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永康财政:聚焦“现代治理”构建高质量财政管理格局
永康市聚焦财政治理机制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胆探索实践,着力构建“精准预算、精确执行、精心监督、精致队伍”工作格局,推动财政管理高质量发展。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67亿元,首破6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8.22亿元。
一、对标“重要窗口”建设,财政管理高质高效
一是高标准保障收支平衡。协同联动抓实组织收入,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金。牢固树立政府过紧日子思想,持续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保障重点支出需求,全年压减一般性支出6.3亿元,统筹用于“三保”、疫情防控等重点支出。
二是高绩效落实直达资金。成立“两直”政策落实工作专班,精准高效做好“两直”资金和地方配套8.2亿元资金分配方案,并统筹协调做好兑现工作。科学迅速启动抗疫特别国债项目储备申报,确保中央资金下达后“接得住、报得出”,并加快使用形成实物量。
三是高要求盘活存量资金。定期常态化分类清理结转结余资金,达到清理要求的,一律收回财政统筹安排。围绕借款规模大、应收款长期挂账未清理等历史遗留问题,开展专题讨论、多部门协调,全年收回结余结转资金、清理、收回财政借款9.3亿元,为历年之最,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是高质量完成预算公开。健全工作机制,不断加大预算公开力度,高质量晾晒财政“账本”,实现规定时间、规定平台、规定范围、规定内容100%公开到位。公开模板规范化,制作统一的预算公开模板,明确公开口径、范围、细化程度等,确保公开信息规范、完整。数据提取智能化,将部门预算公开报表统一置入预算编制管理系统,公开数据自动提取,确保公开信息准确、便捷。
五是高水平推进库款管理。加强国有土地出让金收支执行进度均衡管理,降低国有土地出让金收支不平衡对库款规模的影响。加快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的拨付使用,专项债券资金基本能做到资金到位后当月或次月消化完毕。压降库款,统筹结余资金,倒逼、督促预算单位在规定时间内消化结余结转资金。库款保障水平在0.6-0.7的健康区间,库款管理始终保持全省第一梯队。
二、聚焦“现代治理”,财政管理亮点纷呈
一是财政监督制度建设填补全国县级空白。市委市政府出台财政监督意见,财政监督与审计监督、纪检监察监督层级递进,构建政府话绩效、人大评绩效、政协议绩效、媒体说绩效的工作态势,相关做法获《中国财经报》、财政部、省财政厅刊发。
二是“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成全省标杆。累计投入2.71亿元,建设“一事一议”项目429个,做“实”、做“精”、做“靓”“一事一议”项目,财政小钱撬动乡村大美,匠心打造财政重要标志性成果例,获省财政厅厅长尹学群批示肯定,《浙江日报》刊发。
三是“一件事”改革入选全省试点。对标综合集成、数字赋能、整体智治、抓纲带目的改革创新思路,将分散在公安、卫健、医保、农业农村等部门的职能进行整合,推进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一件事”改革,实现“一站式”受理,垫付申请“零跑”,列为全省道交改革试点。服务实体经济,上线财政奖补资金系统,集成政策超市、推行线上申报、全程透明公开,实现奖补依据“找得到”、企业兑付“用得上”、办理流程“看得见”、财政资金“管得牢”。
四是“三项”工作全省经验交流。“三严五协同一平台”构建基层财政管理规范化智治模式,财政运行管理机制,组织架构、内控制度、业务流程、岗位管理、行为规范“五统一”。数据赋能规范资金管理,乡镇财政资金安全100%全流程监控。票据电子化改革走在全省前列,接入率、开通率、票据类型覆盖率三个100%,全省经验交流。制度引领,协同联动,典型示范强化财政监督,全省经验交流。
三、定位“唯实惟先”,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导师结对入选浙江卫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精心打造“心印红迹”“新预算·心服务”“陈莉财政工作室”“党员先锋工作室”“退休不褪色”等党建品牌。组建“党员先锋攻坚团队”,信仰铸红心、使命炼红心、实干育红心、服务递红心、清风映红心,依托组织部门“青蓝工程”开展导师结对,双促双提升,入选浙江电视台《党建好声音》栏目,为全省财政系统首次入选。
二是坚持服务至上,服务“六稳”“六保”大局。深化“三服务”“上门服务至少一次”等活动,积极服务“六稳”“六保”大局。完善集中财力办大事财政政策体系,厘清大事要事,分清轻重缓急,精心编制财政“十四五”规划,集中财力保障重点民生、重大项目和重大改革。
三是坚持清正有为,提升干部综合素养。开展“财政悦读”系列活动,微党课视频制作展播、读书分享、全员综合能力测试、“学习之星”评选等,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争创“清廉机关”,规范内控流程,建立权力运行规程8项、财政管理流程19套。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21年09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