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2020年财政预算报告解读>媒体报道

两会特别报道:代表委员解码预算报告(三)

2020年5月26日 来源:中国财经报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财政厅厅长石建辉:

站位更高 方向更明 措施更实

  

  “今年预算报告站位更高、方向更明、措施更实。”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财政厅厅长石建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预算报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内容上与政府工作报告高度衔接,在预算安排上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是一份含金量非常高的报告。

  石建辉认为,今年的预算报告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站位更高。紧紧遵循党中央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研判,站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高度,谋划资金政策支持和全年工作重点,把党中央“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指示精神贯彻到预算安排上。二是方向更明。报告将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贯穿始终,提出推进加大减税降费力度、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等5项重点政策,以及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支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等10大重点工作,以更大的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为做好今年财政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三是措施更实。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平稳运行造成的巨大冲击,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推出的政策措施力度空前。如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提高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等,招招都是真金白银的大手笔,为稳定各级政府、各类市场主体、各地群众对经济社会平稳向好发展的良好预期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在大力减税降费和压减一般性支出的基础上,加大债务资金安排力度,这充分体现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的政策精髓。”石建辉认为,扩大赤字规模、发行抗疫特别国债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举措,将增加2万亿元可用财力,全部通过特殊转移支付机制直达基层,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这项创新举措既体现了党中央对基层运转、基本民生的高度重视,也是运用“看得见的手”的一次生动实践,预计将快速、直接、有力地对冲疫情影响。同时,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较去年增加1.6万亿元,将有效弥补市场投资不足,防范经济失速风险。今年一季度,湖南发行441.5亿元专项债,有力地支撑了全省重大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4.9%。“下一步,我们将管好用好债券资金,做到尽早地安排、尽早地发行、尽早地使用、尽早地发挥效益。”

  受经济下行、落实减税减费和疫情冲击等因素影响,今年财政收支形势将更为严峻,民生如何得到有效保障成为大家关注重点。石建辉认为,今年预算报告将“提质增效”和“结构调整”贯穿始终,支出上更多地体现了“节用裕民”导向,确保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这个紧日子不仅要能过,更要会过。”石建辉强调道,政府过紧日子是长期的方针政策,要把紧日子过得游刃有余,不仅考验善治智慧,更体现担当。湖南将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做好“六稳”工作和落实“六保”任务,科学配置债券资源,加快工作进度和资金拨付,把积极的财政政策落到实处,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坚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市县的转移支付力度,加强基层财政管理,强化公共财政属性,把每一笔钱都用到刀刃上,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预算报告从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三个方面对保市场主体作出安排,给石建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石建辉说,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经济基本盘,财政把更多资源让渡给市场,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培育内生动力。今年以来,湖南省财政打出了减税降费、财政奖补、财金联动等一系列“组合拳”,来帮助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共克时艰。“2020年,湖南预计为各类市场主体新增减税降费超过550亿元。这对全省财政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但不管对财政收入产生多大影响,我们都会坚决地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石建辉表示,下一步,湖南省财政部门将继续落实减税降费,同时强化各项支持政策的跟踪评估,狠抓政策落地,打通政策实施的各个环节,防止政策出台和实施过程中出现“贪多嚼不烂”的现象,确保市场主体能够更好地享受政策优惠和更公平的营商环境。(本报记者 柳青)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厅长张磊:

讲政治 有担当 求实效

 

  谈到今年的预算报告,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厅长张磊认为,今年的预算报告与政府工作报告紧密衔接、相互呼应,既充分体现思想性、指导性,又突出针对性和操作性,是一个站位高、靶向准、举措实的好报告,这突出体现在三个关键词上。

  第一个关键词是“讲政治”。无论是去年的预算执行,还是今年的预算安排,都凸显了不仅“有财有政”,而且更加突出“政”,自觉体现了“财”服务于“政”。比如,去年在财政收入增速下降、收支矛盾异常突出的情况下,中央财政不是只算眼前账,而是坚持算好政治账、全局账、长远账,坚决落实更大规模减税降费这一党中央重大部署,全年减税降费2.36万亿元,超过原定的近2万亿元规模,将阶段性政策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放水养鱼,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再比如,各级财政持续加大疫情防控经费投入力度,防控经费投入达到1499亿元。同时,中央财政积极研究实施阶段性“免、减、缓”等税费优惠政策,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这些内容虽然散落在预算报告中,但都集中反映了“以政统财、政令财行”,是将“两个维护”贯彻到财政工作全过程各方面的具体体现。

