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2013年各省(区、市)财政预算报告汇编

关于陕西省201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发布日期:2013年02月16日

  一、201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财政主要工作 

  201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中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各项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的有关决议,全省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在此基础上,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一)2012年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根据12月份财政收支报表统计,2012年,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2800.1亿元,占年度预算的104.15%,比上年增加220.8亿元,剔除“两权”价款等一次性收入不可比因素后,同口径增长18.59%(下同)。其中:上划中央“四税”收入完成1199.41亿元,占预算的95.02%,增加120.3亿元,增长11.1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600.69亿元,占预算的112.23%,增加100.5亿元,同口径增长24.86%。 

  全省地方财政收入主要项目完成情况是:各项税收1131.56亿元,增长21.17%,其中:增值税189.45亿元,增长7.62%;营业税392.9亿元,增长18.03%;企业所得税160.93亿元,增长29.65%;个人所得税42.05亿元,下降5.33%,主要是中央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相应减少了收入;城市维护建设税82.47亿元,增长27.38%;耕地占用税44.25亿元,增长52.61%;契税42.43亿元,增长45.47%。非税收入469.12亿元,下降17.17%,其中:专项收入174.78亿元,下降52.14%,主要是上年“两权”价款增加较多,抬高了基数;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87.21亿元,增长25.3%;罚没收入29.07亿元,增长16.31%;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93.8亿元,增长193.58%,主要是矿权处置收入和利息收入增加较多。 

  2012年,年初代编的全省财政支出预算为2607.87亿元,在预算执行中,中央财政增加补助、代地方发行政府债券等,支出预算增加了983.52亿元,全年财政支出调整预算为3591.39亿元。 

  2012年,全省财政支出3326.91亿元,比上年增加396.1亿元,增长13.52%,完成调整预算的92.64%。主要支出项目完成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414.72亿元,增长21.5%;国防与公共安全153.64亿元,增长16.91%;教育693.33亿元,增长30.95%;科学技术34.41亿元,增长18.62%;文化体育与传媒91.76亿元,增长49.77%;社会保障和就业424.45亿元,增长16.15%;医疗卫生219.26亿元,增长10.96%;节能环保91.72亿元,下降4.59%,主要是中央污染减排专款有所减少;城乡社区事务186.49亿元,增长26.75%;农林水事务377.53亿元,增长13.11%;交通运输247.22亿元,下降21.12%,主要是上年中央提前拨付了部分2012年车辆购置税补助,抬高了基数;住房保障152.94亿元,增长1.77%。 

  2012年,省级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27.19亿元,占预算的123.28%,减少119.35亿元,主要是上年“两权”价款增加较多,抬高了基数,剔除此因素,同口径增长31.05%。省级地方财政收入主要项目完成情况是:各项税收356.76亿元,增长16.94%,其中:增值税60.5亿元,增长6.02%;营业税157.81亿元,增长17.74%;企业所得税80.11亿元,增长29.07%;个人所得税20.89亿元,下降6%。非税收入170.43亿元,下降50.09%,其中:专项收入87.14亿元,下降72.52%;行政事业性收费14.93亿元,增长5.43%;罚没收入1.14亿元,下降60.79%,主要是工商和质监部门下划后相应的罚没收入划归市县。 

  省级地方财政收入比年初预算超收99.54亿元,主要是矿权处置收入、“两权”价款、广告收入、利息收入等一次性超收,按照中央关于超收收入安排使用的有关规定,除专收专支和按体制对市县返还外,其余超收82亿元将全部转入省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2012年,经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省级财政支出预算为799.32亿元,在预算执行中,中央财政增加补助、代地方发行政府债券等,支出预算增加了81.56亿元,全年财政支出调整预算为880.88亿元。其中,为贯彻中央预调微调的决策部署,按照省政府的决定,省财政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6.1亿元,全部用于扩内需、稳增长。 

  2012年,省级财政支出800.59亿元,比上年减少72.43亿元,下降8.3%,完成调整预算的90.89%。支出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按照财政部关于支出向市县倾斜的要求,将原来在省级列支的一些专款改列市县支出,相应减少了省级支出,剔除这些不可比因素后,省级支出同口径增长16.3%(下同)。主要支出项目完成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47.46亿元,同口径增长10.6%;国防与公共安全34.8亿元,增长18.51%;教育112.53亿元,同口径增长25.4%;科学技术15.09亿元,增长15.57%;文化体育与传媒37.18亿元,增长113.56%,主要是省级安排的文化、广电专款增加较多;社会保障和就业179.7亿元,增长11.36%;医疗卫生22.86亿元,同口径增长6.6%;节能环保20.14亿元,同口径增长14.8%;农林水事务40.54亿元,同口径增长17%;交通运输170.68亿元,同口径增长7.9%;住房保障17.58亿元,同口径增长6%。  

