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2009年财政预算报告解读>部分省市预算报告汇编

关于广西壮族自治区2008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9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发布日期:2009年03月06日

   ——2009年1月10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一、关于2008年全区与自治区本级预算执行情况

  (一)2008年全区预算执行情况

  预计全区财政总收入1493.73亿元,财政总支出1290.42亿元,收入和支出相抵,年终滚存结余203.31亿元,扣除结转下年继续使用的专款127.29亿元,全区当年财政收大于支76.02亿元。

  全区一般预算收入518.68亿元,完成预算的114.4%,增长23.8%。(注:2008年全区组织的财政收入预计完成843.56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6.6%,比上年增长19.8%。)在全区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346.50亿元,增加63.82亿元,增长22.6%;非税收入172.18亿元,增加36.03亿元,增长26.5%。

  预计2008年全区一般预算支出1287.07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简称“预算”,下同)的91.0%,增长30.5%。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支出保障有力,一般性支出增幅明显低于各项重点支出增长幅度。2008年全区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法定支出和重点支出倾斜,其中农林水事务、教育、科学技术、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53.0%、31.1%、21.4%、49.2%和105.5%,而一般公共服务仅比上年增长15.3%,体现了支出重点向民生倾斜的特点。

  此外,预计全区基金预算收入333.30亿元,基金预算支出235.77亿元。收支相抵后,全区基金预算滚存结余97.53亿元。

  (二)2008年自治区本级预算执行情况

  预计自治区本级财政总收入1024.93亿元,财政总支出967.03亿元,收入和支出相抵,年终滚存结余57.90亿元,扣除结转继续使用的专款54.90亿元,自治区本级当年财政收大于支3亿元。

  自治区本级一般预算收入136.97亿元,完成预算的110.1%,增长24.4%(按可比口径计算,自治区本级经常性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13.5%)。在自治区本级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99.22亿元,增加12.11亿元,增长13.9%;非税收入37.75亿元,增加14.77亿元,增长64.3%。

  预计2008年自治区本级一般预算支出335.94亿元,完成预算的86.0%,增长29.0%。农业、教育、科技支出增长均高于自治区本级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13.5%的幅度。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预算监督条例》的规定,现将自治区本级总预备费的安排及动支情况说明如下:

  2008年自治区本级年初预算安排总预备费3亿元,其中:预备费和民族机动费各安排1.5亿元,均已全部动支。预备费的主要动支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0.1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0.85亿元;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0.38亿元;教育0.03亿元;其他支出0.14亿元。民族机动费的主要动支情况是:社会保障和就业1.46亿元;其他支出0.04亿元。

  此外,预计自治区本级基金预算收入117.63亿元,基金预算支出60.28亿元,滚存结余57.35亿元。

  由于决算尚未完成,现在向各位代表报告的全区与自治区本级2008年预算执行情况同实际执行情况相比会有一些出入。待全区及自治区本级决算编成后再按《预算法》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预算监督条例》的有关规定,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备案或批准。

  2008年全区与自治区本级财政预算运行具有以下特点:

  (一)突出支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支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自治区本级共投入15.71亿元,其中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重大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0亿元,沿海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资金4.05亿元,增加北部湾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投入1.55亿元。二是支持交通事业加快发展。自治区本级安排铁路建设资金6亿元,机场建设资金1.16亿元,高速公路项目资本金3.2亿元,农村公路建设贷款贴息0.5亿元,水运基础设施建设资金0.4亿元,累计资金投入交通建设超过12亿元,为全区掀起交通建设新高潮提供了重要的资金保障。三是支持千亿元产业和重点产业发展。自治区制定扶持千亿元产业和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方案,安排工业园区资金5亿元、技术改造资金1.4亿元、糖业技术改造资金0.2亿元和农产品资金0.2亿元,突出对食品、汽车、有色金属、石化、冶金、机械、电力等七大千亿元产业,以及建材、造纸、电子信息、造船、纺织服装皮革、木材加工、医药制造等七大重点产业的支持力度。四是支持节能减排。自治区本级安排节能减排专项资金2.1亿元,重点推动工业企业技改节能、淘汰落后产能、建筑节能、二氧化硫减排、化学需氧量减排及节能减排监测能力建设等重点项目的实施。同时,筹措8.1亿元用于推进我区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二)突出强化收入征管

