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平湖财政:“筑堡垒、促发展”
平湖市多措并举构建乡财管理新格局
平湖市高度重视基层财政管理工作,积极落实全省乡镇财政管理强基固本落实年行动,聚焦政策激励、制度保障、风险防控、队伍建设等重点内容,全面构建乡财管理新格局。
一、以激励促发展,夯实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基础。县域范围内乡镇全部实行“乡财乡管”,形成“划分收支范围,核定收支基数、增收分成、专项激励”的财政管理体制,精准施策,下沉财力,在保基本的基础上,建立培育新经济增长点、促进工业发展奖补等激励机制,重点培育新埭镇、独山港开发区两个经济增长点,安排试点建设资金推动平台升级,激发镇域发展内生动力;以支持工业发展的理念支持农业,专门出台针对浙江省首个农业经济开发区(广陈镇)包括超收分成、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平台贴息以及绩效奖励等一揽子政策,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乡镇可用财力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5%以上,重点培育区域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6.9%和20%;农业经济开发区创建区镇合一架构设置的“广陈模式”,实现亩均收益8万元,进一步缩小县域内乡镇之间差距,夯实共同富裕基础。
二、以制为衡,筑牢基层财政资金安全堡垒。及时出台全市全面强化和规范乡镇财政管理实施方案,以清单为抓手,制定对内对外两张清单共59项,对内按业务条线明确工作任务和进度安排,倒逼实施方案落地见效;对外明晰乡镇、市财政及其他部门工作职责,促进乡财管理工作提质增效。明确预算编制、执行、决算与绩效、公开、收支管理、采购、国有资产管理、合同管理等流程,修订完善资金管理、监管制度6个、流程3个,实现资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全领域监管,强化流程的规范性、可操性,岗位职责的制衡性;与审计、农业农村等部门共同建立资金监管检查和资金安全常态化检查机制,制定检查清单2个和18项检查要点,每年按照上级要求动态调整,并将检查情况、整改情况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使市、镇两级乡财管理工作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有章可循、有制可依”。
三、以智为擎,全方位促进资金安全智慧监管。全面推行基层管理数字化改革,确保资金运行安全高效、公开透明。国库集中支付、乡镇公共服务平台、农村“三资监管”系统等向纵深推进,所有乡镇全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公共服务平台启用对公模块,年内完成2个项目类补助纳入和向村(社区)延伸;村级产权交易、“三资”全部纳入系统管理。创新监管和补助发放方式,聚焦粮食补贴信息不对称、数据不共享、操作程序繁琐、行政成本较高等痛点问题,创新开发“浙农补”系统,打通系统壁垒,与乡镇财政公共服务平台无缝对接,通过部门协同、数据归集,农户作物、地块、面积一张图管理,政策数据信息一键式查询,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实现涉农补贴从农户申领到资金到账“一键达”。聚焦基层内部管理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通过内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关键岗位轮岗、岗位专项审计机制、不相容岗位设计,优化业务流程,做到支出有预算、开支有标准、审批有程序、使用有绩效;同时建立乡镇资金监管大平台,实时了解乡镇每笔资金的审批情况,实现市、镇管理网络互联互通,财政资金管理“一表清”。善治宝应用场景开发列入全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政策法规、集体分红、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三务”公开等全部在平台内呈现、补贴类资金全部在平台内公示,实现村域治理“户户明”。
四、以人为本,多渠道打造基层财政干部队伍。深入开展乡镇财政干部培训需求调查,结合各级检查中发现的工作短板,通过“基础授课+交叉观摩”的形式,抽调财政办骨干参与抽查巡查、交叉检查,在实操中促进业务提升;提升村级财务基层财办人员监督的参与度,与审计、纪检部门共同开展村级三资管理检查与“清廉村居”比拼活动,强化村级组织财政资金管理;建立基层财政管理交流群,实时探讨业务难题。近年来,共开展了新预算法实施条例、非税和电子票据应用管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规范和会计档案归档管理、内控体系建设、不动产税收政策、廉政警示教育等培训8次,交叉观摩检查3次,联合检查2次,在提升基层财政干部履行综合财政管理能力的同时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底线。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21年08月10日