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2011年财政预算报告解读>部分省市预算报告汇编

关于江西省2010年省级总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省级总预算草案的报告

发布日期:2011年03月09日

——2011214日在江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省财政厅厅长 胡 强

  

各位代表:

  我受省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10年省级总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省级总预算草案,请予审议;2011年省级预算草案,请予审查批准。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0年省级总预算和省级预算执行情况

  过去的一年,全省财政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龙头,克服特大洪涝灾害等困难影响,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作用,财政收入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各项事业发展得到更好保障,预算执行情况良好,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财政发展任务。全年财政总收入1226亿元,比2009年增收297.1亿元,增长32%,比“十一五”规划目标850亿元超出376亿元,是2005年的2.9倍;占GDP比重13%,比2009年提高0.9个百分点,比2005年提高2.5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84.3%,比2009年提高0.6个百分点,比2005年提高3.6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777.8亿元,增长33.8%,总量列全国第21位,前移2位。财政支出1911亿元,比2009年增加348.7亿元,增长22.3%。“十一五”时期,全省财政总收入累计4155.7亿元,年均增加160亿元,增长23.5%,比“十五”时期平均增幅提高3.6个百分点;在收入增加并争取中央财政大力支持的基础上,“十一五”时期全省财政支出累计6285亿元,年均增加269.4亿元,增长27.6%,比“十五”时期平均增幅提高7.3个百分点,为历史最高水平。“十一五”时期全省财政发展改革成效汇集于2010年财政工作新进展上,主要凸显五个特点:

  ——财政收入跨越新台阶。全省财政总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实现月均超百亿元,增幅创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最高。设区市总量壮大,除南昌、赣州外,九江、上饶、宜春等3个设区市财政总收入也迈上百亿元台阶。县区发展加快,县级财政总收入896.5亿元,占全省的73.1%,比2009年提高2.7个百分点;增长37.2%,超出全省平均水平5.2个百分点。所有县(市、区)财政总收入均超2亿元,其中,超5亿元的69个,比2009年增加22个;超10亿元的22个,比2009年增加8个;丰城市、贵溪市、青山湖区超20亿元,南昌县跨越30亿元。

  ——财政调控取得新成效。综合运用政策工具手段,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强化财政激励机制省财政将资源税等“五个共享税”入省库40%部分调整为就地缴入市县金库,完善省对市县、设区市本级、开发区奖励办法,对县市区财政收入翻番、上台阶给予奖励。健全创业服务体系,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予以贴息、补助,推进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实施引进人才奖励政策,鼓励引进和发展重大产业化项目,开展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试点,农业保险补贴涵盖能繁母猪、奶牛、水稻等9个险种。增加扩大内需投入,安排地方政府债券资金65亿元加大廉租房、棚户区改造、水利、铁路等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投入,全年向种粮农户兑付粮食直补6.1亿元、农资综合直补24.4亿元、水稻良种补贴6.6亿元、农机购置补贴5.2亿元,共兑付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补贴资金18.2亿元。增强资产运作效应,以省资产集团公司为平台,融资130亿元支持全省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30亿元完善全省污水处理管网二期建设,为全省企业提供流动资金担保贷款60亿元。

  ——支出保障提升新效能。全省财政支出实现三年翻番,连续三年增支超300亿元,连续六年增幅超20%各级财政部门积极统筹资金,在“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基础上,突出重点,协调各方。其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林水事务支出分别为293.8亿元、232亿元、227.7亿元,比2009年分别增加41.9亿元、32亿元、24.3亿元;住房保障支出67.5亿元,比2009年增加36.8亿元,增长119.8%财政惠农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机制不断完善,全年直接向农民共发放125.7亿元,发放率达99.6%预算支出进度加快,实现12月份财政支出占全年支出比重下降9.9个百分点,支出均衡性和时效性得到增强;根据财政部的要求,做好2011年对市县转移支付资金提前通知工作,预算编报完整性进一步提高。

  ——民生改善实现新进展。省财政在连续三年实施公共财政政策的基础上,更为突出解决民生问题,将财力进一步向困难群众、农村、基层、公共社会事业倾斜,新增安排72亿元,共投入245亿元,围绕十个方面实施56项公共财政政策,让全省人民群众进一步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全省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医疗卫生、农林水等民生方面的资金突破1000亿元,达1064亿元,占总支出的55.7%,基本公共服务进入全方位、多层次覆盖阶段。其中,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药物制度、城市低保、城市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农业政策性保险等政策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户、60年代精简退职老弱残职工、城镇大集体困难企业和手工业联社大集体未参保退休职工、国有农林水等困难企事业单位未参保退休职工等困难群众生活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同时,积极筹措资金应对自然灾害,及时救助受灾地区生产生活和灾后重建。

