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财政:患者减负、财政降压、医生增收
支持打造医改“湖州样本”
近年来,积极筹措资金、调整支出结构、强化资金监管,支持保障完成各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形成了医改的“湖州模式”。湖州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连续3年在全省考核中位列第一位,3次获得国办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督查激励。10月19-20日,全国性会议——因地制宜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新闻发布会在湖州举办。主要做法成效如下:
一、打好财政投入“组合拳”,构建治理新机制
一是建稳投入机制。“十三五”以来,卫生健康事业财政投入年均增长15.5%。在优化市级公立医院布局中,湖州财政全力做好医院基本建设的资金落实工作,完善卫生健康领域项目储备,积极争取地方专项债券支持。截至目前,全市公立医院基建项目资金总额达85.63亿元,其中财政安排资金达54.84亿元。
二是建立市对区财政补偿机制。明确基层医疗机构的财政补偿项目,强化基层医疗机构经费保障。每年市财政下划基数7093万元至区,补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基本药物零差价制度。下滑基数2500万元用于社区服务中心运维补助。同时,落实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补助政策,按照每站(室)新(迁)建30万元、改扩建15万元的标准,采取“以奖代补”形式给予一次性补助。
三是建强推进机制。市委书记、市长任医改工作领导小组“双组长”,明确1名副市长分管医疗、医保、医药工作,明确财政作为主要成员单位。湖州财政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负责医改工作政策研究、资金保障和监管绩效等方面。
二、使出改革“连环招”,构建运行新机制
一是深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取消药品加成以来,先后调整全市域医疗服务价格3次。2020年,实施新一轮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以药品集采为突破口,腾出空间2.5亿元用于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同时让利群众5000多万元。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提高到35%,药占比降为22.4%。
二是深入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行“总额预付、结余留用、超支分担”,2020年奖励医院结余基金3.2亿元,在国家医保基金监管方式创新试点中期评估中位列第一位。实施体现中医药特色的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支付改革。
三是深入推进薪酬分配制度改革。科学核定薪酬总量,2020年公立医院人员支出占比46.6%。市级公立医院的书记、院长薪酬由财政全额保障,实行年薪制其个人年度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绩效考核和社会评价等紧密联系,发挥薪酬分配的激励作用。
三、打好提升“整体战”,构建服务新机制
一是围绕高质量发展,支持提升医院品牌。进一步减轻医院负担,市级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市财政对市级公立医院在职职工养老保险缴费、离退休人员福利费等进行补助,每年安排资金1.13亿元,消除医院后顾之忧,让医院能够集中精力建设发展、打响品牌。支持接轨长三角高水平医院,推进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湖州市中心医院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获评A+。
二是围绕医共体建设,支持提升管理品质。按照“一家人、一盘棋、一本账”原则,支持组建8个县域医共体和2个城市医联体,住院病人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点数法付费,门诊病人按医共体打包付费,基层就诊率和县域就诊率分别达到73.1%和90.5%。财政部门加强对医共体预算管理制度、成本管理制度、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和财务信息公开制度等方面指导,切实强化医共体监管,提高运行的透明度和效率。
三是围绕数字化改革,支持提升服务品位。近三年投入2.52亿元大力开展医改信息化项目建设,支持推行云公卫、云药房、云检查等新型服务模式,推动处方全市流转、药品全市共享、检查全市互认。持续深化医疗收费票据电子化改革,今年来,全市已有17家医疗机构接入省级直连平台,共计开具医疗收费电子票据1406.25万张,日均开票5万余张。推行“医后付”,累计减少患者付费排队2418万次。建成“无胶片”城市,节约胶片费用3.2亿元。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21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