  (二)2012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2年,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758.81亿元,完成预算的140.65%,增长31.04%。主要收入项目完成情况是:地方教育附加收入28.64亿元,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入27.39亿元,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收入25.41亿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39.04亿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375.63亿元,彩票公益金收入10.4亿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38.59亿元,车辆通行费收入157.82亿元。全省政府性基金支出753.54亿元,增长45.7%。主要支出项目完成情况是:教育18.27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7.4亿元,城乡社区事务501.78亿元,农林水事务24.24亿元,交通运输164.52亿元。 

  2012年,省级政府性基金收入253.82亿元,完成预算的94.44%,增长0.37%。其中:农网还贷资金收入8.1亿元,地方教育附加收入14.17亿元,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入27.34亿元,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收入25.21亿元,彩票公益金收入10.4亿元,车辆通行费收入156.81亿元。省级政府性基金支出218.26亿元,增长19.47%。其中:教育10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1.05亿元,城乡社区事务18.76亿元,农林水事务4.78亿元,交通运输164.43亿元,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9.11亿元。 

  (三)2012年省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12年,省级国有资本经营收入12.84亿元,完成预算的100%。省级国有资本经营支出12.84亿元,主要支出项目完成情况是: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7.9亿元,商业服务业等事务0.8亿元,其他支出3.04亿元,补助市县支出1.1亿元。 

  现在全省财政收支正在核实清理,中央补助结算对账尚在进行,最终数据与12月份月报数相比会有一些变化,待决算汇审编出后,再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 

  (四)2012年财政主要工作及特点 

  1.奋力克难攻艰,财政收入任务超额完成。针对收入增长趋缓的形势,各级财政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全力做好收入组织工作。年初,及时将收入任务分解到国税、地税和市区财政部门,完善市区收入奖励办法,夯实收入任务。执行中,先后多次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和财税联席会,协调解决收入征管中存在的问题。下半年,实行包市抓收入责任制,组织工作组,分市区检查预算执行情况,督促收入进度。通过各级财税部门的不懈努力,2012年全省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同口径分别增长18.59%和24.86%,财政收入任务超额完成。 

  2.狠抓支出进度,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坚持把加快支出进度作为贯穿全年财政工作的重点来抓。加大对省级部门支出进度通报力度,督促部门提前申报专项资金项目计划,省级专项资金预算在9月底前基本下达,比往年提前2个多月。对重大、紧急支出,实行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做到快安排、快审批、快拨付,努力提高支出的均衡性。加强资金调度,对资金周转困难的市县,区别情况超调度资金,缓解了资金压力。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12年全省财政支出完成调整预算的92.64%,位居全国前列,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 

  3.实施“两轮”驱动,保增长措施及时有力。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各级财政部门加大资金、政策支持力度,促进了全省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全省财政支持经济建设资金达到745亿元,其中省财政一次性整合筹措资金11.28亿元,安排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启动资金,落实各项贴息补助政策,为稳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全面落实中省出台的调结构、转方式、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等结构性税收减免政策,全年减免税235亿元。取消了4项省级涉企收费项目,免征200家非生产性外贸企业水利建设基金和小微企业25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企业负担6000多万元。制定支持大西安、渭南“陕西东大门”建设以及韩城计划单列市发展等财税政策,初步形成了覆盖全省的支持区域协调发展财税政策体系。 

  4.坚持民生优先,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坚持新增财力80%用于民生,全年财政民生投入达到2662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80.02%。教育方面,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系和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政策体系,实现了贫困生资助和各级学校公用经费两个全覆盖,截至2012年共支持和引导高校化解债务102亿元,基本消除了省属高校债务。医疗卫生方面,基本实现了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等“全民医保”,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城乡居民近3600万人。药品“三统一”制度向两头延伸,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在全省107个县区全面推行。社保方面,全省所有县区全部纳入国家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连续8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人均每月达到1888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提高了城乡低保、五保和优抚对象的生活补助标准,率先实行了“失独”家庭扶助政策。就业方面,投入4.65亿元,用于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引导金融机构发放小额贷款107.13亿元,直接扶持就业10.79万人。保障性住房和移民搬迁方面,全省提前6个月实现了国家要求的年底前保障性住房开工率100%的任务,开工率居全国前列,受到国务院表扬。省财政筹集整合资金34.78亿元,支持陕南8万户、陕北1.7万户移民搬迁。同时,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兑付各类惠农补贴资金62.4亿元。 

