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以钱塘江源头下淤村为探索 解锁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的共富密码
浙江省坚定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理念,指导开化县积极参与申报钱塘江源头区域山水工程,并成功入选“十三五”第三批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试点期间,开化县坚持规划引领、强化制度建设、统筹资金资源,开展了土地综合整治、矿山生态修复、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污染与退化土地修复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及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等6大类工程建设。2024年,开化县下淤村村域级系统生态修复项目入选全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第二批典型案例。
一、主要做法
开化县高度重视国家山水工程项目建设,组建专班高位推进,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资金管理长效机制,制定相关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整合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林水等各类项目财政资金,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模式。
(一)统筹规划,优化生态资源配置,推进生态修复精细化
坚持政府主导,实施多规合一策略,系统化推进全域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整合国家公园建设、全域旅游、村庄布局及产业发展规划,实现空间无缝对接。秉持“微改造、微更新、精提升”理念,推行保护性连片开发模式,强化项目资金引导控制。通过高标准规划,合理划分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合理开发土地空间,同步推进灌排、道路等基础设施提升,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二)提升生态理念,深化系统治理,落实生态修复成效
坚持生态保护为先,不断强化环境整治,推进生态修复。围绕“五水共治”、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程,投入财政资金开展基础道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村饮用水提升等工程建设,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助力构建生态宜居村庄环境。
(三)破难攻坚,提升生态功能,做靓生态修复
作为百里黄金水岸的重要节点,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200万元,支持马金溪流域音坑段(下淤)综合治理工程,建设长度1997米。同时,下淤村依托马金溪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和农村饮用水安全提升工程,投入资金280万元,修复绿化堰坝下游400米河岸并修建亲水平台,采用自然植被恢复法美化水岸线;利用河道自然形态实施固堤、绿岸、慢道综合治理,保护原生态系统,提升水岸生态与景观价值。下淤村积极推进森林质量提升工程,累计投资209万元,建设完成“一村万树”示范村项目,种植浙江楠、黄山栾树、银杏等珍贵彩色树种;利用农村边角地、废弃地、荒山地、庭院地绿化,增强森林生态系统合理性、稳定性和功能性;开展适地适树培育和林相改造,提升森林水源涵养及生态系统维护功能。
(四)塑造生态品牌,促进生态价值转化,增强生态修复动力
下淤村致力于生态品牌的打造和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建立生态品牌标准、认证和管理办法,加强品牌保护和质量监管。2020年通过“两山银行”流转收储223亩土地,支持开发未来农业示范园,吸引社会资本1005万元,种植菠萝莓、哥斯达黎加火龙果、多色玫瑰等经济作物,吸收30多个村合作社入股,通过土地流转反哺农户土地收益、农业园建设和水果采摘增加当地农民就业、农产品收益保障村合作社稳定分红,实现生态资源向产业资本经营转换,促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
二、取得成效
(一)立足村域实际,流转集体土地560亩,开创土地综合整治新局面
下淤村融合农地流转、农居集聚、耕地保护三项措施,结合乡村旅游推动产业振兴。2018年起,盘活老宅旧房土地20.5亩,农户闲置宅地和旧房收储率达70%;流转村集体土地560亩,流转率达95%。通过资源整合,为产业发展奠定基础,激发共同富裕活力;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二)立足生态保护修复,森林覆盖率增至71%,塑造绿色低碳发展新典范
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增强碳汇能力。新增建设9.73公顷绿地,森林覆盖率从69.31%提升至71%,助力区域碳汇及近零碳排放目标。村庄周边水生态优化,村内地表水和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马金溪水质保持Ⅰ类标准,监测断面达标率100%,下淤村的生态实践在减排、污染源头控制、碳汇固定等方面,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三)立足特色产业发展,吸引15个特色产业项目入驻,生成美丽乡村振兴新路子
依托城郊优势,以土地综合整治为契机,借助钱江源未来农业示范园,引导农户种植特色经济作物,促进农业结构升级,推动观光旅游业发展。该模式吸引15个特色产业项目入驻,带动周边200余户农户增收,实现农业区域变景区、田园景观变公园、传统农房变客房的转型,通过特色产业与农旅融合,探索出一条双轮驱动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四)深化生态价值实现,实现90%以上的农民就业转化率,形成生态修复与农民增收双赢新局面
不断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梳理展示开化县生态文明建设十大路径、产品、案例与场景,打造可复制示范案例。依托乡村振兴讲堂,培育300多名高素质农民、乡土艺术家和职业农民,实现就业转化率达90%以上。2023年村民人均纯收入4.2万元,村集体收入超300万元,村级资产突破1.2亿元。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13日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00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