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财政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增添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自2019年来,常山县高扬起“吃饭靠财政、发展靠国资”的鲜明旗帜,破除重重壁障、冲开道道难关,通过机制重构、资源重整、动能重造、品牌重塑,全力组建大架构、打造大平台、闯出大市场,有效实现四大飞跃,打响了改革创新的最响头炮。主要做法如下:
一、重构机制、优化布局,实现管理效能大飞跃。坚持“破立并举”,打破原有散乱结构,组建全新架构体系,全面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
一是系统化运行,搭建全新框架。从顶层设计入手,严格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原则,围绕常山产业布局,采用合并、划转等方式,对原先的国有资产、资源、人员兼并重组,构建“1+1+N”组织架构,即1个国资中心+1家母公司+N家核心公司(城投集团+农投集团+其他子公司),挂牌成立国投、城投、农投三大市场化转型的国有企业。由县国资中心履行出资人职责,县国投公司对出资企业履行股东职责,县城投集团、县农投集团及其他子公司各自量身制定主营业务,打造独立明晰的发展定位。
二是一体化管理,提高运行效率。在整体组织层面,受县政府直管,由常务副县长“归口统管”,加配一名副县长协助分管,消除国有企业原本多头管理弊端。同时,由县国资中心主任兼任县财政局党委委员、县金融中心主任,统筹协调国资、财政、金融工作,实现“三位一体”,有效破解难题。在内部管理层面,通过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明晰企业法人的治理结构,明确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厘清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权责界限,规范议事规则、决策程序、执行机制,确立国企重大事项制度、国资国企联席会议制度,构建“正职监管、副职分管、集体领导、民主决策”的格局,有效厘清权责边界。同时,进一步下放权力,明确三级及以下公司的人事任免由企业自主决策,给予了企业在经营管理上的充分自主权。
三是市场化选才,激发干事活力。创新干部选聘、人才培养、薪酬管理等系列制度,坚持“一企一策”,对各企业进行经营业绩考核,将业绩与人员薪酬直接挂钩。强化市场化公开选聘,面向全社会遴选和招聘高层次人才、管理团队和运营人员,体制内人员参与高管选拔后,一旦录用即放弃公务员身份。同时,国企聘用员工全部推行合同制,所有一般性、临时性用工均采用劳务派遣制,并积极探索职业经理人聘任制,在全市率先面向全社会市场化公开选聘9名国企高管。改革后,国企队伍达315人,新增116人,中级及以上职称人数增加了23名,本科生占比由原来的46.55%提高到60.4%。
二、重整资源、拓宽通道,实现转化效率大飞跃。聚焦“转”字,着力推进资源转资产、资产转资本、资本转资金的联动融合运作,当好“三资”转化的“操盘手”
一是打开通道,做大资产规模。打通财政、国资、资规相互赋能转换通道,推动“非转经”,实现有效资产资源注入国资,推动财政资金赋能国资运营、国资国企反哺财政双向共赢。改革至今,累计为国有企业注入资金10.08亿元,豁免国有企业地方政府转贷债务14.29亿元,完成551处资产转性并注入国有企业,价值35亿元,资产体量从102亿元快速增长到247亿元,为改革初期的2.4倍。如,县城投集团通过企业并购获得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公路养护二类等资质,设立商品混凝土公司,拓宽了业务,做大了体量。
二是整合要素,做强资本实力。一方面,评级发债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县AA国有企业从改革前的0家增加到2家:县国投公司获“AA”信用评级,在2021年债市收紧情况下,成功获批上交所18亿元公司债;县城投集团获“AA”主体信用评级,企业债项评级为“AAA”,逆市成功发行公司债15亿元,三年任务一年完成,同时农投集团“AA”主体也获评在望。另一方面,直接融资迎来爆发式增长,县属国企得到资本市场广泛认可。截至目前,累计新增授信额度114.2亿,新增融资到位资金41亿元,其中,2020年度授信额度60亿元,为改革前一年的32倍;目前洽谈中的融资项目21个,计划总投资206亿元,预计融资规模达133.5亿元。同时,成立国有企业资金池,加强闲置资金归集,统一调剂,两年累计调剂资金总额83.6亿元。去年9月,国投公司收购绿也科技有限公司资产包,获得收益121.17万元,实现年化收益6%,这也是国投公司发挥资金效益的一次创新性探索,同时也有效帮助民营企业渡过难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是优化经营,做活资源转化。着眼生态产品价值的高水平实现机制,去年9月,常山县国资中心以县农投集团为运营主体,注资2亿元,成立常山“两山银行”,围绕六大功能定位,借鉴银行“分散化输入、集中式输出”的经营理念,打造生态资源与产业资本对接融合的中介服务平台,搭建政府引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生态资源运营服务体系。挂牌以来,创新推出“林权贷”“胡柚贷”“碳汇贷”等17类金融产品,有效破解生态资源低效闲置、村集体经济增收乏力等系列问题。目前,常山“两山银行”已为全县225家主体授信1.56亿元,撬动资金投资3.5亿元,转化资源总量11.3亿元;同时搭建碳资产运营平台,推出碳排放额度交易产品,首批1万吨“碳排放额度”使用指标交易金额达200万元。7月份,常山入选全省首批低碳试点县,为全市唯一。
