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财政厅厅长丁云祥:政策精准 勇于担当
发布日期:2021年03月08日
2021年3月8日 来源:中国财经报
“预算报告心怀‘国之大者’,与政府工作报告紧密衔接,预算编制科学合理,积极财政政策不急转弯、注重可持续性,支出政策精准、重点突出,改革措施务实、勇于担当,表述更加通俗易懂,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明明白白的国家账本。”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财政厅厅长丁云祥表示。
丁云祥说,2020年是非常之年,财政工作以非常之举措、非常之力,取得非常之效。对于2021年的预算安排、收支政策与重点工作,他有四点突出感受:
首先,预算安排科学合理、积极稳妥。2021年财政收支形势十分严峻,预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1%,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1.8%,这是统筹国际国内发展大势,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作出的预算安排,客观务实、积极稳妥,保持了适度支出强度,符合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际需求。
其次,贯彻落实中央“积极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要求,政策不急转弯,保持了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赤字率拟按3.2%左右安排,与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的目标相匹配;新增地方专项债券3.65万亿元,较2020年减少1000亿元,优先支持在建工程,合理扩大使用范围,充分体现了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力支持,又为今后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挑战预留了政策空间,体现了兼顾稳增长和防风险的战略考量。紧紧围绕支持构建新发展格局,优化减税降费政策,助力市场主体青山常在、生机盎然,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等方面主动作为,着力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体现了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有利于推动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强有力的财税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再其次,中央财政带头过紧日子,压一般、保重点,让基层吃下了“定心丸”。在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中央本级财政支出安排连续两年负增长,进一步大幅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基本公共服务、创新发展、乡村振兴、污染防治、生态建设、基本民生保障等投入持续加大。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7.8%,增幅明显高于去年。中央本级基础研究支出增长10.6%,支持科技创新基地、科研人才建设。大气污染防治资金增长10%,重点支持北方冬季清洁取暖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增加100亿元,重点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重、乡村振兴底子差的地区倾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增加20亿元,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增长4.3%,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等。同时,建立民生支出清单管理制度,更加注重民生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些安排为支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等提供了更加及时有力的财力保障。
最后,抓改革、强绩效、建机制、防风险,为实现高效能治理提供保障。报告全面贯彻落实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建立实施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加快建立现代财税体制,彰显了新时期财政治理更加注重向内挖潜、提升政策效能和资金效益的导向。特别是建立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并扩大范围,将2.8万亿元中央财政资金纳入直达机制,规模明显大于去年的2万亿元,使这项重要的财政制度创新得以拓展和深化。同时,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防风险的力度再加大,体现了强烈的风险意识和坚决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政治担当,也有利于充分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
丁云祥表示,今年陕西财政部门将认真落实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的积极财政政策,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上彰显新担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展现新作为;深化财税管理和财税体制改革,在实现高效能治理上取得新突破;强化忧患意识,在防范化解财政领域重大风险上谋划新举措,为“十四五”开好局、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提供有力保障。(记者 苏望月)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