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财政厅厅长石建辉:这是一份鼓舞人心凝聚力量的好报告
发布日期:2021年03月08日
2021年3月8日 来源:中国财经报
“今年的预算报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政治站位高、政策措施实、信息丰富、含金量高,是一份鼓舞人心、凝聚力量的好报告。”仔细翻阅过今年的“国家账本”,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财政厅厅长石建辉如是说。
石建辉分析认为,今年的预算报告有四个方面的亮点。
一是旗帜鲜明讲政治。预算报告全面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目标方向,政治站位高。
二是路径清晰明方向。一方面,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保持了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如,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超过25万亿元,支出总规模较去年增长;赤字率按3.2%左右安排,比去年有所下调,赤字规模为3.57万亿元,比2020年减少1900亿元;新增专项债券安排3.65万亿元,比上年减少1000亿元。这样的安排,既保持了财政政策的积极取向,维持了适度的支出强度,体现出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避免过早退出经济支持措施,又释放出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明确信号,为今后应对新的风险挑战留出了政策空间。另一方面,在政策操作上更加精准有效。预算报告强调,要提质增效,握指成拳保重点,增强对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财力保障,加大对科技创新、扩大内需、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的支出力度。可以说,财政政策重点突出、方向明确、路径清晰,对做好全年财政预算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三是财政支出更精准。预算报告对当前经济走势和财政收支形势的判断十分准确,应对措施实事求是、积极稳妥。总体看来,今年预算支出和政策安排有以下特点:首先,倾斜基层兜底线。今年中央加大了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在实际新增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中央财政继续压减本级支出、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对地方的补助力度,均衡性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等主要财力性转移支付增长都在10%以上,倾力支持地方基层“三保”,兜底线、稳运行。其次,集中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今年的预算安排着力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财力保障水平,发挥财政资金在支持科技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调节收入分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再其次,坚持过紧日子。中央财政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作为预算编制中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削减或取消低效无效支出,挖掘节支潜力,持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财政资源优化配置。最后,突出强调增强财政可持续性。相关部门在出台有关政策时,应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加强对财政可承受能力的分析评估,合理把握政策出台节奏和力度,确保民生支出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与财力状况相匹配,防止脱离实际、寅吃卯粮。
四是统筹兼顾惠民生。民生始终是财政优先保障、重点支持的领域。在财政收入增长放缓、刚性支出持续攀升导致财政收支矛盾日趋尖锐的大背景下,中央财政坚守民生财政本色,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让人民过好日子,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节用为民。纵观近年来的预算报告,就业、教育、社保、公共卫生、文化等基本民生领域的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
石建辉表示,围绕贯彻落实预算报告要求,湖南财政将全面加强财源建设,加快建立现代财税体制,坚决兜牢市县“三保”底线,切实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记者 张思楠)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