  ——财政改革迈出新步伐。全省所有80个行政建制的县(市)实行财政“省直管县”管理方式,所有乡镇实行“乡财县代管”,有条件的地方推行了“村账乡代理”试点;部门预算改革深入推进,预算编制进一步完善,政府预算体系逐步建立;省级公务卡改革扩大到二级预算单位;县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深化,财税库银税收收入电子缴库横向联网稳步铺开;所有县(市、区)推行执收执罚部门收支完全脱钩管理,进一步优化了政务环境;省、市、县完成票据电子化管理改革;政府采购规模130亿元,节支额14.3亿元。同时,加大财政监管力度,《江西省财政监督条例》全面实施,推进“小金库”专项治理,组织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积极开展大额专项资金绩效考评,财政投入的实效性、安全性得到提高。

  2010年全省财政收支预算的具体执行情况:

  (一)省级总预算执行情况

  1.一般预算执行情况

  全省地方财政收入777.8亿元,比2009年决算数(下同)增长33.8%,主要收入项目预算执行情况是:

  税收收入585.1亿元,增长36.1%,其中:增值税84.8亿元,增长27%;营业税204.4亿元,增长33.1%;企业所得税63.7亿元,增长37.7%;个人所得税20.3亿元,增长23.6%;省与市县五个共享税69.7亿元,增长33.6%;契税和耕地占用税106.2亿元,增长58%,主要是房地产市场活跃和项目投资增长带动,同时2010121日起两税划转到地税部门征收,各地清缴历年尾欠收入较多;其他税收收入36亿元,增长30.3%。非税收入192.7亿元,增长27.4%,其中:专项收入35.2亿元,增长60.1%,主要是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及价款收入增收,以及主体税种增长较快,带动附征的教育费附加收入增收;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70.8亿元,增长25.6%;罚没收入30.4亿元,增长2.3%;国有资本经营收入24.1亿元,增长43.4%,主要是省级一次性入库南钢、江铜产权转让收入10.4亿元;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20.2亿元,增长53.6%,主要是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及财政存款利息收入增加较多;其他收入12亿元,下降9.3%,主要是2009年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一次性补缴“六费”收入及审计部门查处的违规收入较多。

  全省财政支出1911亿元,增长22.3%,主要支出项目预算执行情况是:

  一般公共服务221亿元,增长22.3%;国防4.1亿元,增长25.1%;公共安全105亿元,增长21.8%;教育293.8亿元,增长16.6%,考虑2009年一次性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投入较多因素,同口径增长27.9%;科学技术18亿元,增长34.4%;农林水事务227.7亿元,增长11.9%,考虑2009年落实中央扩大内需政策投入较多因素,同口径增长23.7%,以上科技、教育、支农等三项支出增长均超过全省财政经常性收入15.1%的增幅,达到法定要求;文化体育与传媒28.1亿元,增长22.3%;社会保障和就业232亿元,增长16%;医疗卫生149.4亿元,增长23.9%;节能环保48.7亿元,增长13%;城乡社区事务101.8亿元,增长36.1%;交通运输107.3亿元,下降5%,主要是2009年落实中央扩大内需政策支出较多;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117.2亿元,增长47.1%;商业服务业等事务35.4亿元,增长83.6%,主要是家电、汽摩下乡补贴资金增加;金融监管等事务1.1亿元,增长108.3%,主要是安排了奖励经费,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涉农贷款投入;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0.2亿元,下降95.5%,主要是支援小金县灾后恢复重建任务资金已于2009年提前基本到位;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25.3亿元,增长99.5%,主要是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及价款收入增收,支出相应增加;住房保障支出67.5亿元,增长119.8%,主要是加大了廉租住房建设、棚户区、农村危房改造等投入力度;粮油物资管理事务42.8亿元,增长2.3%;储备事务支出2.4亿元,增长153.8%,主要是中央下达我省储备粮(油)库建设资金增加;国债还本付息支出5亿元,增长141.8%,主要是地方政府债券等地方借款付息支出增加;其他支出77.2亿元,增长34.6%

