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财政以当家思维助力“双减”夺取优异答卷
近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下发《关于推广北京市、浙江省金华市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监管经验做法的通知》,金华市作为浙江省开展“双减”工作试点地市,市财政以当家的思维担当好管家的责任,助力“双减”经验成为全国示范。
一、以课后服务打造学习新空间。配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各校因地制宜制定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实行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学校全覆盖和有需要学生全覆盖。推行“5+2”模式,开展集中延时托管服务,与本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同时,遴选有资质、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或公益组织进入校园提供有质量的课后服务,压减校外学科类培训,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目前,全市392所学校均开展课后服务,开设个性化课后服务课程320余门,参与学生达39.8万名,人数占比由2019年的53.6%提升至2021年的91.4%。
二、以数字化改革展现教育新姿态。近年来,投入29.47亿元用于推进全市教育数字化改革,搭建教育数字化体系。出资打造“金托管”课后服务平台,实现学校发布托管课程、授课教师和授课标准,学生自主选课并自动生成课表和组班名单,教育主管部门实时掌握各县(市、区)、各校参加托管学生人数、所报课程情况、家长评价情况等。同时,充分利用“之江汇”教育广场、八婺智慧平台等数字学习资源,丰富数字资源类型,建设有特色的优质同步课程,并免费向学生开放。
三、以财政动力跑出“双减”新速度。积极完善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探索建立完善财政补贴与服务性收费相结合的课后服务成本分担机制。围绕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原则,指导各县(市、区)制订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收费标准。明确学校因课后服务产生的水电费、学校教学活动场所建设和设施设备添置等支出由财政部门保障。配合出台关心关爱教师10条暖心举措,整合各方资源,着力解决教师思想、工作和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减轻教师负担,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22年0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