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财政改革三十年>亲历改革

乐 清 打 假 记——1990年至1991年乐清柳市低压电器整治回眸

发布日期:2008年11月06日

   翁礼华 

  1990年至1991年浙江省对温州市乐清县柳市生产和销售无证、伪劣低压电器产品进行了整治,极大地促进了乐清地区低压电器产品质量的提高和生产的发展,涌现出了“正泰”、“德力西”等一批国际闻名的电器制造企业。柳市成为了“中国电器之都”和亚洲最具实力的低压电器生产中心。 

  措辞严厉的国办文件 

  1990年6月10日,我一踏进省政府办公厅的办公室,就看到了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1990]29号文件,文件的标题是《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技术监督局等部门关于温州市乐清县生产和销售无证、伪劣产品的调查情况及处理建议的通知》,文件强调:“近几年来,无证、伪劣产品流入市场,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危害很大,必须坚决制止。”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国发[1989]61号和国办发[1989]32号等文件的规定,坚决打击无证、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乱纪活动。 

  由于文中措辞严厉,有“责成”等字样,我顿时感受到极大压力,因为我时任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1991年6月任副秘书长),协助当时的副省长柴松岳处理工业交通口的日常事务,而低压电器属于口内业务,有着协调处理之责。 

  积重难返的无证伪劣 

  当时的乐清县柳市区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资源贫乏地区,人们要生存非跨越农门另辟蹊径不可。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柳市人生产低压电器逐渐形成规模,到1981年,生产低压电器产品的企业已超过300家,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块状经济。但由于柳市的低压电器产品不但在销售过程中运用了当时人们不能接受的促销手段,抢了国营企业的生意,而且质量问题也成了它的致命伤,产品使用寿命短,事故不断,各地反映强烈。而当时国营企业的采购人员却受个人利益驱动趋之若鹜,形成了质量差而生意好的不正常局面。 

  为此,早在1984年3月,机械工业部就派人到柳市检查低压电器生产,对产品质量提出批评。同年7月23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手段低劣,柳市质次电器销售各地》的批评文章,接着《经济日报》、《经济参考报》、《中国机械报》等都相继登载了类似的批评报道,柳市电器业逐步陷入了声名狼藉的困境。 

  积重难返的产品质量问题,最终导致了国办发[1990]29号文件的出台,引发了一场彻底整治乐清柳市低压电器的风暴。 

  临危受命的省检查组 

  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确定了以统一思想为重点,“打击、堵截、疏导、扶持”为主导的治理整顿方针。1990年6月26日,省政府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乐清县低压电器市场,坚决打击生产销售无证、假冒、伪劣产品活动的通知》,强调要把打击无证、伪劣产品作为当前治理整顿经济秩序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一抓到底。 

  为了争取主动,省委、省政府决定抓紧成立工作组,并由我担任组长。我二话没说就答应下来,并建议把工作组改名为检查组,以强化市、县、乡镇“打假”工作的责任感。省检查组由省级机关12个厅局的18个人组成,并于1990年7月5日到达乐清开展工作,由乐清县政府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查处生产销售无证、假冒、伪劣电器产品的通告》,并在次日张贴于乐清县特别是柳市区的大街小巷。同时发出了致全国各地工商、标准计量部门的函,请求其对乐清县在当地的生产经营户加强监督管理,发现有违法乱纪行为即予查处,并将有关情况及时与乐清县工商、标准计量局联系。乐清县政府还发出了《致外出经营户的公开信》,要求他们必须立即停止销售无证、假冒、伪劣低压电器产品,若有此类产品立即封存听候处理。仅仅一天内,针对同一件事,乐清县政府就连续发出了三份文件,这在乐清县历史上是少有的。 

  以当地之力整顿混乱 

  虽经历年来多次打击查处,但我们所看到的柳市低压电器生产经营活动,仍然一片混乱。经过几天的实地考察和与当地领导、群众的接触,我基本上弄清了柳市低压电器产销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在现象上有六大问题:一是生产条件极其简陋,技术力量相当单薄;二是由于白银等关键材料奇缺,以镀白铜代替镀银,导致产品使用寿命大大缩短、灵敏度大大降低;三是不少加工户把大厂用过的废旧电器买来,稍加修整,以旧充新,有的产品从使用到报废,到回收“翻新”再销售使用,周而复始;四是街头可随意买到假商标标识和标有假生产许可证的铭牌,卖方可根据买主要求任意粘贴假铭牌;五是许多成品不标厂名厂址,只标上“中国杭州”、“中国上海”等字样;六是庞大的采购、推销员队伍中,相当部分在经营活动中采取回扣等手段,使无证伪劣产品“购销两旺”。其次,在思想上存在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群众怕只打不扶;二是干部怕真打受牵连。所以,我与市、县两级领导商量后,决定召开全县干部大会,让群众放心,让各级干部轻装上阵,为真打假、真扶持出力。 