  2.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660.2亿元,增长99.2%。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547.6亿元,增长101.5%,主要是土地成交量放大,以及各地加大历年欠缴收入的追缴;地方教育附加收入3.9亿元,增长80.1%,主要是落实《江西省地方教育附加征收管理办法》,严格收入征收;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入20.6亿元,增长3.7%;育林基金收入3.6亿元,增长6.7%;森林植被恢复费6.2亿元,增长42.3%;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收入3.8亿元,增长1.3%;彩票公益金收入3.8亿元,下降16.5%,主要是2010年四季度部分彩票公益金收入尚未清算;车辆通行费和船舶港务费从2010年起由预算外管理纳入基金预算管理,完成28.2亿元,同比净增。

  2010年全省政府性基金支出634.3亿元,增长101.7%。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522.4亿元,增长109.1%,主要是收入增加,支出相应增长;地方教育附加安排的支出1.8亿元,增长10.3%;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支出14.8亿元,增长34.7%;育林基金支出3亿元,下降17.8%,主要是部分收入结转2011年使用;森林植被恢复费安排的支出4.6亿元,增长56.7%;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支出6.2亿元,增长115.7%,主要是支持灾后农田水利建设支出增加;彩票公益金支出5.2亿元,增长10.2%;车辆通行费和船舶港务费安排的支出23.6亿元。

  (二)省级预算执行情况

  1.一般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省级地方财政收入70.7亿元,下降3.2%,主要年度执行中是将资源税等“五个共享税”入省库40%部分调整为全部就地缴入市县金库,作为市县地方财政收入,剔除此因素,同口径增长35.6%。主要收入项目预算执行情况是:

  税收收入25.1亿元,同口径增长14.4%。其中:增值税6.9亿元,增长15.7%;营业税3亿元,增长5.6%;企业所得税14.8亿元,增长23.6%;个人所得税0.2亿元,下降83.8%,主要是对2008109日后储蓄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收入逐年减少;城市维护建设税0.2亿元,增长9.8%。非税收入45.6亿元,增长51.1%,主要是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及价款收入和南钢、江铜产权转让收入一次性入库较多。

  2010年省级财政支出324.2亿元,增长13.8%,主要支出项目预算执行情况是:

  一般公共服务41.6亿元,增长11.7%;国防2亿元,增长44.1%公共安全23.5亿元,增长28.3%;教育54.5亿元,科学技术6.1亿元,农林水事务22亿元,分别增长41.5%66.4%25.9%均超过省级财政经常性收入11.8%的增幅,达到法定要求;文化体育与传媒7.8亿元,增长43.3%;社会保障和就业17.6亿元,下降35.4%,主要是2009年支持国有工业企业改革投入较多;医疗卫生6.6亿元,下降7.4%,主要是市、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下划,支出相应在地方反映;节能环保5.4亿元,增长86.1%;城乡社区事务1亿元,增长168.1%,主要是安排省城镇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0.7亿元;交通运输50.1亿元,下降9.3%,主要是2010年地方政府债券中安排的地方铁路建设资金较2009年减少14亿元;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21.7亿元,增长14.2%;商业服务业等事务4.9亿元,增长84%;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0.12亿元,增长130.8%;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0.2亿元,下降95.5%,主要是支援小金县灾后恢复重建任务资金已于2009年提前基本到位;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11.3亿元,增长260.4%,主要是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及价款收入增收,支出相应增加;住房保障支出6.3亿元,增长251.1%,主要是发放省直单位住房补贴增加;粮油物资管理事务38.4亿元,增长2.5%;储备事务支出0.4亿元,增长130.5%;国债还本付息支出0.5亿元,2009年仅为156万元,主要是拨付2009年度地方政府债券利息;其他支出2.2亿元,增长23.8%

  2.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省级政府性基金收入61.4亿元,增长108.8%,主要是车辆通行费和船舶港务费从2010年起由预算外财政专户管理纳入基金预算管理,完成28.2亿元,同比净增其中: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入20.6亿元,增长3.7%;森林植被恢复费收入6亿元,增长41.9%;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收入1亿元,下降40.4%,主要是2010年起从车辆通行费中提取的3%用于水利建设部分不再作为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收入缴库;彩票公益金收入2.1亿元,下降3.1%,主要是2010年四季度部分彩票公益金收入尚未清算。

