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财政改革三十年>亲历改革

家乡的新鲜事儿

发布日期:2008年11月06日

  戴益民

 

  2007年10月,接到老家送来的村村通公路通车庆典请帖,这可是离开老家20多年第一桩新鲜事。由于我在市财政局从事文秘宣传工作多年,舞文弄墨的在村里多少有些名气,年轻的村支书亲自把帖子送到我家,还千叮万嘱说无论多忙也要回家一趟。一条路,老家的乡亲们盼了很多年。而我,这个库区移民的后代,就是沿着当年的那条路,从山里走到山外。一条弯弯的山路连着求学的脚步和父亲躬耕的背影,就这样烙进我的记忆深处。 

  回家那天,我特意半途下车,徒步走了几里。记忆里的那条蜿蜒的小路不见了,代之的是平坦宽阔的水泥路,直通到村里。虽然还没有配套绿化带,但沿路地里的庄稼长势喜人,门前屋后是村民们忙碌的身影,老人、小孩的脸上荡漾着灿烂的笑容,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刚到村口,已是鞭炮齐鸣,庆典开始了。承蒙乡亲们高看一眼,我被请到台上,还激动地不知讲了几句什么话。仪式过后,为了答谢乡亲们对修路的支持,村支书破例请全村上下一起聚餐。村民们带着发自内心的喜悦,吃着,喝着,说着,笑着。是啊,昔日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的日子已成为过去,结束了交通闭塞的历史,迎来了宽阔的“希望路”、“致富路”、“小康路”,怎能不开怀畅饮一回呢?“现在出门可方便了,咱们就要结束祖祖辈辈肩挑背扛的历史了”,村支书兴奋地对我说,“多好的政策呀!村里修路每公里国家财政补助10万元,再加上村民集资一部分,还有各种渠道捐赠一部分,老书记和我们多年的梦想就成真了!”看着村部院子里停满的来参加庆典的各式车辆,年轻村支书的脸上写满自豪。 

  在老家小住数日,传到耳边的事儿还真不少。虽然对我来说类似的事儿在报告、文件里没少见过,也没少听过,但发生在乡里乡亲的身上,还是很让人欣慰和新奇。村里王婶的孙子乐乐,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但一家人的生活担子全靠乐乐母亲一人撑着,乐乐是在好心人和学校的帮助下才完成小学和初中学业的。去年9月乐乐考取了市重点中学,学校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减免了他的学杂费、书本费,村里还为他们发放了低保补贴。住村头的年有叔,去年大病一场,仅住院费就花了两万多元,多亏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院给他报销了一半的医药费。过去农民最害怕生病,生了小病土法治疗,得了大病也不敢上医院,只能慢慢承受病痛的煎熬。“做梦也没想到能报销这么多钱,多亏了新农合,多亏了党的好政策。”年有叔面带喜色,逢人就说。 

  2008年开春,正是正月农闲时节,我又一次回到老家。奇怪的是,村民们却忙得不亦乐乎,原来他们要收购种猪、修建猪圈、购买饲料。“要想富,得养猪。”我二姐夫一边规划自家养殖事业的美好前景,一边慨叹:“现在养猪价格好,不愁销路,而且还有种猪财政补贴和母猪繁殖保险,实在太划算了!”他告诉我,全村养猪户已占全村总户数的一半以上,按去年的景况,他家今年养猪一项年收入可达5万元左右。他还给我算了一笔账,粮食价格也上涨了,按现行市场价格计算,家里还能添近5000元的收入。过去他每年要交300多元的农业税,现在国家免除了农业税,每年还给200元的粮食直补,此外还有农机购置补贴款、农资综合补贴等,这一减一补每年又增收几百元。如果再加上桔园、鱼塘的收入,儿子儿媳外出打工的收入,一年下来,生活是再也不用愁了。说到最后,二姐夫眼睛一亮,抬高嗓门:“现在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有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除了好吃懒做的闲人,农民的日子是越来越有奔头!” 

  漫步在村里,发现过去的土砖屋大多已变成了一栋栋楼房,水、电、气及“一池三改”等问题也都已解决,有些人家的室内装修、家电设施、生活用品比城里普通市民的水准一点也不差。妻子打趣说,等我们退休了还是回老家奔小康吧,不能呆在城里当“贫下中农”了!这虽是句玩笑话,但也折射出在公共财政的阳光照耀下,古老的乡村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的支农惠农政策正在结出硕果。作为一名财政人,我为家乡自豪,也为自己自豪。 

  (中国财政2008.08半月刊 总第517期)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