  一是重新调整完善财政收入增长奖励机制,引入绩效性转移支付制度,鼓励各地做大财政经济蛋糕,鼓励增收,注重质量。二是严格执行税收法律法规,依法治税,依率计征,努力做到应收尽收;同时,坚持实事求是,反对弄虚作假,不收“过头税”。三是完善和强化财税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的研究,共同做好税源分析工作;四是加大联合执法检查力度,自治区财税部门联合组织了21个检查组进行财政收入检查,加大对税收和非税收入的监缴及稽查力度,防止财政收入流失。

  (三)突出落实强农惠农政策

  一是强化和巩固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确保农民直接受益。2008年,自治区财政安排良种补贴1.9亿元,农机具购置补贴1.29亿元,粮食直补资金1.6亿元,农资综合直补资金18.88亿元,能繁母猪补贴资金2.19亿元,林业、渔业生产用油补贴7.85亿元,各项补贴金额均比上年有大幅度提高。二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自治区安排水利建设资金3.59亿元,用于大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等建设,同时整合财政性资金投入冬修水利、桂中治旱和漓江补水等水利工程,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安排退耕还林补助0.66亿元,森林生态效益补偿3.4亿元,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安排2.85亿元救灾资金,支持农业救灾工作。三是推进实施扶贫开发。投入10.77亿元扶贫资金,集中力量,提高扶贫标准,继续围绕第二批1165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目标,加大对贫困村屯基础设施、产业开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的投入,确保第二批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发工作顺利完成。四是调整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免费农村义务教育。2008年,全区共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44.27亿元,618.4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了学杂费并获得免费教科书,其中有131.8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了生活费补助,基本实现了免费农村义务教育。五是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2008年,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109个县(市、区),覆盖率达100%,参合农民3538万人,参合率86.52%,受益农民超过1000万人次。六是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全区累计拨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资金7.74亿元,享受低保待遇人数达182万人左右,每月人均补助水平约35元。七是支持农村文化建设。继续实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扩大农村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加大公共文化设施设备的投入、实施“文化三下乡”、农村公益性电影放映工程和送书下乡工程,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

  (四)突出倾斜民生支出

  一是实施茅草房改造工程。自治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6667万元,做好第二期2万户贫困户茅草房改造工作,彻底解决农村特困户的茅草房问题。二是实施大石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自治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3.5亿元(含2007年部分),引导、整合部门资金和社会资金12.75亿元,支持开展都安、大化、隆安、马山、天等5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大石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三是实施兴边富民工程。自治区财政筹措资金5.2亿元,解决边境线0-3公里范围内边境地区村屯的交通、饮水、用电、就医、上学、住房等困难问题,加强边境一线村屯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四是实施桂西五县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自治区财政安排2亿元资金,引导、整合部门和社会资金13.5亿元,开展对乐业、凌云、隆林、田林、西林五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基础设施建设。五是实施农村沼气建设工程。自治区财政筹措安排沼气池项目建设资金1.28亿元,继续用于新建20万座沼气池补助,促进农村生态建设和保护。六是实施农村安全饮水解困工程。自治区财政筹措5.6亿元,解决15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七是实施桂西北少数民族聚居村寨防火整治工程。自治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2亿元,分三年完成三江、融水、龙胜三县少数民族聚居的1125个村寨的电改、灶改、水改、寨改等火灾整治工程。八是切实关注低收入群体生活的改善。压减各区直部门公用经费1.41亿元,全部用于水毁民房重建,共46128户居民享受补助;安排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大庆专项补助资金2.14亿元,向农村五保户、城乡低保户、重点优抚对象和困难企业军转干部等309.7万生活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补助。