  2010年省级政府性基金支出35.5亿元,增长4.95倍,主要是车辆通行费和船舶港务费等安排的支出23.6亿元,同比净增。其中,森林植被恢复费安排的支出1.9亿元,增长85.3%;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支出3.2亿元,增长497.9%,主要是支持灾后农田水利建设支出增加;彩票公益金支出1.3亿元,增长99%,主要是安排用于省级支出部分比2009年增加较多。

  以上是预算收支执行数,年度决算编成后还会有些变动,届时再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

  2010年预算任务的完成和“十一五”时期财政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是省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省人大依法监督和省政协民主监督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协同奋进的结果。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与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要求相比,我省财政收入总量还较小,财政实力还较弱;今年财政平衡难度仍然较大,收支矛盾十分突出;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相比,还需进一步发挥财政宏观调控作用,还需进一步加强公共财政建设,还需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还需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等等。对此,我们将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力措施积极解决

  二、2011年省级总预算和省级预算草案

  2011年全省财政预算安排和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按照省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和全国财政工作会议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龙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夯实财源基础,做大财政总量,壮大财政综合实力;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公共财政建设;深化财政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提升发展效能;推进财政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坚持依法理财,勤俭节约,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资金绩效,为实现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作出新贡献。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我们编制了2011年省级总预算和省级预算草案。

  (一)2011年省级总预算

  1.一般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2011年全省财政总收入预算安排1500亿元,比2010年执行数增长22.3%,地方财政收入预算安排964.7亿元,比2010年执行数增长24%,考虑将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不含教育收费)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因素,同口径均2010年执行数增长18%。地方财政收入项目的安排情况是:

  税收收入697.3亿元,其中:增值税103.5亿元,营业税252.6亿元,企业所得税75.2亿元,个人所得税24亿元,其他税收收入242亿元;非税收入267.4亿元,其中:行政事业性收费及罚没收入144.4亿元,专项收入49.4亿元,其他非税收入73.6亿元。

  2011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加上预计中央税收返还、中央已定其他各项补助,减去上解中央支出,预算财力为1751.8亿元。2011年省级总预算支出安排1736.8亿元,比2010年汇总预算数1182.4亿元增长46.9%,主要是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及中央提前下达的各项补助增长较多,剔除此因素,同口径增长22.4%。预留不可预见开支经费等15亿元,预算收支平衡。支出项目安排情况是:

  一般公共服务215亿元;公共安全95亿元;教育345亿元;科学技术18亿元;文化体育与传媒28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195亿元;医疗卫生91亿元;节能环保21.5亿元;城乡社区事务72亿元;农林水事务192亿元;交通运输65亿元;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108亿元;商业服务业等事务9.8亿元;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16亿元;住房保障支出20.2亿元;粮油物资管理事务18亿元;其他各项支出227.3亿元。

  2.基金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2011年全省基金预算收入安排593.9亿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470亿元,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入21亿元,育林基金收入3.6亿元,森林植被恢复费6.3亿元,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收入4亿元,彩票公益金收入4亿元,车辆通行费收入33.5亿元,其他各项基金收入51.5亿元。

  2011年全省基金预算支出安排593.6亿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470亿元,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支出21亿元,育林基金支出3.6亿元,森林植被恢复费安排的支出6.3亿元,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支出5亿元,车辆通行费安排的支出32.5亿元,彩票公益金支出4亿元,其他各项基金支出51.2亿元。

  2011年全省基金预算收入和支出相抵,结余0.3亿元,主要是部分收入项目需清算后才能开支。

  需要说明的是:1.以上是省代编预算,待各级人代会审批同级预算逐级报省后,再汇编2011年省级总预算,报省人大常委会备案。2.2011年财政部将继续代地方发行2000亿元国债。目前我省正在申报发债额度和项目,待批准后再调整预算,届时将专门报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

  (二)2011年省级预算

  1.一般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2011年省级地方财政收入预算安排96亿元,比2010年执行数增长35.8%,考虑将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不含教育收费)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因素,同口径增长7%。收入项目的安排情况是:

  税收收入28.4亿元,其中:增值税7.5亿元,营业税3.5亿元,企业所得税17亿元,个人所得税0.2亿元,其他税收收入0.2亿元;非税收入67.6亿元,其中:行政事业性收费及罚没收入29.5亿元,专项收入19.9亿元,其他非税收入18.2亿元。

