学们,孩子们,你们一定要接受呀,千万不要反抗,老师一定会来救你们的!是呵,事情已经发生,无可更改,想不通也好,痛苦万分也罢,你唯一无可选择的选择,就是接受!“存在即合理”,此话确是真理呢。再突然再离奇再不公平的事情,降临头上,您只有接受,别无选择。
第二,要应对。应对就是想办法,找出路。电视中看到,北川山村一位何姓农民,震后没几天,回到老家,与妻子一道,整理废墟,重建家园。何大哥说,儿子死了,房子垮了。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把房子修好,地种下去。以后再生个孩子,好好养大,像养第一个那样,再苦再累再穷,也要供孩子念书……这就是应对,就是积极乐观的人生。
第三,要放下。接受了,应对了,这一页哪怕再沉重再痛苦,印象再深,再刻骨铭心,您早迟得将它翻过去,一定要提得起,放得下,甚至,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还得将它忘记掉!放不下就想不开,想不开就要出毛病,身体和脑子都会出毛病。心理学有“选择性失忆”一说,话是一句,却是我们应当终身修练的一门功课。
据老詹观察,生活中,凡承受力较弱,经不住打击者,往往毛病就出在做不到这“三个要”。
——有的人,碰到打击,脑子里翻来复去想的是“怎么会是这样呢?”“为什么恰恰轮到我呢?”实在想不通,真是想不通呀——此乃“不接受”也。
——有的人,一遇打击就麻木了,呆滞了,心灰意冷,啥也不想干,连饭也不想吃,水也不想喝,管它三七二十一,干脆破罐破摔算了——此乃“不应对”也。
——有的人,事后老是后悔,夜里总在琢磨,“唉,假如当时怎么怎么就好了。”“嗐,早知是这样,当初就不该如何如何呀!”——此乃“不放下”也。
“三个要”,话是一句,只几个字,真正做到,确实很难。
但是,再难也得做。因为,你别无选择。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