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中国与世界银行合作30年>中国与世界银行合作三十周年征文

让历史证明未来
--山西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赠款成就回顾

发布日期:2010年09月06日

   

  让奔腾不息的黄河水变成涓涓清流进入千家万户的万家寨引黄工程,横贯群山之间让天堑变通途的祁临高速公路,让荒山披上绿装、重现蓝天碧水美景的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造林项目,让许多农民摆脱贫困走上富裕之路的集中连片扶贫开发项目,说起这些让人耳熟能详、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较大、造福三晋百姓的民心工程,就不能不提到山西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赠款工作。

  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赠款是我国引进外资的重要渠道之一。我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工作从1984年华北地震项目开始已经走过26个春秋。通过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赠款,进一步扩大了财政资金来源,弥补了我省建设资金的不足,保证了重点项目建设的资金需要,加快了我省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有力地促进了我省教育、卫生、扶贫事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时,引进了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我省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培养和锻炼了一批外向型和实用型相结合的技术、科研和涉外项目管理人才。

  一、弥补资金不足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资金短缺是制约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利息相对较低、还款期长、融资规模较大,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省建设资金的不足。截至2009年底,我省累计执行国际金融组织贷赠款项目39个,累计贷赠款承诺总额16.2亿美元,累计使用贷款14.3亿美元,完成项目总投资约300多亿人民币元。累计获得国际金融组织技术援助赠款约3300多万美元。贷赠款项目涉及工业、能源、交通、环保、农林水牧、教育卫生、清洁能源、人力资源开发等。资金来源由传统的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拓展到国际农发基金、CDM、联合国粮农组织以及全球环境基金等国际组织。有力地支持了我省能源交通、农林水利、教育卫生、城建环保、新型能源等领域的建设,对我省弥补建设资金不足、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瓶颈,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案例一:弥补了引黄工程资金缺口,促进了工程的尽快上马和顺利实施。

  我省地处黄土高原,十年九旱,水资源“先天不足”。全省人均资源占有量只有456立方米,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7%,世界人均水平的4%。为从根本上解决山西水资源紧缺的状况,省委、省政府决定引黄河水进入山西,进入太原,造福三晋人民。199791日,引黄工程全线开工,这项规模大、跨流域的“生命工程”是我省有史以来最大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概算投资124.8亿元。由于投资规模大,资金缺口大,省财政厅授权积极与世行开展合作。经过大量艰苦的谈判和准备工作,取得了利用世行贷款4亿美元的可喜成果,弥补了项目资金缺口。世行贷款的引进,还使引黄工程的实施和管理实现了与国际惯例接轨,促进了工程建设的规范化及顺利进行。

  案例二:改善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促进了可持续发展。

  为改善生态环境脆弱、农民生产和生活水平较低的状况,我省积极引进和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向农、林、生态建设等方面倾斜。截至2009年底,支持实施了包括农业综合开发、环保和扶贫、黄土高原、种子商业化、农村废物利用、肉牛发展、森林保护、林业发展等十余个项目。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是我省上世纪90年代首次利用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开展的大规模水土保持项目。它紧紧围绕世行贷款 “扶贫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宗旨,以“基本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目标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大工程,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对国内特别是我省同类项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通过两期项目的实施,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区已在“增加植被覆盖、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基础设施、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减少入黄泥沙”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世界银行前行长沃尔芬森就对项目治理初步成效大加赞赏,“这是我们所见到的实施最出色的项目之一”,堪称世界银行农业项目的“旗帜工程”。黄土高原水保世行贷款项目因成功地将国家的生态效益与农民的生活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了自然与社会共生互动的良性循环,成为一项蜚声中外的典型案例而在全球扶贫大会上被广为推广,为全世界农业扶贫项目树起了一面绿色旗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案例三:改善了我省交通基础设施,加快了晋煤外运步伐。