  省级地方财政收96亿元,加上中央补助收入792.2亿元(含实施公共财政政策的中央财力性补助资金)、市县上解收入40.4亿元,减补助市县支出632.6亿元(含2011年公共财政政策由省补助并在市县列支的资金)、上解中央支出5亿元,2011年省级预算财力291亿元,比2010年预算财力239.5亿元增加51.5亿元,扣除需专项安排支出的非税收入等因素41.5亿元,可统筹安排的预算财力比2010年增加10亿元,主要用于确保农业、教育、科技三项支出法定增长,基建技改投资、省直单位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及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支出,行政事业单位增人及工资进档、增加薪级工资,军队、武警等部队经费,政法经费,省直执收执罚部门经费保障等刚性支出需要。据此,2011年省级支出预算安排291亿元。支出项目安排情况是:

  一般公共服务38.6亿元;公共安全18.8亿元;教育40.3亿元;科学技术6.1亿元;文化体育与传媒14.9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18.1亿元;医疗卫生5.1亿元;节能环保2.1亿元;农林水事务36.7亿元;交通运输38.4亿元;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21亿元;商业服务业等事务1.6亿元;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6.5亿元;住房保障支出0.7亿元;粮油物资管理事务12.9亿元;国债还本付息支出1.4亿元;其他各项支出27.8亿元。

  教育、科学技术支出分别比2010年预算数增长21.7%  10.7%,另外,还有大量的专项经费在公共财政政策中新增安排并在市县列支;农林水事务比2010年预算数负增长3.9%,主要是中央提前下达我省农林水事务专款补助列入省级预算部分减少,以及沙石资源费收入减少,支出也相应减少,考虑这两个因素,同口径增长19.7%这三项支出均高于省级财政经常性收入6%的增幅,达到法定要求。

  2.基金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2011年省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81.3亿元。其中: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入21亿元,森林植被恢复费6.1亿元,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收入1.2亿元,彩票公益金收入2.5亿元,车辆通行费收入33.5亿元,其他各项基金收入17亿元。基金预算收入加上设区市上解收入,减去补助设区市支出等,基金预算总收入为39.4亿元。

  2011年省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39.1亿元。其中:育林基金支出0.4亿元,森林植被恢复费安排的支出0.6亿元,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支出2.2亿元,车辆通行费支出32.5亿元,彩票公益金支出1.8亿元,其他各项基金支出1.6亿元。

  2011年省级基金预算总收入和支出相抵,结余0.3亿元,主要是文化事业建设费待下年度与市县清算后再开支。

  (三)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部门预算收支情况

  按照省人大常委会的要求,今年重点审核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部门预算草案。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1年部门预算收支安排的主要情况是:1.收入预算24166.04万元。其中,财政拨款6510.4万元,事业收入4641.25万元,事业单位经营收入2422.6万元,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4619.56万元,上年结转收入5972.23万元。2.支出预算24166.04万元。按支出项目情况是:基本支出6888.08万元,包括工资福利支出4062.65万元、日常公用支出898.6万元、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1926.83万元,项目支出15531.83万元,事业单位经营支出1746.13万元。按支出功能科目情况是:教育支出11383.72万元,社会保障与就业174.6万元,节能环保支出1293.92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1079.11万元,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99.7万元,住房保障支出134.99万元。

  以上是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本级及所属单位收支预算总体安排情况,其他用于保障性住房、污水处理、廉租房和公租房建设的支出在公共财政政策中已作了考虑。

  三、统筹兼顾,改善民生,加快推进公共财政建设

  根据省委、省政府对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总体部署,省财政在连续四年实施公共财政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统筹财力,今年再增加安排87亿元,实施70项公共财政政策,加上以前年度出台今年继续实施的项目,投入总量达315亿元,推进公共财政建设,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为经济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今年增加安排资金或新出台的十个方面70项政策具体是:

  ——社会保障

  1.提高城市低保保障标准和财政补差水平增加安排1.79亿元。将全省城市低保平均保障标准提高到300元,财政月人均补差水平增加20元,达到200省财政总量达8.53亿元。

  2.提高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和财政补差水平增加安排2.16亿元。将全省农村低保平均保障标准提高到130元,财政月人均补差水平增加15元,达到90元。省财政总量达8.16亿

  3.提高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增加安排8760万元。分散供养标准由每年1320元提高到1560元,集中供养标准由每年1920元提高到2400元。省财政总量达3.59亿

