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2010年财政预算报告解读>媒体报道

跟着“钱”走

发布日期:2010年03月07日

中国财经报

 

  美国学者阿伦·怀尔达弗斯基将政府预算形象地描述为“一系列标着价格标签的目标”。的确,预算报告看上去充满了许多看似枯燥的专业数据,但是,它是引导我们认识政府工作方向和工作重点的最好向导。我们翻开每年的国家预算,循着预算报告中的一系列数据——跟着“钱”走,我们将发现,在政府眼里,什么才是政府一段时期内的工作重心和当务之急。

  打开这几年的国家账本作一比较的话,我们会发现,从2004年到2008年,我国公共财政教育支出从4000多亿元增加到了9700多亿元。财政教育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从14.9%提高到16.3%,这一比重已经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目前,教育支出在我国财政支出当中,按比重算,它是第一大项。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毫无疑问,教育是近几年政府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如果再把教育投入作进一步分析,我们还会发现,2004年以来,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建立健全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等方面又是我国财政投入较多的地方,而这几方面的进步在我国教育史上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跟着“钱”走,我们将发现,财政资金每一笔支出的后面,都体现着国家的政策导向,都承载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比如,2009年,国家财政共支出162.3亿元用于资助高校与中等职业学校品学兼优及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仅这一笔支出的背后就意味着全国共有470万名高校和1120万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子获得国家奖助学金的大力资助。

  打开最近几年的国家预算报告,我们一定会发现,其中增加最多,增幅最快的是与广大人民群众最密切相关的民生领域。

  预算很大程度上是政府一年工作最直接、最具体的体现,反过来说,政府的执政理念、执政目标,最终也要落实在具体的预算执行上。正如咱老百姓常说的一句话:再好的想法,没有钱,啥事也干不成。我们注意到,2010年财政预算报告已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这份国家“大账”中,中央财政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民生项目支出受到广泛关注。从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的改善到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从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到让百姓“安有所居”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今年总额高达8077.82亿元的中央财政民生“账单”背后,显示出的是政府对百姓冷暖的深切关注。

  预算报告,说到底,和咱老百姓过日子,没有什么区分。年初,看看一年能有多少钱,按轻重缓急,算算能办多少事;到了年末,再回头看看,花了多少钱,办了哪些事。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