  第二个关键词是“有担当”。实践证明,中央财政在同时处理减税、增支和控制赤字这个“三角难题”上彰显出大国财政的治理能力和水平。从预算执行看,去年实施的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带来的减负规模空前,达到2.36万亿元,超过2003年全年财政收入,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是在2017年和2018年连续大规模减税降费基础上叠加实施的。从预算安排看,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上述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这能够有效对冲经济下行压力。支出有保有压、有增有减,在不平衡中努力寻求平衡,做到了既保证重点支出需求,又为减税和控制赤字创造了条件,较好地处理了三者之间的关系,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驾驭全局的高超能力,也体现了中央财政对财政运行规律的准确把握。

  第三个关键词是“求实效”。今后,财政收入低速增长将成为常态,对财政增支的支撑能力下降,收支紧平衡也将成为常态。在增量有限的情况下,应该更多在存量上做文章,也就是提升使用效益。今年积极财政政策取向从之前的“加力提效”转为“大力提质增效”,虽是只字之差,但内涵却有很大的变化。这也正是考虑到在“加力”空间有限的前提下,更加强调积极财政政策的“提质”要求和“增效”导向,通过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预算报告字里行间中都能反映出这一点。比如,中央财政带头优化结构,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去年安排对地方转移支付超过7.4万亿元,力度为近几年最大,并重点向中西部和困难地区倾斜。再比如,切实保障国防、教育、三大攻坚战、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重点支出,确保一般性转移支付要明显高于中央本级支出增幅,均衡性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老少边穷地区转移支付有较高增幅,这对于缓解地方财政困难,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特别是保基本民生、保基层运转都将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谈及如何贯彻落实好今年预算报告的要求,张磊表示,内蒙古财政将坚定不移地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重要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好今年的预算报告要求,更加积极有为地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积极助力高质量发展,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关键处,确保花出效益。(本报记者 张修权)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合肥市市长凌云:

政府“紧日子”换百姓“好日子”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预算报告从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和扩大专项债发行规模、增加对下转移支付等多方面提出得力措施,对财政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体现了财政作为国家治理基础和重要支柱的关键性作用,对于提振信心、拉动投资、刺激消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合肥市市长凌云说。

  凌云表示,今年的预算报告收支安排科学合理、切合实际,收入预期考虑了疫情影响,支出安排对标“六稳”“六保”要求,以更大的政策力度,切实发挥财政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

  “我们将更加积极有为,全面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稳住经济基本盘、兜牢民生底线,以政府的‘紧日子’换来百姓的‘好日子’。”凌云表示,作为地方政府,要坚决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算好“大局账”、算清“长远账”,更大力度减税降费稳住市场主体。2019年,合肥全年新增减税降费254亿元,民营企业占减税总量近七成。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合肥市在全面落实国家、省减税降费政策的基础上,增加市级财政资金补助,提高高质量发展政策兑现频次,1—4月,减税降费近70亿元。同时,建立10亿元市级纾困基金,扩大中小微企业政策覆盖面,引导“纾疫贷”等金融产品帮扶受困中小微企业2000余户。

  “目前,合肥市已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用政府的‘舍’换产业的‘得’。”凌云说,2020年,合肥市统筹170项政策、120多亿元资金,推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促进企业复工达产增效。4月份,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0.2%。

  预算报告提出,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凌云说,对合肥而言,这是难得的机遇,既要积极争取更多的政府专项债券,扩大有效投资,也要进一步突出精准申报,实施短板“靶向”申报,谋划储备更多战略性项目、牵引性工程;突出高效使用,坚持资金拨付和项目调度双管齐下,实行任务、目标、问题、措施“四清单”跟踪管理,确保资金用得好;突出风险管控,确保隐性债务只减不增,守住不发生政府债务风险底线。