  4.提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精简退职老弱残职工救济补助标准增加安排670万元。将月人均补助标准提高20元,城镇和农村对象的月平均生活补助水平分别达到245元和205元。省财政总量达5120万元。

  5.提高城镇大集体困难企业未参保退休职工养老生活补助标准增加安排6780万元。将月人均养老生活补助标准提高20元,达到265元。省财政总量达2.8亿

  6.提高手工业联社大集体企业未参保退休职工养老生活补助标准增加安排960万元。将月人均养老生活补助标准提高20元,达到265元。省财政总量达1.27亿

  7.解决返城未安置就业知青养老保障问题新增安排1.27亿元。月人均养老生活补助标准达到265元。

  8.提高国有农场、林场、水利困难企事业单位中未参保且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低的退休职工养老生活补助标准增加安排840万元。将财政月人均补差标准提高20元,养老生活补助标准每月达到385元。省财政总量达9500万元。

  9.完善国有关闭破产改制企业老工伤人员工伤保险待遇政策增加安排5650万元。省财政总量达1.1亿元。

  10.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增加安排1.08亿元。全省在24个县(市、区)开展试点的基础上,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扩大试点范围。省财政总量达1.63亿

  11.继续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增加安排1210万元。全省计划招募1500名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省财政总量达2800

  12.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新增安排500万元。

  13.全省七个系统国有企业改革分离办社会职能补助新增安排5000万元。

  ——保障性住房

  14.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专项资金增加安排6.59亿元。省财政总量达12.49亿元。

  15.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专项资金新增安排2亿元。

  16.西部政策延伸县农村危房改造专项资金增加安排2900万元。省财政总量达1.84亿元。

  ——国民教育

  17.提高城乡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增加安排3.88亿元。将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提高200元,小学和初中分别达到500元、700元,省财政增加安排3.28亿元;将贫困寄宿生生活费年均补助标准提高250元,小学生和初中生分别达到750元、1000元,省财政增加安排6000万元。省财政总量达9.6亿元。

  18.加大特殊教育支持力度增加安排4420万元。将特殊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小学、初中分别提高2700元、3700元,达到普通学校的六倍,即:小学3000元、初中4200元,省财政增加安排880万元; 将特殊教育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年均生活补助标准提高450元,小学生和初中生分别达到950元、1200元,省财政增加安排40万元;全省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经费增加安排3500万元。省财政总量达7420万元。

  19.加大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及城镇义务教育“大班改小班”经费投入增加安排3.5亿元。其中: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增加安排5000万元;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增加安排2亿元;城镇义务教育阶段“大班改小班”增加安排1亿元。省财政总量达7亿元。

  20.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新增安排3200万元。其中: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新增安排1200万元;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新增安排2000万元。

  21.提高边远地区教师特殊津贴增加安排5000万元。省财政总量达1.5亿元。

  22.乡村教师周转房建设以奖代补资金新增安排5000万元。

  23.民族乡教育事业发展资金新增安排1000万元。加快民族乡寄宿制学校、中小学校图书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学室建设。

  24.农村学前教育专项资金新增安排5000万元。主要用于农村学前教育设施建设。

  25.提高普通高中助学金标准和扩大资助面增加安排2470万元。普通高中助学金由每年生均800元提高到1500元,资助面由10%扩大到20%,受益学生15.4万人。省财政总量达7400万元。

  26.提高普通本科、高职院校及中职技校生均经费增加安排2.51亿元。按在校生生均300元增加普通本科、高职院校及中职技校经费。省财政总量达9.32亿元。

  27.职业教育建设专项资金增加安排1亿元。其中:高等职业教育建设专项资金新增安排5000万元;职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建设专项资金增加安排5000万元省财政总量达2亿元。

  28.支持国家高职示范校(第二期)项目建设新增安排1.38亿元。国家高职示范校(第二期)项目建设省级配套资金新增安排3300万元;逐步达到普通本科高校生均经费水平,2011年先新增安排1.05亿元。

  29.普通本科院校发展专项资金增加安排1.93亿元。普通本科院校质量建设专项资金增加安排1亿元,支持我省20所普通本科院校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整体水平;中央支持地方高校专项省级配套资金新增安排9300万元。省财政总量达3.13亿元。