  5.推进财力下移,基层财政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加大对市县的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力度,下达补助资金259.22亿元,较上年增加50亿元,增长23.9%。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下达补助资金30亿元,加大对财政困难县的补助力度。完善省对县区财政激励约束考核办法,安排奖补资金10.24亿元,激励县区科学发展。按财政供养人员计算的全省县级人均财力从2011年的6.2万元提高到7万元以上,市县财政保工资、保运转、惠民生、促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6.深化各项改革,财政管理水平稳步提高。编制了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编了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政府预算体系进一步完善。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不断提高。加大专项资金整合力度,捆绑使用各类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实施政府采购信用担保,选择了3家信用担保机构、14家合作银行,为参与政府采购的中小企业提供履约和融资担保,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降低了投标成本。稳步推进预决算公开,省级43个部门公开了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支出,10个部门公开了2011年部门决算。加大对重点项目、重点资金的检查力度,进一步提高了财政资金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规范性。 

  2012年是本届政府的最后一年。回顾过去的五年,我省财政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很大进展。这五年,是财政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是财政支持经济发展卓有成效的五年,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是基层财政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的五年,是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五年。全省财政总收入2012年达到2800亿元,是2007年893亿元的3.1倍,年均增长26%;全省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600亿元,是2007年475亿元的3.4倍,年均增长27%;全省财政支出达到3327亿元,是2007年1054亿元的3.2倍,年均增长26%;县级财政供养人员人均财力从3.07万元提高到7万元以上。五年全省财政支持经济建设累计投入2660亿元,是上一个五年的5.1倍;财政民生累计投入9255亿元,年均增长28.7%,民生支出占全省财政支出比重从71.5%提高到80%。 

  在我省财政事业稳步发展的同时,财政运行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财政收入对能源、资源等行业依赖度过高,收入结构比较单一,收入稳定性有待加强;财政保障的公共服务范围不断扩大,需要保障的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不断增加,特别是民生支出刚性较强,新增财力难以满足各方面需求;财政专项资金设置较多,项目准备不充分,影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充分发挥;部分县区财力水平比较低下,保障能力不强;一些地区和部门财政资金紧张与铺张浪费现象并存,财政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3年财政预算安排 

  (一)2013年财政收支形势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全面推进建设西部强省的关键一年,我省财政经济发展既面临诸多机遇和有利条件,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从外部环境看,世界各国采取的刺激经济政策正在逐步发挥效应,新兴经济体逐渐恢复增长,我国经济不断转向企稳回升的态势,特别是十八大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中央明确了进一步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加大投资、着力创新、推进城镇化等一系列拉动经济增长的大政方针,为我省经济发展和财政增收带来了难得的战略机遇。从我省自身看,近年来,我省经济都保持了13%以上的增长,去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很大的情况下,GDP仍然实现了12.9%的增长,我省区位优势、产业优势、文化优势、科教优势正在显现,经济发展仍处在上升通道。但是,必须看到,世界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经济复苏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和产能过剩以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受东部经济下行的传导影响,我省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遇到一定困难,全省今年经济发展仍有较大的压力。 

  从财政看,今年我省财政收支矛盾将十分突出。收入方面:可以预见的减收因素比较多,收入形势不容乐观。一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国经济将从过去30年10%以上的高速增长放缓到8%左右,财政收入高增长时期已经过去。二是受经济下行影响,我省相当一部分企业经营遇到一定困难,特别是拉动我省经济增长的煤炭、石油、有色等支柱产业的产品价格,没有恢复到原位,今年仍面临不确定性,财政收入增长将会放缓。三是进一步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和我省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的一系列财税优惠政策,同时在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实行营业税改增值税,虽然从长远看有利于我省优化经济结构和提升综合竞争力,但短期内将带来较大的财政减收。四是去年全省财政收入增长主要靠地方小税和非税收入拉动,财政增收潜力越来越小。为提高财政收入质量,今年我们将加大非税收入清理力度,停征收费总额在100万元以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也会带来财政减收。五是近几年“两权”价款等大的一次性收入抬高了基数,也给今年财政增收带来困难。支出方面: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2013年需要财政保障的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较多,落实中省教育、文化、社会保障、公共卫生、保障性住房、陕南陕北移民搬迁、扶贫开发等各项投入政策,支持结构调整、科技资源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干部职工收入等,都需要大量财力支持,财政支出压力进一步加大。    