  对于预算报告提出的基本民生的底线要坚决兜牢,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凌云深表赞同。她介绍说,2019年,全市投入民生支出960多亿元,占一般公共财政支出的85%以上,持续实施31项民生工程,解决了一大批老百姓关心关注的急事难事。今年以来,针对疫情对老百姓生活带来的影响,合肥进一步加大民生支出,全力保障居民生活平稳有序。1—4月,民生支出310多亿元,占同期财政支出比重进一步提高至87%。

  凌云告诉记者,2019年,合肥市本级“三公”经费同口径下降5%、会议费下降25%、培训费下降31%。2020年,面对更大的财政收支压力,合肥市将强化行政成本控制作为首要任务,严格按配置标准编制资产预算,对部门所有项目进行公开评审,有效压减不必要支出,将腾挪出的资金全部用于民生,重点做好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本报记者 李忠峰)

  全国人大代表、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

积极财政政策提振企业家信心

  

  “今年财政政策将以更大的力度对冲疫情影响,真正起到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财政政策支持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主线也十分明晰。细读预算报告,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提振信心’。”5月24日,全国人大代表、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市场主体面对生存考验,产业链、供应链不稳,市场运行不畅,疫情防控和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因素仍然存在的当下,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今年,我国将继续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预计全年为市场主体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对此,张近东表示,这对企业是重大利好,可以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提高盈利能力,激发企业创新、大众创业活力,提升市场主体的获得感,进而助力内需的稳定与扩张。他说:“减税降费是积极财政政策最重要的体现,财政把更多资源让渡给市场主体。我相信,制度性、持续性的减税降费多年实施下来,叠加累积效应会很大。”

  在张近东看来,内需正逐渐成为经济稳健增长的压舱石。因此,对于预算报告中强调的支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以及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他给予了高度认可。“围绕扩大内需,国家已从消费、投资、城镇化、区域发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部署,这极大地激发了企业家们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企业本身也要从创新供给激活需求、降本增效放大需求两个方面寻求突破。”张近东认为,企业家在非常时期要有非常之举,要敢于创新求变寻求新机遇。对苏宁来说,就是要结合自身特色和市场趋势,通过一系列的业态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最大化地激发用户需求。要采取多种手段打通上游厂商和下游用户中间的壁垒。

  对于预算报告提出要大幅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有效支持补短板、惠民生、促消费、扩内需,张近东表示:“作为企业,我们也要在力所能及范围内,积极发挥民间投资的力量。”他介绍说,苏宁目前正紧抓“新基建”进行数字化布局,包括大数据、物联网、云技术等科技技术,以及苏宁睿城项目等科技生态平台,不仅推动自身的数字化转型,也将向合作伙伴和同行输出资源和能力,推动行业和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本报记者 柳青)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临武舜华鸭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胡建文:

用“真金白银”保基本民生

  

  “我认为今年的预算报告是很实在的。”谈起对预算报告的总体感受,全国人大代表、湖南临武舜华鸭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胡建文直截了当地说,今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将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对于一般性的支出坚决压减,对于惠民助企的支出则只增不减。“这‘一减一增’传递出来的是一个国家的民本情怀。”

  胡建文表示,预算报告最大的亮点就是国家在财政运行压力大增的情况下,仍然拿出大量“真金白银”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2020年,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重点领域支出要切实保障;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安排就业补助资金539亿元;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继续执行2019年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等制度……“这一系列强力举措都透露出了政府保民生、保市场主体、促发展的决心。”他说。

  作为来自企业的全国人大代表,胡建文非常关注国家对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他动情地说,今年是企业发展艰难的一年,为了稳企业、保就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3条硬核政策:一是加大减税降费的力度,二是推动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三是强化对企业的金融支持。其中,前两条在预算报告中都有着详细的表述,可以说政府对企业的扶持力度是相当大的,这无疑极大激发了企业家们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去年的预算报告提出,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实际全年实现减税降费2.36万亿元。而今年将进行更大规模减税降费,预计全年新增减负将超过2.5万亿元。胡建文认为,如此大的减税降费力度,从短期来看,会对各级财政带来压力,但长远来看,则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稳定企业发展,助力经济转型升级。

  胡建文表示,我们坚信,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一系列着力稳企业、保就业的措施,预算报告提出的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等举措,将有效破解当前很多企业发展面临的难点、痛点,护航企业渡过难关。(本报记者 刘明中)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