  30.提高普通本科和高等职业院校助学金标准增加安排6320万元。将助学金标准从每年生均2000元提高到3000元。省财政总量达1.93亿元。

  ——生境保

  31.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安排3亿元。继续实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突出抓好通道绿化、城市绿化、乡村绿化、成片绿化,着力优化林木结构。

  32.提高生态公益林林农补偿标准增加安排2.55亿元。对纳入政策范围的5100万亩生态公益林林农补偿标准每亩提高5元,达到15元。省财政总量达6.33亿元。

  33.对五大河流源头和东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做得好的县(市、区)奖励资金增加安排3120万元。省财政总量达1.35亿元。

  34.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增加安排4290万元。其中:节能专项资金增加安排1560万元;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增加安排2730万元。省财政总量达1.86亿元。

  35.中小河流治理专项资金增加安排1300万元。省财政总量达8300万元。

  36.省级自然保护区专项资金新增安排1000万元。专项用于支持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医疗卫生

  37.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增加安排1.32亿元。将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经费补助标准增加10元,达到25元,其中省财政人均补助标准增加3元。省财政总量达3.42亿元。

  38.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增加安排3亿元。全省所有乡镇卫生院和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将省与市县负担比例由64调整为82。省财政总量达4.8亿元。

  39.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增加安排8.73亿元。财政补助标准由年人均120元提高到200元。省财政总量达26.43亿元。

  40.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增加安排2.77亿元。将财政补助标准由年人均120元提高到200元。省财政总量达6.52亿元。

  41.提高村级医生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增加安排1000万元。对一般卫生院所在乡镇的村级医生承担公共卫生服务每人每年增加补助600元,使所有村级医生每人每年补助均达1800元。省财政总量达1亿元。

  42.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区建设新增安排3000万元。在巩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将监管网络延伸到城市社区,实现食品药品监管的全社会覆盖。

  43.农产品、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检测专项资金增加安排2000万元。省财政总量达5000万元。

  44.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周转房建设以奖代补资金新增安排2000万元。

  45.鄱阳湖南岸片血防示范区建设专项资金新增安排3000万元。

  46.医疗卫生专项资金新增安排1.2亿元。

  ——农业

  47.新农村建设公益事业投入增加安排5000万元。用于农村清洁工程。省财政总量达5.5亿元。

  48.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资金增加安排3亿元。省财政总量达6.1亿元。

  49.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资金增加安排5700万元。省财政总量达2.57亿元,其中:666座小(1)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资金1.57亿元;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资金1亿元。

  50.峡江水利枢纽建设资金新增安排5亿元。

  51.中央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省级配套资金增加安排7090万元。省财政总量达4.71亿元。

  52.农业政策性保费补贴增加安排5500万元。将全省5100万亩公益林由火灾险改为综合险统保,费率由1‰提高到2‰;对全省1亿亩商品林实行火灾险和综合险两个险种选择性投保;继续对水稻、棉花、油料作物、柑橘以及育肥猪、能繁母猪和奶牛开展保险试点。省财政总量达1.5亿元。

  53.油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新增安排5000万元。

  54.农机购置补贴增加安排1000万元。主要用于发展水稻机械化育秧。省财政总量达3000万元。

  55.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增加安排3500万元。2011年我省80个县市全部纳入全国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试点范围。省财政总量达9000万元。

  ——基保障

  56.财政困难县(市、区)财力补助增加安排2亿元。主要用于民生工程支出。省财政总量达29.19亿元。

  57.居委会干部和“三院”工作人员补贴经费增加安排2000万元。其中:居委会干部补贴经费增加安排1000万元;“三院” 工作人员补贴经费增加安排1000万元。省财政总量达5000万元。

  58.村级组织运转保障经费增加安排7630万元。2011年省和县(市、区)财政对每个行政村的补助平均达到6.6万元,最低达到6万元。省财政总量达9.76亿元。

  ——文化科技

  59.文化产业和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增加安排4240万元。其中: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增加安排2000万元;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增加安排2240万元。省财政总量达8000万元。

  60.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基金新增安排8000万元。

  61.重大科技专项资金新增安排2000万元。

  ——公共安全

  62.基层公安系统增加警力经费新增安排6亿元。2010年至2011年全省公安部门增加1万名警力充实基层,所需经费由省财政负担

  63.省级政法转移支付增加安排1800万元。其中:社区矫正工作经费新增安排800万元;刑释解教人员接送工作补助经费和生活补助费新增安排1000万元。省财政总量达8.18亿元。