  (二)2013年财政预算安排 

  2013年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大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落实各项税费减免政策,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科学安排收入预算,依法加强收入征管,保持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对农业、教育、文化、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扶贫与移民搬迁等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我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1.全省公共财政预算安排按照上述指导思想,根据2013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财政收支形势,2013年全省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在剔除上年矿权处置收入、“两权”价款等一次性收入不可比因素后,均按增长16%安排,全省财政总收入预算为309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预算为1706亿元。 

  全省地方财政收入项目安排是:税收收入1340.41亿元,比上年增长18.46%,其中:增值税208.4亿元,增长10%;营业税469.52亿元,增长19.5%;企业所得税193.12亿元,增长20%;个人所得税51.3亿元,增长22%;资源税76.99亿元,增长25%。非税收入365.59亿元,同口径增长1.95%,其中:专项收入104.92亿元,下降39.97%;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90.7亿元,增长4%;罚没收入29.07亿元,与上年持平;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57.22亿元,下降39%。 

  按照分税制财政体制,2013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1706亿元,加上中央对我省的各项补助1205.58亿元,全省财政收入总计2911.58亿元,减去上解中央支出11.25亿元,全省总财力为2900.33亿元。 

  2013年,全省总财力2900.33亿元,加上从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中调入安排的81.97亿元,全省公共财政支出预算为2982.3亿元,剔除中央提前通知的专款补助不可比因素后,比上年预算增长14.8%(下同)。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是:一般公共服务259.4亿元,增长11.69%;公共安全116.18亿元,增长11.45%;教育607.23亿元,增长15.17%;科学技术31.58亿元,增长21.02%;文化体育与传媒75.27亿元,增长12.29%;社会保障和就业394.42亿元,增长15.02%;医疗卫生181.32亿元,增长10.89%;节能环保93.95亿元,增长54.92%;城乡社区事务162.75亿元,增长28.84%;农林水事务350.91亿元,增长18.17%;交通运输201.27亿元,增长3.14%;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79.92亿元,增长11.28%;住房保障支出109.97亿元,增长22.91%。 

  2.省本级公共财政预算安排 

  2013年,省级地方财政收入计划安排495.54亿元,同口径增长16%。主要收入项目安排是:税收收入430.18亿元,比上年增长20.58%,其中:增值税68.67亿元,增长13.5%;营业税197.27亿元,增长25%;企业所得税96.13亿元,增长 20%;个人所得税25.49亿元,增长22%。非税收入65.36亿元,下降61.65%,其中:专项收入33.11亿元,下降62.01%;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12.54亿元,下降16%;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8.18亿元,下降84.5%。 

  2013年,省级地方财政收入495.54亿元,加上中央对我省的各项补助1205.58亿元,市县体制上解等37.39亿元,省级收入总计1738.51亿元。减去上解中央支出11.24亿元,省对市县各项补助944.93亿元,2013年省级总财力为782.34亿元。同口径比较(即剔除中央提前通知的专款、省级提前通知市县的专款等不可比因素),2013年省级可安排财力比2012年年初预算增加了56.2亿元。 

  为继续贯彻中央积极财政政策,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支持发展方式转变,省级财政从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81.97亿元,通过统筹地方政府债券和政府性基金、调整省级支出结构等筹集44.5亿元,共筹措一次性资金126.5亿元。加上新增财力56.2亿元,2013年省级共新增安排资金182.7亿元,其中用于民生部分146.5亿元,占省级新增安排资金的80.2%。 

  2013年,省级总财力782.34亿元,加上从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中调入安排的81.97亿元,省级公共财政支出预算为864.31亿元,剔除中央提前通知的专款和省级提前通知市县的专款等不可比因素后,比上年预算增长6.79%(下同)。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是:一般公共服务43.9亿元,比上年预算下降15.98%,主要是工商和质监系统下划后其支出相应划转市县支出;公共安全31.73亿元,增长12.43%;教育94.14亿元,增长9%;科学技术11.68亿元,增长6.1%;文化体育与传媒26.91亿元,增长10.35%;社会保障和就业199.1亿元,增长17.44%;医疗卫生35.31亿元,增长9.59%;节能环保45.18亿元,增长26.29%;农林水事务70.02亿元,增长1.49%;交通运输112.81亿元,增长0.03%;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34.79亿元,增长3.59%;住房保障支出22.52亿元,加上继续从地方政府债券中安排的保障性住房支出,同口径增长19.6%。 

