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决定财政,经济发展是财政增收的前提和基础。但由于不同税种对应不同的税基,这些税基一部分与当期GDP构成要素有关,也有一部分与当期GDP构成要素无关或不直接相关甚至负相关。因此,公共财政收入增速与GDP(投资+消费+净出口)增速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数量关系。
2011年,在国家出台一系列减税政策的背景下,全国公共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是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企业效益较好、物价水平上涨以及地方财政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等因素的综合反映。
近年来,公共财政收入超GDP增长,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公共财政收入增幅以现价计算,而GDP增幅以不变价计算。2011年,GDP增幅按不变价计算是9.2%,而按现价计算约为17.4%,与财政收入24.8%的增幅差距明显缩小。二是主要税种税基的增速快于GDP的增速。公共财政收入由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构成,其中税收收入约占财政收入的90%左右。目前我国共有19个税种,不同的税种各自有相应的税基,由于近些年来国家基本没有出台针对企业和居民的增税措施,税率基本没有提高,因此每个税种收入的增速主要由其税基(对应相应的经济指标)的增速决定。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9%(按现价计算增长23%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25.4%、外贸进口增长24.9%,这些对税收影响比较大的经济指标都大大高于同期GDP9.2%的增幅,相应带动增值税等有关税种收入实现较快增长。三是近几年进口总额增加较多,相应进口环节税收大幅增长,这是财政收入实现较快增长的重要原因,但与GDP增长并不是正相关关系。只要有进口就要按进口货值征收进口环节的税收,相应增加收入,而在核算GDP时,进口额却是减项。2011年,外贸进口增长24.9%,带动进口货物增值税和消费税增长29.3%、关税增长26.2%,相应拉大了财政收入增幅与GDP增幅的差距。四是特殊性政策因素造成财政收入增长。近几年,各级财政部门加强财政管理、完善预算制度,将原在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分年纳入公共预算管理,增加了相当数量的转移性收入,相应地使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增幅提高,如2011年因此提高公共财政收入增幅3个百分点。综合考虑上述因素的影响,目前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增幅会高于GDP增幅,但与经济发展情况是大体适应的。
近年来国家除了适当扩大消费税的征税范围、调整个别矿产品的资源税政策之外,基本上没有出台增税政策,减税是税收改革和政策调整的主基调。2006年,全面取消了农业税,每年减轻农民负担1000多亿元;2008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结合改革和优化税制,实施了结构性减税政策,大幅减轻了企业和居民负担,促进了企业扩大投资,拉动了居民消费。仅2009年,就减轻了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000亿元,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在这种情况下,财政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质量、企业效益以及财政收入征管水平都在提高,财政、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