  (五)突出财力向基层倾斜

  一是加大自治区对市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自治区安排对各市、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由上年的65亿元增加到100亿元,增加35亿元,增长53.8%。二是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安排民族地区转移支付补助6亿元,比上年增加2亿元,增长50%。三是加大对财政困难县的奖补力度。安排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转移支付补助12.83亿元,对财政困难县和产粮大县给予补助和奖励,比上年增加2.38亿元,增长22.7%。四是加大对各市县财政收入增长激励。安排财政收入增长奖励补助资金7亿元,比上年增加2亿元,增长40%,对财政收入增长快、增收多、质量高的市县给予奖励。五是增加农村义务教育财力保障。安排农村义务教育补助25亿元,比上年增加14.17亿元,增长1.3倍,切实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顺利实施。此外,自治区对各市县的专项补助预计达到237.96亿元,比上年增加78.33亿元,增长49.1%。

  (六)突出深化财政改革

  一是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制度。形成以均衡转移支付为主、绩效转移支付和规范收入分配转移支付为辅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制度,逐步缩小各地财力水平差距,推动全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是深入推进部门预算改革。2008年,全区已有80个县(市、区)推行部门预算,范围不断扩大。自治区本级综合预算改革实现突破,自治区人防办等5个部门开展了部门综合预算编制试点,实行收支彻底脱钩。同时,进一步加大了对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的统筹安排力度。三是稳步实施“乡财县管”方式改革。2008年新增29个“乡财县管”改革试点县(市、区),全区推行改革的试点县(市、区)达70个,占全区总县(市、区)的64%。四是纵深推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全区109个县、市、区(含城区)已全部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改革覆盖面达到100%,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县级全部实施改革的省份。公务卡制度稳步推行,自治区本级已有25个试点部门正式推行,南宁市和玉林市也启动了试点工作。五是积极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改革。六是不断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

  (七)突出强化财政监管

  一是注重制度建设。先后出台了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管理办法、冰冻雨雪救灾资金管理办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财政资金管理。二是进一步加强对重点民生支出的监管力度。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等8项重点民生资金进行了重点检查。三是充分发挥财政评审的积极作用。对于500万元以上(含500万元)的财政性资金安排的建设项目开展投资评审,根据评审结果合理确定项目的预算额度。四是严格执行《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预算监督条例》,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审计监督。五是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与建议。2008年自治区财政厅共办理人大议案与建议122件,比上年增加61件,办结率为100%。

  2008年,我区在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预算任务。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当前我区财政预算编制和执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预算编制的完整性不足,预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仍有待提高;部分县区财政仍比较困难;部门预算的约束力仍有待加强,财政资金效益有待提高;财政债务风险不容忽视等。我们将进一步采取措施,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努力加以解决。

  二、关于2009年全区与自治区本级预算草案

  2009年全区与自治区本级预算安排总的指导思想是:

  贯彻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促进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三农”、教育、科技、文化、社保、卫生等重点支出投入,增加节能减排、环境治理投入,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整合各项专项支出,集中财力办大事,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促进多区域经济合作,确保自治区重大决策的顺利实施;进一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缓解基层财政困难,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深入推进各项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管理,健全财政监督,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建设,提高财政管理绩效。

  (一)2009年全区预算草案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2009年全区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指标及有关财政政策,2009年全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计划575.91亿元,比2008年完成数增加57.23亿元,增长11.0%(2009年全区组织的财政收入计划936.14亿元,比2008年完成数增加92.57亿元,增长11.0%,预计全区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8.2%)。2009年全区财政总收入和总支出各安排1423.79亿元,收支平衡。此外,全区基金预算收入和基金预算支出各安排324.25亿元,比上年减少9.05亿元。主要由于2009年起实施燃油税费改革,取消了六项交通规费(其中养路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和水运客货运附加费为基金预算收入),新开征的燃油税为中央固定收入。

