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中国与世界银行合作30年>媒体报道

世界银行与中国合作30年 中国角色发生变化

发布日期:2010年09月14日

2010年9月14日  来源:中国广播网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在四川省广安市邓小平故里陈列馆里,有一张特殊的照片,它被珍藏在恒温恒湿的保险柜里,这张照片是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不远千里从美国送到四川广安的。照片是前世界银行行长麦克纳马拉与邓小平1980年4月就恢复中国在世界银行合法地位的会谈纪念照。
  如今,中国与世界银行合作30周年纪念的日子悄然而至。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中外嘉宾齐聚,正是为了纪念这次重要的合作。作为这次纪念活动的主办方之一,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接受媒体采访,为我们描述了中国与世界银行合作的这不平凡的30年。
  30年前,邓小平会见世界银行行长麦克纳马拉时说:我们很穷。我们同世界失去了联系。我们需要世界银行帮我们赶上去。而麦克纳马拉承诺将提供世行最杰出的人才来帮助中国实现这一蓝图,他希望世行因此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
  目睹今天的中国,可以欣慰地说,两人的设想都已实现。谢旭人坦承,在中国发展的起步阶段,来自世界银行的支援弥足珍贵。
  谢旭人:上世纪80年代那个时候,应该说是中国与世行合作初次探索的一个阶段,主要还是通过利用世界银行的贷款,以后随着双方合作的进一步推进,逐步逐步进入到稳定发展的这么一个阶段。那个时期我们利用世界银行的资金从量上来说几乎相当于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50%左右,有一段时间最高的时候大体利用量将近30亿美元。
  邓小平与麦克纳马拉会谈后的第二年,世界银行批准了对华贷款的第一个项目,提供贷款2亿美元,支持中国25所大学的设备更新,和资助中国教师、学生赴国外深造。而截至2010年6月,中国共获得世界银行公共部门贷款承诺478亿美元,在中国几乎所有的省份、在教育、农业、交通等诸多领域都能看到世行贷款项目的身影。谢旭人表示,2000年以后,双方的贷款合作从中东部向中西部转移,支持领域也更加侧重于节能、环保、民生。
  谢旭人:利用世行资金更多地引导到中西部地区建设一些项目,同时加强民生领域的建设,加强扶贫、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同时利用世行它这个知识、经验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知识合作以及国际发展的多边合作。
  其实,世界银行带给中国的绝不仅仅是资金上的支持,更重要的知识、技术甚至观念上的支持。翻开我国与世界银行合作的历史,1984年我国与世行合作的第一个水电项目——“鲁布革电站”赫然矗立在历史的坐标上。正是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水电项目,首次将国际竞争性招标等理念引入中国。这些如今看起来为国人所熟知的名词,在当时称得上是新鲜事物,并国内引发了对当时计划管理体制的“鲁布革冲击”。
  谢旭人:世行的很多,包括项目管理的经验,我们引入以后,对我们项目的管理也发挥很大作用。比如比较大的云南鲁布格水电站,当时招投标,这个最早是从世界银行引进的,北京到天津的高速公路,是利用世界银行的贷款项目,引进监理制,第三方监理,保证工程质量。
   在谢旭人看来,如果说世行和中国的关系过去类似于老师和学生的关系,那么现在已经成为利益攸关的合作伙伴关系,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功经验,对世行的工作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谢旭人:中国从世行的资金以及各方面的合作当中受到了很大的益处。另外,世行也从中国的合作当中它也得到很大的益处,不仅丰富了世行发展的理念,进一步促进它落实促进经济发展,减少贫困这个宗旨。而且在具体项目的管理过程当中,世行也感到中国在这方面也是做得比较规范,它也介绍我们项目管理的很多经验。
  2007年,中国政府首次承诺向世行集团国际开发协会捐款3000万美元,从此,中国完成了从单一借款国向借款国和捐款国双重角色转变。今年4月,世界银行就投票权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转移3.13个百分点达成一致,我国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由2.77%增加到4.42%,成为第三大股东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谢旭人: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推进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促进世界银行货币基金组织股份的调整,来增加发展中国家在世界银行的代表性和发言权。经过各方面努力,我国在世行的投票权也得到了比较大的提升,这个也反映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情况。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