  多年来,晋煤外运一直受公路、铁路运力紧张的制约,一边是全国各地急需煤炭,一边是不得不以运力定产量,严重影响了产销两地的经济发展。我省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很大,但仍然不能满足运输需求。为此,我省先后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30亿日元和3.74亿美元,完成了孝柳铁路、祁临高速、侯禹高速等项目,建成通车里程铁路115.4公里,公路690多公里。这些铁路、公路的建成,极大地完善了我省交通网的结构,大大加快晋煤外运的步伐,对国家基础能源的优化配置将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案例四:推动了扶贫、环保和文教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在我省利用世行贷款建设的项目中,与扶贫、减困和文教卫生有关的项目贷款额就占了四分之一以上,主要包括我省扶贫项目、贫困地区林业发展项目、贫困省教育发展项目、贫困基础教育项目、卫生项目等。其中我省扶贫项目是省内第一个对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实施的扶贫开发工程,使吕梁和运城两市300多万贫困人口经济状况明显改善。这些项目的实施促进了项目区社会事业的发展,给县域经济注入新的活力,而且引入了有效的开发式扶贫等创新机制,促进了项目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推动结构调整 加快产业升级

  国际金融组织,凭借其良好的资信,丰富的知识,先进的理念和强大的执行能力,在推动知识合作,促进我省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等方面能够发挥独特、重要和积极的作用。我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引进了一批先进设备和技术,缩短了我省在一些领域和关键技术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加快了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的升级换代。

  案例一:常村煤矿项目

  1990年实施的常村煤矿项目,是我国煤炭行业首次部分利用世行12600万美元贷款和德国300万马克的技术援助,兴建年设计能力400万吨的一座特大型现代化矿井。主要和关键设备都是通过国际招标、国外采购的,技术性能具有上世纪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大大提升了我省煤炭行业的装备水平和技术水平。

  案例二:知识合作项目

  我省积极利用国际组织与全球环境基金(GEF)、清洁发展机制(CDM)等国际组织业已建立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不断加强知识合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一是利用GEF赠款200万美元执行火电效能提高项目,研究探讨如何促进小火电机组的关停和大中型机组的更新改造,促进燃煤火电发电效率提高,降低单位电量平均煤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缓解二氧化碳排放对全球大气环境的影响。这一项目的实施,对我省尽快关停涉及水泥、电力、钢铁、金属镁、金属铝等高耗能、低效率的企业起到示范效应,为促进我省循环经济和节能增效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是利用GEF赠款150万美元执行中国城市交通项目,我省临汾、长治两市入选为示范城市。该项目旨在促进中国城市交通管理和经营形式的良好转型,促进公共交通发展、缓解能源紧张、促进交通规划与城市发展规划有机结合、促进非机动车使用,限制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使中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三是镁合金锅炉燃料改造能效提高项目和焦炉气的CDM项目,为我省镁合金冶炼行业开发CDM项目提供了巨大的商机,同时可大大减低二氧化碳排放对大气的污染。四是利用亚行赠款60万美元实施职业教育规划研究项目,等等。上述以知识合作为先导的赠款项目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必将对我省相关领域的科学规划、政策制定,及体制创新、技术创新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借鉴国际经验 提高管理水平

  25年来,通过实施一批借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我省把国际上项目融资的先进理念、经验和科学、严谨的管理办法,如项目评估、竞争性招标、采购管理、合同管理、工程管理、项目执行情况监测管理和绩效评价等,都运用到实践工作中,促进了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

  债务管理是国际金融组织贷赠款管理的重要一环,是维护政府信誉的关键所在。我省历来重视债务管理,并不断探索和研究债务管理的新途径新办法。一是创新方法,对贷款采取“信用担保、资产抵押、权利质押”三种方式的复合担保形式,主动化解和规避债务风险。二是狠抓到期债务回收和清欠工作。三是不断完善还贷准备金制度,加强还贷准备金管理。截至2009年年底,我省省级预算累计建立还贷准备金2.73亿元,占到债务余额的3.95%,进一步增强了我省对外偿债能力,确保我省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借的来、用的好、还的起”,并发挥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开展财经外交 加强对外交流