  3.全省和省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 

  2013年,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740.69亿元,下降2.39%;支出预算728.23亿元,增长34.99%。省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240.79亿元,下降5.14%;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222.15亿元,下降17.34%。政府性基金收入下降,支出也相应减少,主要原因是全面取消了二级公路收费和暂停征收煤炭价格调节基金等。 

  4.省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 

  根据收取国有资本收益的企业范围及其预计税后利润测算,2013年省级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为14.04亿元,增长9.31%。按照以收定支的原则,2013年省级国有资本经营支出预算为14.04亿元,增长9.31%,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是: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4.2亿元;商业服务业等事务1.02亿元,其他支出7.92亿元,主要用于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国企改革补助等。 

  三、2013年财政重点工作 

  (一)“保收入”,确保全年收入目标任务的完成。落实财政收入任务,夯实征收责任。加强财政与征收部门的沟通协调,对收入完成情况进行滚动预计,增强收入征管的预见性和前瞻性。进一步完善重点税源监控机制,跟踪了解重点企业生产经营、重点产品产量及价格变动情况,促进主体税收稳定增长。坚持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逐步降低非税收入比重,提高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可持续增长。 

  (二)“保增长”,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是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保增长的各项措施。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保增长的投入力度,2013年省财政新增支出36.27亿元,用于支持经济发展。加大对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现代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等方面的投资力度,支持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和扩大出口,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促进我省经济稳定增长。二是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政策,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减轻企业负担。落实取消和停征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特别是对收费总额在100万元以下的收费项目,坚决停止征收,切实做到该减的减、该免的免、该返的返、该抵扣的抵扣,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财税环境。三是实施好“一市一策”区域发展财税政策。在落实好近年来省上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支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财税政策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省市共建大西安、西咸新区、宝鸡副中心城市、渭南“陕西东大门”、铜川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延安城乡统筹、榆林能源化工基地、陕南循环经济、杨凌农业高新示范区等“一市一策”的财税政策体系。今年省财政安排支出19亿元,支持区域协调发展。 

  (三)“保民生”,确保各项民生支出足额到位。一是确保“两个80%”。2013年,各级财政要继续加大对民生的投入力度,确保新增财力80%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80%以上。二是坚持“扩面提标”。加大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新农合等社会保险的财政补助投入,加快实现从制度覆盖向人群全覆盖。增加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会救助、保障性住房、移民搬迁等民生投入,不断提高财政保障标准。支持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三是创新体制机制。针对民生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一步创新制度的顶层设计,搞好政策衔接,加快民生工作由“保基本”、“广覆盖”向“重统筹、建机制、可持续”转变。 

  (四)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继续支持粮、果、畜、菜等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加大对红枣、核桃等区域特色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快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政策,增加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和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品种。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增加贫困人口的综合收入。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文明建设。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城镇化建设的部署,大力支持31个重点示范镇、30个文化旅游古镇、1000个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促进有条件农民进城落户,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 

  (五)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提高基层财政保障能力。继续坚持财力向下倾斜,提高县级财力保障水平。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补助规模,健全以均衡性转移支付为主体,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制度为辅助的转移支付体系。推进税制改革,做好在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实行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的各项工作。建立促进西咸新区加快发展的财政体制,认真落实建设大西安的财税政策。全面落实31个重点镇财政体制,建立乡镇政权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健全社区公共服务补助制度。 

  (六)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和改革,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一是大力推进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改革。提前一年编制专项资金支出预算,全面实施“项目库”管理,所有专项资金细化到具体实施项目。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整合力度,在专项资金所有权不变的基础上,该取消的取消,该合并的合并,该增加的增加,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资金的落实。二是全面推进预算公开。除个别特殊部门外,省级部门全部公开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各市区要进一步扩大部门预决算公开范围,推进“三公”经费公开。继续做好基层财政民生项目公开工作。按照中央八项规定,坚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取消一般性考察出国出境,车辆更新一律使用国产车辆,规范公务接待,精简会议和文件。三是建立账户定期清理制度。建立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卡和社会保障账户季度清理制度,防止“吃空饷”。年内基本实现公务卡全省覆盖,不断规范公务消费。四是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加快建立和完善政府债务管理的制度体系,规范政府债务的举借、使用和偿还,切实防范债务风险。五是积极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在全省开展预算管理绩效综合评价试点,各部门要选择一些重大项目开展绩效评价,将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切实提高专项资金管理水平。 

  2013年,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人大的监督指导下,紧紧围绕全省工作大局,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扎实工作,努力为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