  全区一般预算支出安排1420.28亿元,比2008年年初预算增长64.3%。增幅较大,主要由于2009年预算安排包括中央财政提前告知的专项转移支付补助金额。如剔除这一因素,按可比口径计算,比2008年年初预算增长为19.2%。

  各位代表,现在报告的2009年全区预算是代编的预算,是一个指导性的指标,待各市县预算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我们再按有关规定和程序,汇总后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备案。

  (二)2009年自治区本级预算草案

  2009年自治区本级财政总收入与总支出拟各安排881.34亿元,收支平衡。此外,自治区本级财政基金预算收入和基金预算支出各安排94.34亿元。

  自治区本级一般预算收入150.60亿元,比2008年增加13.63亿元,增长10.0%(预计自治区本级经常性财政收入比2008年增长7.5%)。自治区本级一般预算支出315.63亿元,比2008年年初预算增加97.88亿元,增长44.9%。

  (三)关于2009年自治区本级预算安排保障的重点

  1.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是贯彻积极财政政策。配合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进一步增加政府性投资,专项安排扩大内需配套资金12亿元,保障各项扩大内需项目的配套资金需求。同时安排重大项目前期经费1亿元,推动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继续推动北部湾经济区加快开放开发。安排北部湾经济区重大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0亿元,专项用于支持北部湾经济区内与重大产业项目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三是筹措资金保障交通事业优先发展。实施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加大各项交通投入。安排财政专项资金10亿元,加快我区铁路项目建设;安排航线培育专项资金1亿元,支持区内支线航线开发和东盟航线培育。四是促进工业结构调整优化。整合自治区财政支持企业发展的有关资金,安排专项资金10亿元,用于支持我区千亿元产业和重点产业发展。同时,专项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1亿元,支持有市场、有效益的中小企业发展。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对我区工业的投资,加大对我区工业及工业发展载体建设的支持力度,促进我区工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五是研究完善促进金融业发展的相关奖励办法,由自治区财政安排专项奖励资金,促进我区金融业的发展,以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2.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一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筹措资金9.3亿元,解决农村250万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安排资金2亿元,继续实施桂西北少数民族村寨防火整治工程;安排资金2亿元,开展大中型水库库区移民基础设施建设;筹措资金2.7亿元,新建18万座沼气池,促进农村生态建设和保护。二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安排冬春水利建设资金1.5亿元,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资金1.8亿元,漓江补水资金0.5亿元,桂中治旱资金0.5亿元,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三是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安排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8.47亿元,自治区财政补助标准由人均17元提高到23元,不断增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辐射力。四是繁荣发展农村文化。筹措资金2.5亿元,实施20户以上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安排配套资金0.1亿元,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在全区建成2500个农家书屋,促进农村文化建设。同时,积极推动家电下乡,对农民购买彩电、冰箱、洗衣机和手机等给予资金补助。五是支持农村劳动力创业就业。安排专项资金10亿元,用于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此外,专项资金新增教育、卫生、计生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加快农村改革发展步伐。