三、重造动能、扩大版图,实现发展效益大飞跃。以重造发展动能作为改革目标,进一步明晰主业、拓展市场、创新模式,全力提升国资国企核心竞争力
一是聚焦主业,明晰主营方向。结合常山资源禀赋和国资发展实际,根据产业特征、发展阶段,明确制定年度、中期、长期战略规划目标,并按照政府性投资和市场化投资并举的原则,充分发挥国资的杠杆作用,引导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国投公司对出资企业履行股东职责,筑实资本运营管理功能,是国有资本的“放大器”;城投集团聚焦城市基础设施与民生保障领域,是我县城市开发建设、城市品质提升的“主力军”;农投集团聚焦乡村振兴,以资本带动农村兴产,作为乡村建设“领头雁”。通过明晰企业发展定位,逐步形成与全县发展战略更加匹配的国有经济布局。
二是聚焦市场,强化造血功能。着力剥离不具备竞争优势、缺乏发展潜力的非主业、非优势业务,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资产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通过整合资产资源、豁免部分债务,常山国有企业从25家精简至10家。同时,立足实际,瞄准市场,创新现金流增长新模式,拓展全新业务领域:城投集团成立心安人力资源公司,经营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劳务外包,在全市率先推出职工餐补支付“一码通”,又围绕市场拓展延伸产业链,收购和新设常鸿建工、常盛建材、安宇建材等一批市场化主体,做大经营性现金流,累计创收13.6亿元。再如,农投集团通过投资龙头企业、农业公共服务、区域品牌培育等,帮助处在成长期的农业企业快速壮大,尤其是聚焦胡柚高端品牌定位,通过创意化包装和营销精品胡柚,一盒12个售价138元,实现胡柚从按斤卖到论个卖。
三是聚焦创新,提升发展能级。自改革以来,常山国资把项目运营建设作为重头戏,全面晒比拼超,抢抓投资,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今年以来,国有企业累计承接重点项目52个,总投资额328.92亿元,实际完成投资额13.2亿元,占全县国有投资额七成以上。其中,县城投集团聚焦城市基础设施等领域,主导推进狮子口片区开发、常山江航运、慢城文化旅游博览中心、赵家坪安置房四期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进入实施阶段,有效保障了社会公共基础工程建设。同时,还进一步加强对外合作,共享市场资源,创新发展路径,特别是在全市率先采用了ABO模式,与中铁建合作投资50亿元开发狮子口片区,成功探索了资本合作的又一经典模式。
四、重塑品牌、精准发力,实现服务效果大飞跃。改革创新的落脚点最终要落在服务民生上。尤其对于刚成立不久的国企公司来讲,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重塑服务形象、打响服务品牌。常山国资主要在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在围绕大局中靠前服务。疫情防控期间,国资公司努力克服物资短缺难题,48个小时内迅速完成“常山小汤山”建设任务;为高速口、省际边界提供公安检查站房,为医院、公安、乡镇(街道)等部门防疫检查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在2天内迅速完成城区17个小区、3个农贸市场680处、约5200米的硬隔离设施建设任务。同时,全力助推降本减负,支持县域中小企业共渡疫情难关。据不完全统计,各国有企业向社会减费让利约580万元,有力服务了疫情防控工作大局,保障了经济社会稳定运行。
二是在破解沉疴中主动服务。面对旧城改造等历史顽疾问题,城投集团仅用一天时间,顺利完成原常化宿舍所有D级危房的全面拆除工作,成功实现了安全解危,并主导处置了锦禾农机资产,快速完成锦禾闲置土地回收和锦禾农机全部资产转移,化解了17个法院执行案件涉及的3200万元债务、4500万元银行贷款和620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补助款的偿还问题,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面对生态整治等急难险重问题,农投集团主导实施了辉埠区域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获批农发行8.5亿元项目贷款,快速关停淘汰16家产能落后轻钙企业,拆除建筑物9万余平方米,成为辉埠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的最强战队,该做法获中央长江办高度肯定,被列入中央环保督查整改成效典型案例。同时,还牵头成立了退散进集工作先锋队,完成21家企业签订“退散进集”补偿协议,19家企业完成厂房腾退验收。此外,城投集团实施的中央环保督察项目—天马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比预期提前一个多月进水试运行,顺利通过长江办初步验收。
三是在社会民生中精准服务。两年来,国企累计参与民生类项目45个,累计投资45.3亿元,相较于改革前增长40.9%。同时,通过国企主导、创新思路,涌现一批精准服务民生的经典案例。创新推出了农饮水工程建设的“常山模式”,总投入5.5亿元,让全县180个行政村29.2万农村群众喝上放心水;建立国资经营、政府购买公交服务的全新机制,全面落实城乡公交“2元一票制”、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免费或减半收费的乘车政策,真正形成了资源共享、城乡衔接、安全便捷、经济高效的城乡公共交通运行体制。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22年0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