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回顾>中国财政基本情况(2010)>(五)财政管理
会计管理

  我国会计管理体制改革与财政、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发展紧密相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制定和实施,逐步形成了新时期会计管理体制。1994年和1998年两次国务院机构改革,使会计管理工作的内容、范围、方式和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健全和完善。目前,会计管理机构、行业组织、考评机构、教育培训机构和学术团体之间分工明确、运转高效、协调通畅的会计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已基本建立,标志着政府监督指导、行业民主管理、社会监督约束和单位内部控制各有侧重、协调发展的会计监管体系基本形成,会计在维护经济秩序和保护公众利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会计标准建设与实施。主要包括: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小企业会计制度、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以及政府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制度。

  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设方面,2006年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随后又先后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和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4号,建立起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可独立实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从200711日起在我国上市公司先行实施,并逐步扩大到所有大中型企业,实现了全面、持续、平稳、有效实施,并受到世界银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等国内外有关方面的高度评价和一致认可。世界银行充分肯定了我国会计审计准则改革的成就,称其为可供其他国家效仿的良好典范。2008422日,欧盟委员会发布正式报告,在2011年底前,允许中国证券发行者在进入欧洲市场时使用中国会计准则,不需要根据欧盟境内市场采用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调整财务报表。

  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体系建设方面,为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贯彻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2010年财政部发布了新《医院会计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新《医院会计制度》在引入权责发生制、加强成本核算、基建并账、协调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双重目标等方面具有重大突破和创新,为下一阶段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同时,为配合财政预算管理改革,2010年先后发布了《关于中央级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企业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会计核算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公益性项目债务核算暂行办法》等多项专项会计核算制度。

  2)内部控制规范建设。近年来,财政部不断推进内部控制规范建设,先后出台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一系列具体控制规范,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财产安全完整和确保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4月,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连同20085月五部委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共同构成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将有利于全面提升我国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大中型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同时,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资金和发票的使用,2010年财政部启动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研究制定工作,积极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

  3)会计信息化建设。近年来,为适应企业财务报告电子化的发展趋势,财政部以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为重点,大力推进电子化财务报告标准建设和实施。2008年,财政部会同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监会等部委联合成立了会计信息化委员会(即XBRL中国地区组织指导委员会),做好跨部门协调和沟通工作。20104月,XBRL中国地区组织正式成为XBRL国际组织的国家地区成员。2010年,财政部会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建立和规范了XBRL国家标准管理体制,牵头协调相关部门起草XBRL技术规范系列国家标准,并于201010月正式发布了XBRL系列国标和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会计信息化标准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XBRL系列国标和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已于2011年起在部分企业实施。

  4)会计从业资格管理。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制度又称会计从业准入制度,是在会计证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本质是对自然人是否符合会计法规定条件的审查核实。截至2010年底,我国具有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已达到1000多万人。广大会计人员恪守“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职业道德,认真履行职责,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同时,大力推进会计人员信息化管理和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工作,努力实现会计从业资格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构建科学、合理、公开、公平、公正的准入机制。

  5)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管理。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是一种通过考试确认担任会计专业职务任职资格的制度。实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是建立科学、合理、公正的会计人才评价和选拔机制的重要举措,对调动会计人员学习专业知识积极性、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促进加强会计工作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10年底,通过考试取得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有268万人,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有131万人,高级会计师超过9万人。

  6)注册会计师管理。注册会计师是依法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接受委托从事独立审计和会计咨询、服务业务的专业人员。自1980年我国恢复重建注册会计师制度以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的颁布实施,财政部相继发布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行业建设基本制度体系、行业管理规范体系和行业发展战略体系不断建立完善,行业管理不断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近年来,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坚持以诚信建设为主线,以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为宗旨,大力拓展新业务领域,加强行业党建和协会建设,全面推进行业发展,行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1031日,中国审计准则委员会审议通过新修订的38项审计准则,定于201211日起施行。20101110日,中国审计准则委员会与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签署联合声明,宣布我国修订发布的新审计准则与明晰化后的国际审计准则实现趋同。2010127日,内地与香港达成共识,12家内地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获准采用内地审计准则为H股企业提供审计服务。截至2010年底,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达到7785家(含分所795家),自主发展国际执业网络机构62个,执业注册会计师96498人,非执业会员86349人,行业从业人员达到30余万人。2010年全行业实现业务收入375亿元,比上年增长18.3%,服务的企业组织超过350万家。

  7)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2005年,财政部启动了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着力培养企业类、行政事业类、注册会计师类和会计学术类四个类别的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截至2010年底,已形成由4类人才18班近730名学员组成的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会计人才为目的的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训体系初步形成。

  8)会计国际交流与合作。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的背景下,财政部提出了会计审计国际趋同基本主张并得到了广泛认可。在这一理念下,我国会计审计国际趋同步伐逐步加快,并通过与国际或地区会计组织进行谈判和磋商,建立了一系列合作和交流机制,形成了许多重要共识。我国在会计审计国际组织和区域性组织中有了更多更高的席位,在全球会计审计规则制定中有了较大的话语权,初步实现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施加影响的重大转变,会计审计双边、多边交流与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会计审计国际趋同和等效谈判取得重大成果,中国大陆与香港会计、审计准则等效已经实现,中美会计准则等效谈判纳入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议题,中国审计监管体系与欧盟实现等效,我国倡导成立了亚洲-大洋洲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组(AOSSG),协同亚太地区有关方面共同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施加影响,为全面提升我国会计竞争力、实施会计行业做大做强战略,以及“走出去”扫清了技术障碍。


附件下载:

  】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南三巷3号
网站管理:财政部办公厅
投稿邮箱:mofzwgk@163.com
技术支持:财政部信息网络中心
投稿电话:010-68551781 010-68551782
京ICP备05002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