  开展财经外交,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对扩大我省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20多年来,我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平台,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主动邀请国际金融组织官员和专家来山西访问、交流和考察,同时引导和推动我省企业集团领导或专家与国际金融组织方面建立联系,加深沟通,开展合作。通过积极参与和承办国际金融组织的各型双边或多边会议、交流等活动,切实推动了山西对外财经交往。包括世、亚行行长在内的国际金融组织高层多次来山西考察访问,对我省实施的世行贷款项目所产生的效益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希望与山西在更广阔的领域积极开展合作。

  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与国际金融组织合作的历程,我们取得了很大成绩,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是编制具体、可行的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规划,项目的选择能够与我省经济发展的各个时期的重点紧密配合。从早期解决经济建设瓶颈的煤炭、电力、交通项目,到目前的循环经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教育、公共卫生、旅游,文化遗产保护、能源综合利用项目,有力地配合了我省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的战略重点。

  二是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服务”的指导思想,使项目符合山西的省情。对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的设计以“我”为主,项目的实施以“我”为主,使项目符合山西的实际情况。例如世行贷款山西扶贫项目,从项目设计开始,就听取受益人的意见和看法,并保证受益人在项目实施中能够自始至终地参与。确保了项目目标切合当地实际,能够有效实现。

  三是与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机构建立密切互动关系,在具体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认同,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互利和共赢。

  四是充分重视发挥项目“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为同类项目在立项、管理、执行等方面提供范例。例如,山西第一个世行贷款卫生项目—1994年卫生Ⅳ项目覆盖省内大同、长治等五个市,通过开发农村卫生人力、改善项目区卫生状况、对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进行了研究,为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在该项目的示范作用影响下,1998年实施的卫生Ⅷ项目在大同和长治等其他县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大同的天镇县在妇幼保健干预方面取得丰富经验,产妇住院分娩率逐年上升。

  五是各级管理部门有一支熟悉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业务的人才队伍,同时,项目机构健全、人员配备合理、制度完善是项目成功的关键。例如,对每个贷赠款项目成立项目办,抽调高素质人才从事项目管理和财务管理,从项目启动伊始,就制定了一整套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办法,使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普遍具有良好的可持续性。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经过了近30年的发展,我国走到了一个新的也是十分重要的历史关口。我省的财政外经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吸引力下降,贷款财务成本偏高。

  二是贷款规划的前瞻性不够,高质量的项目储备不足,项目布局不够合理。

  三是有些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的管理不尽完善。有些市或项目单位在上项目时,存在不顾本地区财力的实际情况,草率承诺配套资金现象。由于国内配套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影响了项目的顺利实施。有些项目重签约、轻管理,后续评价工作不足。例如世行贷款原平化肥项目、亚行贷款建设的孝柳铁路项目,由于运行和管理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和解决,项目难以发挥应有的效益,出现了还款困难。此外,在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时,缺乏对外债币种、汇率、利率波动等方面的预测和研究,缺乏相应的汇率风险管理工具,增加了外债风险,等等。

  我们认为,国际金融组织先进的管理理念、经验和技术推广应用的潜力很大,应探索推广应用的方式方法,努力扩大贷款项目的“溢出效应”。上述问题,有些是由于政策调整和体制不顺造成的,但也有不少与我们的工作有关,说明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足。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38号令的要求,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反思,查找原因,认真研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时代主旋律,我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赠款工作一路走来,成效卓著,在广袤的三晋大地上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发展之歌,为淳朴的山西人民开辟了一条条充满希望的富裕之路,成为山西通向世界的一个窗口、连接世界的一座桥梁,成为推动山西发展的一大动力。历史昭示未来。我们相信,我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赠款工作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山西省财政厅国际处)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