  1990年7月12日,我们如期在乐清县人民剧院召开了全县打击查处制售无证伪劣产品动员大会,从而形成了省、市、县共同组织、联合行动的打假热潮。 

  统一认识凝成打假合力 

  1990年7月16日,国务院七部局联合工作组到温州专程检查治理整顿工作。在“打死还是为扶而打”的问题上,联合工作组与省检查组发生了分歧。为了统一认识,7月19日,省委省政府在杭州召开联席会议,肯定了省检查组的工作。联席会议后,“真打真扶”成为共识。7月20日开始省检查组出台四大措施重拳出击:首先,打击查处和堵截无证伪劣产品偷运出境。7月21日,省检查组会同乐清县工作队和温州市检查组共250名干部到柳市街巷查封无证伪劣产品,此后又多次组织力量进行集中查处。其次,整顿市场。要求大街小巷前店后厂的个体、手工作坊全部进入“乐清柳市低压电器市场”,以便于亮证、集中监管,避免继续出现“场内交易、场外提假货”的不法行为。再次,分类指导。有条件生产成品的厂家保质量,防假冒,禁止无照无证生产;无制造成品条件的厂家可生产零部件,但质量须达标;连零部件生产条件都不具备的厂家限期关停并转。第四,公开销毁假冒伪劣产品。从8月初开始分批销毁所有没收的假冒伪劣产品。 

  到1991年上半年,整治取得丰硕成果。一是刹住了大规模、公开地生产和销售无证、伪劣低压电器的歪风。经清理,共注销207户低压电器生产企业和家庭工业户的营业执照;对经销合格产品的个体户实行了集中经营,统一管理;大规模偷运无证伪劣产品活动得到控制。半年共查获无证伪劣低压电器产品37644箱(件),价值400多万元,执行罚没款80余万元。二是大要案得到查处。到1990年末,经公安、检察部门批准,立案侦查43件,涉及52人;行政执法立案查处144件,其中经济罚款127件,罚款额53.9万元。 

  为了以点带面,我们还挤时间到全省其他地区部署打假,把乐清柳市点上的打假工作与全省面上的打假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对整治全省的产品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据全省61个市地县不完全统计,从1990年6月到10月底,共出动62000多人次,检查生产经销企业近5万家,查处无证伪劣产品283万件,总价值2812万元,执行罚款约380万元,立案侦查700多件,依法惩处了一批违法犯罪分子。 

  真打真扶取得辉煌成果 

  在打击整治的同时,检查组着重在疏导和真扶上下功夫,以便巩固打假成果。首先,产业疏导。在打击查处期间让100多家低压电器生产企业转产服装、电子、仪表。其次,帮助低压电器生产企业解决原材料供应问题。由省政府出面,取得中国人民银行的支持,解决浙江省每年一吨的白银指标(实际分配给乐清900公斤),不但有效地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提高,也为后来的补证创造了有利条件。再次,帮助手工作坊走联合之路。筛选确定28家企业21个系列92种产品上报国家申请补发低压电器生产许可证。是年,24家企业取得65个生产许可证,柳市成为全国低压电器行业持证最多的地区。第四,为强化技术监督力量,省里将科级的温州市标准计量局升格为处级的技术监督局,乐清县局也随后改名、升格,柳市区则成立分局。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柳市人彻底摆脱了姓“社”姓“资”的困扰,工业发展步入快车道。1993年浙江省出台了《关于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的通知》,进一步推动了遍及全省的股份合作制改造。从此,有了质量基础和产权基础的浙江民营经济便如钱江大潮,奔腾向前。 

  2000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写道:过去被称为“假货之乡”的浙江省乐清市,近年来坚持不懈开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活动,取得显著效果。目前,该市“质量兴市、名牌兴业”的观念深入人心。每打假一次经济就上一个台阶。 

  今日,柳市已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低压电器生产基地。我在撰写此文时,拨通了正泰集团董事长的电话,问及现在柳市低压电器有多少产值时,他说:大约300多亿元吧。这比1990年足足增长了300多倍! 

  (中国财政2008.17半月刊9月5日出版 总第526期)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