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财政全面打赢历史遗留项目
竣工财务决算批复工作
政府投资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是全面反映建设项目成果和财务情况的总结性文件,是核定政府新增资产的重要依据。长期以来,竣工财务决算管理弱化,已完工未办理决算批复的项目逐年叠加,严重影响了政府投资项目的规范管理和资金绩效管理,该现象引起了杭州市财政局的高度重视。
2021年,杭州市财政局积极谋划,精准施策,全力推进历史遗留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治理工作。在克服治理工作存在的“单位涉及面广、时间跨度长、存在问题复杂”等老、大、难问题的基础上,牵头各项目单位对631个历史遗留项目开展集中攻坚。历时6个月时间,共完成决算批复项目617个,完成率达到97.8%,其中由市财政直接投资的建设项目,决算批复完成率达到100%,圆满完成预定工作目标。
一、注重三个“快”,实现历史遗留项目“归零”
一是协同推进,决算启动跑得快。为有效推进竣工财务决算批复工作,市财政局迅速成立由“一把手”牵头负责的工作专班,明确目标、制定计划、压实责任,通过协同各部门共同发力,建立“内外联通,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以“专班化”全覆盖推进,集中攻坚竣工财务决算,为历史遗留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按下“启动键”。
二是精准施策,决算难点销得快。以目标为导向,实行挂图作战和销号制管理,提升任务约束力。为完成任务总目标,根据时间节点制定决算推进督查表;为破解项目难题,对每个项目存在的问题分别制定问题解决路径表;为强化进度推进,对259个存在较大问题的项目编制形成“一项目一方案工作督导手册”。通过建立有形抓手,从严从快推进决算批复工作。
三是全力督查,决算速度推得快。对项目建设单位决算编报推进情况实行每周线上收集一次,每半月线下收集一次,每月进度排名通报一次的“三个一”工作模式,倒逼项目建设单位提高责任意识和任务意识,造浓“你追我赶”的工作推进氛围。
二、突出三个“清”,实现财政资金使用“提效”
一是固化清单,全面梳理“清”底数。杭州市财政局会同市审计局对我市未办理决算批复的建设项目进行全面排查,形成631个项目的任务清单。经决算审核,共核定项目总投资891.86亿元,核减资金24.69亿元,核定项目结余资金7.87亿元,有效盘活了我市财政资金使用存量,进一步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是靶向监督,锁定目标“清”任务。以“督查+服务”形式,协助单位破解难题。市财政局先后走访了36家项目单位,多次组织召开督查工作会和问题协调会。以“依法+创新”形式,按照“依法依规、有利决算、分类处置”的原则,对共性疑难问题,会同市审计局等部门共出台了5项突破性政策,助推了323个项目的决算批复工作。
三是源头管理,明确主体“清”责任。按照“谁建设、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项目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增强第一责任人意识,通过“三重一大”集体决策机制,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全力推进历史遗留项目决算批复工作。市财政局强化全过程监督,联合市政府督查室集中约谈了项目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7家、中介机构3家,推动责任落实更加有力,督导联动更加有序,标本兼治更加有效。
三、立足三个“新”,建立决算长效管理“升级”
一是有商有量,新建问题会商机制。为进一步强化信息互通和统筹协调,全面加强与部门单位的对接,面对财务决算批复中的“老、大、难”问题,市财政局与市审计局、市发改委、市建委多部门建立协商会商机制,立足自身职能,建言献策,协同破解难题。
二是搭建平台,新建信息交流机制。通过本次决算治理,市财政局已建立了由86家单位进驻的决算推进工作联系群,在“政策传达、业务辅导、问题研究、督促进度”上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下一步构建智慧管理系统,强化数字化监管做好基础工作。
三是同频共振,新建工作联动机制。通过本次决算治理,已形成了由市纪委市监委、市府督查室、市审计局、市财政局多部门联合的工作督查模式,信息互通,督查联动,形成合力,为今后协同开展同类专项督查打下了坚实基础。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21年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