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中国与世界银行合作30年>中国与世界银行合作三十周年征文

领匡屯人物谱

发布日期:2010年09月06日

 

   靖西县新甲乡领匡屯地处高山之上,地势高,缺乏水源。几百年来人们靠积雨水维生,碰上干旱季节,得到几公里外挑水,每挑一担水来回得花近两个小时,用滴水贵如油形容一点都不为过。解决饮水问题,领匡人渴盼了几百年。1997年,乡政府曾经领着地质勘测队前来勘测,提出钻井提水的方案,但初步预算,至少需要30万元资金。当时乡里一想,这么一笔资金,足够解决一个行政村饮水问题了,用在这里太可惜,就这样项目流产了。事隔多年,这个问题又被提起,而且将由社区自己做主,领匡人誓引甘露普新篇。

  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2006年,社区主导型发展试点项目信息传入领匡屯,村民们异常高兴,召开大会选举自己认为信得过、肯出力、有能力领导村民实施项目的人。陆福义被大家推举为实施小组组长,这位憨厚、壮实、满脸络腮胡的汉子肩上就此多了一付重担。

  担起组长的重任,陆福义马上组织群众讨论实施方案,并联系了广西水文地质队进行勘测。结果经过初步预算,仅钻井一项就需要6.8万元,看来很难实施。为了进一步证实,他又与实施小组一起请来县、乡水利技术员进行勘测,打算先做个初步方案,再找别的钻井队。为了完成任务,他完全放下家里的农活,连原先搞建筑每天五、六十元收入也放弃了。家里人理解也罢,不理解也罢,他总是憨厚地一笑而过。几次勘测得到的结果都是一样,而且,钻井能不能找到水也没有100%的把握,他们陷入了两难困境之中。

  这时,有人提议到附近地下溶洞去探一探,或许能找到水源。于是,他又带着一帮人到附近的地下溶洞一个一个地钻下去查看。有一个溶洞很深,而且洞口小,历来没人敢下去。陆福义身先士卒,用绳子绑在身上,拿起手电筒就往下钻。底下的情况谁也不知道,大家都焦急地等待着。也不知过了多久,他和同伴带着一头污泥从溶洞口爬出来了。他开玩笑地跟大家说:“我去了一趟地狱,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至此,水源终于找到了。

  共产党员就应该走在前面

  黄文金是领匡屯一位年将古稀的老党员,子女都在外打工,老两口带着两个小孙子在家,既要耕田种地,又要照顾孙子,可他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对村里的项目操尽了心。他说:“共产党员就应该走在前面。”他的行动也证实着这一点。

  项目信息传播时,他顾不上劳累,利用晚上时间走家串户进行宣传,项目勘测、寻找水源时,他每次都亲临现场指挥,项目资金不足,需要群众集资,他第一个拿出自己的积蓄交上。由于积劳成疾,他被迫住院,在住院的两个月里,他心里还惦记着村里的项目。刚一出院,他马上找到实施小组询问情况,并和大家一起把下一步的计划安排好。

  寻到水源后,因为需要架设高压线,安装变压器,这就涉及水、电等部门,他带着实施小组跑了这个局跑那局,最后联系到了县水电工程公司。经过技术员勘测、预算,整个工程大约需要27万元。看着这庞大的算目,他急在心里,三番五次找到公司领导进行协商,终于以诚心打动了公司领导,他们减去了勘测费、设计费等费用,把工程价降到24.4万元,同时,把电线杆搬运、水管安装、建水塔等群众能投工投劳的部份交由村民自己做,节省了一部份投资,社区只需交给公司12.4万元项目费就行。这样,项目得到了顺利实施。

  村里人有水喝我才结婚

  在村里最年轻、最积极的就是黄克了。前几年,他在外地打工,听说村里要做饮水项目,他回来了,并且全心投入项目。寻找水源时,他主动请缨,不怕危险,钻下溶洞探测。安装水泵时,第一个下洞的也是他,抬着粗重的水泵,一不小心就会滑倒,他宁可自己受伤,也要死死护住水泵。项目的准备时间相当长,他不记个人得失,放下家里的农活。2008年,当别人家种完晚造玉米时,他家早造玉米还没收完,但项目的每一项活动他都没有缺席。

  小伙子已经三十多岁了,可是还没结婚,我问他什么时候请我喝喜酒,他笑着对我说:“等村里人有水喝了,我才结婚。”是啊,在这样一个穷山峻岭之上的山村,交通不方便,还缺乏水源,生产生活十分原始,哪有姑娘愿意嫁进来。小伙子说的话其实含有辛酸成分啊。

  现在,工程完工了,人们能轻松地饮用到自来水,生活比以前舒适多了。他又担起了看守机房的任务,不论刮风下雨,夜间,山弄里的机房,总能看到他的身影。

  这一辈不吃苦,下一辈就得受苦

  众所周知,如今农村留守的都是“三八六一九九部队”(即妇女儿童和老人),要完成一项工程,“三八九九”们自然是主力了。领匡屯居于高山之上,道路艰难,要把九米高的高压电线杆抬到山上,还工架起来,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可是这些“三八九九”们,就是靠自己的力量,肩扛、手推、用木棍撬,滑倒了爬起来继续上,累了停下来歇一会。八根高压电线杆,一公里多上山、下山路程,他们用两个星期的时间架设出来了。我们惊叹万里长城的业绩,同样也感叹领匡人的精神。

  一位七十几岁的老奶奶,步履蹒跚,但仍然背着孙子,扛着水管上阵。我问她辛苦吗,她说,“辛苦也要做,这辈子不吃苦,下辈子就得受苦。”

  这些可歌可泣的事迹,一幕幕展现在眼前,我看到了新农村的希望。“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是啊,没有人肯牺牲自己,怎么换来大家的幸福?CDD的理念就在于调动了社会潜在的资源。第一,党员是群众的表率,一举一动成为大家的楷模,党员调动起来了,实际的行动比空洞的说教更有力量;第二,调动了肯干、积极分子,他们是农村最活跃、最有力的群体,是农村建设的栋梁;第三,调动了全体。由于宣传到位,大家都有了深刻的认识,群众的力量就发挥出来了。

(广西 黄朝晖)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