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财政厅厅长罗建国:百年交汇点 务实开新篇
发布日期:2021年03月08日
2021年3月8日 来源:中国财经报
“今年的预算报告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宏观政策和具体措施相统一,提质增效和节用为民相统一,深化自身改革和支持其他领域改革相统一,使人感觉充满力量、信心倍增,是一篇求真务实、催人奋进的好报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财政厅厅长罗建国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罗建国说,仔细翻阅预算报告,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回首极不平凡的2020年,各级财政部门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决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的要求,减税降费和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等规模性助企纾困政策落地见效,推动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较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2895亿元、为预算的101.5%;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6万亿元,出台实施了7批28项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措施,切实帮扶企业渡过难关。安徽能够顺利战胜疫情、灾情,打赢脱贫攻坚战,主要得益于中央财政在直达资金分配、基层“三保”保障等方面的精准支持和定点发力。
罗建国表示,对于开局起步的2021年,预算报告既有前瞻的布局、也有务实的举措,具体来说,突出体现了五个特点。
政治站位高。预算报告通篇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体现“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财政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把准财政工作方向,系统谋划财政政策、财政改革、预算安排、重点工作,为各级财政部门做好2021年各项工作提供了遵循。
政策衔接好。预算报告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加强政策平稳衔接,把握好政策时度效,确保政策操作不急转弯。围绕提质增效,改进财政宏观调控,加强跨周期设计和逆周期调节,集成各项财税政策工具,积极引导和改善市场预期,有效支持市场主体,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更可持续,调整优化支出结构,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注重向内挖潜,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
民本情怀浓。预算报告聚焦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就业、教育、养老、社保、医疗、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目标任务,强化公共财政属性,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优化财政民生投入结构,将财力向基层一线、困难地区、弱势群体倾斜,集中发力补齐民生短板,让国家出台的民生“礼包”切实落地,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绩效导向明。预算报告坚持系统理念,更加突出绩效的引导作用,从优化结构和加强管理着眼,着力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提高财政资源跨期配置效率,深入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积极运用零基预算理念,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发挥引导撬动作用,加快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将评价结果与完善政策、调整预算安排有机衔接,削减或取消低效无效资金,切实做到花钱要问效、无效要问责,进一步提升政策效能和资金效益。
改革举措实。预算报告锚定建立现代财税体制的改革目标,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强化对预算编制的宏观指导,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落实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完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促进财政事权、支出责任与财力相适应,健全省以下财政体制,强化基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完善现代税收制度,健全地方税、直接税体系,优化税制结构,深化税收征管制度改革,推进消费税后移征收环节改革,加快税收立法进程。(记者 李忠峰)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