  3.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民生,支持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一是增加教育投入。安排教育支出32.15亿元,增加5.72亿元,增长21.6%。继续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推进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两免一补”工作。二是增加医疗卫生投入。安排医疗卫生支出21.96亿元,增加6.31亿元,增长40.3%。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三是增加社会保障和就业投入。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7.60亿元,增加1.78亿元,增长11.3%。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进农村低保工作。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调整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四是增加文化事业投入。安排文化体育与传媒6.75亿元,增加1.05亿元,增长18.4%。有计划地实施文化体育传媒公益性单位场馆维修改造和设备购置,支持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文化投入。五是增加城市廉租住房保障资金投入。安排廉租住房建设资金1亿元和廉租住房租赁补贴资金0.26亿元,并确保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按照规定用于廉租住房保障,切实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4.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支持科技自主创新。安排0.9亿元,用于扶持为千亿元产业和重点产业发展服务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安排0.66亿元,重点支持北部湾经济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特色优势金属及新材料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基地建设等,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和重点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安排0.5亿元,重点支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新品种选育繁育等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为“三农”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支持节能减排。安排专项资金3.5亿元支持节能减排工程建设,同时筹措资金12.6亿元用于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切实加强我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5.继续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是进一步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力度,安排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125亿元,比2008年年初预算增加50亿元,增长66.7%。二是继续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安排民族地区转移支付补助8亿元,比2008年年初预算增加2亿元,增长33.3%。三是加大对各市县财政收入增长激励,安排财政收入增长奖励资金8亿元,比2008年年初预算增加1亿元,增长14.3%。四是加大对财政困难县的补助力度。安排缓解县乡困难转移支付补助12.83亿元,比2008年年初预算增加2.38亿元,增长22.7%。五是加大对各市县的农村义务教育补助力度。安排农村义务教育补助30.3亿元,比2008年年初预算增加11.77亿元,增长63.5%。六是加大对基层政法部门的经费保障投入。七是加大统筹协调区域发展补助力度。安排2亿元开展柳北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建设,安排2亿元开展桂东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进一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缓解基层财政困难,增强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确保完成2009年预算任务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财源建设,做大财政“蛋糕”

  一是突出扶持重点。重点支持北部湾地区加快开放开发,支持千亿元产业和重点产业做大做强,支持交通事业优先发展,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等。二是改进扶持方式。财政补贴资金的投入要充分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除直接安排财政补助和资本金注入外,采取以奖代补,财政贴息、参股以及有偿使用等方式更好地发挥资金效益。三是激活发展动力。按照重新修订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收入增长奖励办法》鼓励各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培植财源,对增收多的多奖励,激励各级财政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积极做大财政“蛋糕”。

  (二)依法强化收入征管,促进财政收入稳健增长

  一是加强税收征管。坚持依法征管,努力做到应收尽收,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扩大电子缴税试点范围,推进财税库银税收收入电子缴库横向联网。做好增值税、资源税改革后的征管衔接工作。加强企业所得税征管。健全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扣缴申报制度,加强对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管。二是进一步强化非税收入预算管理。对仍在预算外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2009年大部分要纳入预算管理,同时坚决纠正将政府性基金纳入一般预算收入的错误行为。三是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及时清理到期的各类税收优惠政策,坚决制止和纠正违反规定的减税、免税和各种变相的“先征后返”行为。

  (三)积极推进财税改革,完善科学发展的财政体制机制

  一是推进财政体制改革。从2009年起,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增强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逐步实现县级财政由“保工资、保运转”向“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转变,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是深化税收制度改革。配合做好增值税转型改革实施工作,促进企业增加投资,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推进资源税改革,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统一内外资企业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制度,促进税制统一,公平税负。三是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从2009年起,自治区本级全面推进部门综合预算;选择农业厅等4个部门作为试点,推动部门预算绩效考评。四是全面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从2009年起,所有自治区本级一级预算单位全部推行公务卡制度。五是推行燃油税费改革。六是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积极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改革试点,不断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建设。

  (四)始终坚持过紧日子,切实强化财政支出管理

  始终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勤俭办一切事业,除贯彻落实积极财政政策所需配套资金外,对公务购车用车、会议经费、公务接待费用、出国(境)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实行零增长。严格控制党政机关楼堂馆所建设,盘活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和土地资源,严禁超面积、超标准建设和装修。严格控制党政机关信息化建设项目,促进资源整合,避免重复建设和损失浪费。强化公务支出管理,扩大和深化公务卡管理改革。推进机关节能减排工作。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切实建立资产监管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机制。

  (五)认真贯彻依法理财,努力健全财政监督

  一是增加预算管理透明度。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上级政府应当及时告知下级政府预计安排的财政转移支付数额,下级政府应当将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全部编入预算。二是加快构建部门预算动态监督机制。加强预算监督相关制度建设,加快构建事前、事中和事后相结合的部门预算支出监督机制,全面提高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三是探索建立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促进财政资金效益的提高。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