  ——其他

  64.对口支援新疆克州阿克陶县建设经费新增安排3亿元。

  65.家电、摩托车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补贴资金增加安排1.5亿元。继续实施农民购买家电、摩托车等下乡产品补贴政策,省财政增加安排1亿元;对交售补贴范围内旧家电并购买新家电的消费者按规定给予补贴,省财政新增安排5000万元。省财政总量达2.35亿元。

  66.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及省属煤矿安全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增加安排2000万元。省财政总量达6000万元。

  67.重大安全事故救助资金新增安排1000万元。

  68.外贸发展基金增加安排2000万元。省财政总量达5000万元。

  69.人才工程专项资金增加安排2000万元。省财政总量达5000万元。

  70.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奖代补资金增加安排1000万元。

  以上是2011年增加安排资金或新出台的70项公共财政政策,财政投入总量224.7亿元。2010年及以前出台继续实施的项目还有77项,安排资金90.3亿元。

  四、科学发展,锐意进取,扎实完成2011年预算任务

  (一)积极加强财政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大力支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完善财政政策体系,强化扶持机制,支持科技创新,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积极争取中央投资资金和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额度,引导和拉动民间及社会投资,壮大公共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加大重点领域的投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提高居民收入尤其是低收入群众收入水平;完善家电、摩托车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增加居民即期消费;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落实好各项税费减免政策,为全民创业营造更为宽松的财税环境;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办法,健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巩固国有工业企业改革成果,完善政策机制,积极支持农垦等非工口七大系统国有企业改革;更好地发挥省级融资平台作用,有效运作资产、资金,夯实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

  (二)培植财源加强征管,不断壮大财政综合实力。进一步支持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落实工业园区和企业发展扶持政策,大力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照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现代物流业、服务业、旅游业等税源型经济向高层次提升;强化财政激励机制,继续对设区市本级及其直接管辖、经批准财政体制独立的开发区、工业园区、风景名胜区和新区进行奖励,对发展快、财政收入三年翻番、总量迈上新台阶的县(市、区)进行奖励,激发市、县加快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注重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不断健全税收规模、速度、结构相协调的收入增长机制,强化非税收入管理;支持税务等部门依法加强征管,坚决制止和纠正越权减免税收、先征后返等违规行为,坚决制止和纠正收“过头税”等虚假行为,严厉打击偷骗税违法活动,进一步做到依法征管、应收尽收,进一步提高收入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三)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推动农业农村发展改革。坚持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积聚配置,确保财政对农业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推进实施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促进农技推广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扶持优势特色产业和产品发展;大力支持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实施以中低产田改造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增加对种粮农民的补贴规模,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支持新农村建设,推进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实施农村清洁工程,积极稳妥化解乡村公益性债务。

  (四)精心实施民生政策,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认真落实中央出台的相关政策,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民生工程的各项部署,争取国家最大支持,推动我省公共财政建设,促进扩大内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和谐。一是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远近结合、有序推进”的原则,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财力配置,预算足额安排资金,不留缺口,将更多的财政资源投向公共服务领域,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二是突出重点,优先解决就业、扶贫济困、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养老等涉及最困难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社会薄弱环节,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更大实惠。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资源整合和利用效率三是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抓紧制定操作性强的具体工作方案和配套措施,早谋划、早安排、早实施。四是加快资金拨付速度,减少拨付环节,采用“一卡通”等方式及时足额入户到人。五是加强督查,对政策实施全过程跟踪问效,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五)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增强财政资金管理绩效。加快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在全省实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编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全面反映政府收支总量、结构和管理情况;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完善定员定额标准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强化预算约束;扩大公务卡改革试点面,建立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长效机制将除教育收费外的预算外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建立健全覆盖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进一步加强民生资金、预算执行和重大财税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对中央和省财政专项资金落实、会计信息质量等进行检查;建立健全财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信息系统,加强省级大额专项资金绩效考评,提高财政投入的实效性、安全性;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推进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清理核实工作,防范政府债务风险;严格落实厉行节约各项规定,今年公务接待费、因公出国(境)费用、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等实行零增长,勤俭办一切事业,集中财力促发展,集中财力惠民生。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财政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正确领导下,在省人大和省政协监督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励精图治,奋发进取,圆满完成全年财政预算任务推动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续写新篇章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