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财政改革三十年>亲历改革

姑妈家的幸福生活

发布日期:2008年11月06日

  易 赟

 

  姑妈家住在小镇上,一家八口人,姑父原来是镇中心小学的校长,没退休时整天忙忙碌碌,很少有闲的时候;大堂哥在财政所任职,农业税还没取消时,收税是日常工作的重点,镇里的角角落落每年都得跑个遍;小堂哥如今在市里安了家,生活得挺滋润。 

  春节期间,在聊天中我发现,这些年姑妈一家人工作生活的变化竟然与农村综合改革联系得那样紧密,仿佛改革大背景下的一个小小的缩影,见证着每一项改革成果的取得。 

  姑父与“普九”化债 

  姑父所在的中心小学是全镇最大的小学,光学生就有近500人。从事了一辈子教育事业的姑父经常说,他身边的这些孩子就是最大的财富。每次走在街上,总有已长大成人的学生跟他打招呼,叫一声“老校长”,而姑父也总能认出他们,哪个调皮捣蛋、哪个成绩优异,都在心里装着。讲到这些时,姑父的脸上总是浮现出满足的表情。 

  1996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为各级政府的头等大事,姑父打心眼里高兴。能让孩子们有张扎实的课桌、有条稳当的板凳、有间冬不透风、夏不漏雨的教室算是最低的要求了,可就算是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掰着指头算算,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更不用说再给孩子们建个实验室、添置些实验器材、平整一下操场了。和大多数乡镇小学的校长一样,姑父带头把多年的积蓄借给了学校,又想方设法,总算是把资金筹到了位,可想着那一摞欠条,姑父心里也多少显得底气不足。 

  “普九”通过了验收,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望着崭新的校舍和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脸,姑父也乐得合不拢嘴。可没过几年,现实问题就凸显了出来。“普九”债务的利息靠着每年两季收取的学杂费还可以勉强应付,但本金却无从还起,把钱借给学校的老师们和附近的乡邻家里要是有个急事想支取点本金,学校往往束手无策。大家开始对这一做法产生疑问,有些不理智的债主,看着当初的承诺迟迟无法兑现,竟三番五次地封了学校的大门,严重地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在这一时期,姑父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他心里清楚,大家的钱都来得很不容易,如果还本付息得不到保障,会直接影响到许多家庭的生活,这是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的。在我的印象中,姑父就是在这个时期有了高血压的毛病,人也苍老了许多。 

  直到2007年春节,姑父已经赋闲在家,但整个人却突然精神了许多。原来,“普九”债务的清理化债工作已经全面铺开,姑父心中多年未解的疙瘩总算是解开了,人也自然轻松了。用姑父自己的话说就是,“看着现在的教室,那才是真的敞亮”。 

  大堂哥与农业税减免 

  大堂哥所在的财政所下辖20多个村,他分管两个村的农业税征收工作,涉及到2000多户农民。每年春天集中收农业税的时候,大堂哥就不着家,挨家挨户地收,挨家挨户地催,但让他感到最头疼的还不是这跑腿的活,而是乡亲们的不理解。“狗混熟了,人却混生了”,他这样形容那几年的境况。其实,大堂哥对自己遭受的冷遇是能够理解的,“种粮就那么点收入,谁来收钱都烦”,可他也犯难,“几千年了,哪有不交皇粮国税的理呢?” 

  大堂哥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境遇竟会在一夜之间发生如此大的变化。“现在乡亲们对我可热情了,还真没想到,不交钱还补钱,国家的政策贴人心,老百姓哪有不欢迎的道理。”从2005年开始,市里的各个乡镇开始减征农业税,到2006年已全部免征,大堂哥的工作也从原来的收税变成了现在的发放各种补贴,而且人手一卡,各项补贴直接打到卡里,方便了乡亲们,也方便了自己。 

  在大堂哥的描述中,从收到补的变化不仅使农民的负担减轻了、收入增加了,更密切了基层干群关系,增进了农民对党的感情。这样的政策得民心、暖人心。 

  小堂哥与乡镇机构改革 

  小堂哥和堂嫂原来分别在镇农机站和计生站上班,两人每月收入1000元左右,虽谈不上高,但也乐得清闲和安稳,就这样到了2004年,小孩要上学了,两人的饭碗却保不住了。原来,农村税费改革以来,镇里的“七站八所”面临着职能的调整和人员的精简,工作没几年的他俩一下又成了无职业者。这样的人生转变对于已习惯了安稳工作和生活的他们来说无疑是始料不及和无法接受的。但日子还得要过,小孩上学读书也是耽误不得的,尽管有许多的无奈,两人还是想方设法找起了工作。 

  2007年的“五一”长假,我在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里看到了他们两口子承包的小报亭,以报刊杂志销售为主,兼营电话卡等小物件,生意还真不错。堂嫂告诉我,小堂哥还在学校图书馆谋了一份管理员的工作,两边加起来一个月收入能超过1600元,负担两个大人和一个孩子算是够了。从原来的清闲到现在的整天忙碌,从原来的收入固定到现在的多劳多得,看得出,堂哥和堂嫂更有活力了,日子也过得更滋润了。他们这样告诉我,“以前我们还真不知道自己能干这么多事!现在在图书馆帮忙方便借书,还能经常学点新东西,我们正在想着开发点其他业务呢。用句时髦的话说,这也叫实现了自我价值。今年还赶上孩子上学不收学费,这生活啊就更宽裕了。” 

  姑妈家的幸福生活 

  这两年,姑妈家里的变化真不小。原来堂屋角落里锈迹斑斑的大双缸洗衣机换成了崭新的蓝白相间的全自动机型,正对大门的矮柜上那台过时的21寸彩电也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则是29寸的大家伙。姑妈说,两个堂哥的小日子现在越过越好,不仅不用二老操心,还时不时地贴补一下家里,这两年新换的电器就是他们凑钱给买的。而最让姑妈高兴的则是姑父的精神一天比一天好,平常收拾收拾院子,没事出去散散步、锻炼锻炼身体,逢年过节喝上两杯,这退休后的生活算是悠闲自在了。 

  2008年春节,大家聚在姑妈家的院子里,晒着太阳聊着天,从义务教育学费的免除聊到合作医疗参保范围的扩大,从温总理两赴湖南灾区聊到今年取消五一长假,从即将开幕的奥运会聊到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往日的家长里短、乡间闲话之外又增加了民生国情、时政要闻,大家关注的似乎是离现实生活很远的东西,而事实上又离我们很近。这几年,随着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随着城乡边界的日益模糊,随着生活方式的逐步融合,这些变化又是情理之中的。如果说几年前小院还保留着浓厚的传统小城镇生活的印记,那么现在的小院已显现出许多现代幸福生活的元素了。正如姑妈所感受到的,堂哥、堂嫂们的工作都忙了,回来得也少了,小院也清静了,虽然老想着、盼着,但心里是踏实的,这不就是一种幸福么? 

  后 记 

  从2005年参加工作以来,我便投身到农村综合改革的大潮之中。工作中,经常在农村调研走访,但由于时间有限,给我印象更深的往往还是书面的数字和描述。当我能够如此贴近地去感受姑妈家的变化,去体会改革给农民、乡村教师、基层干部带来的种种实惠,我所获得的不仅仅是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也不仅仅是激励我今后不断努力工作的触动,更为重要的是,我获得了从事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那份崇高的荣誉感,领会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农民的深厚情感,也领会到了广大农民对党和政府的深深信任和由衷的谢意,这些不正是农村综合改革不断向前推进的最重要的保障么? 

  (中国财政2008.08半月刊 总第517期)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